《弟子规》是否有必要学?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喇嘛,带着红领巾给一群小学生讲《弟子规》,画面幽默。
佛教界人士给无神论党派预备队讲儒家的东西。excuse me?

所以《弟子规》真的有必要去学吗?
先说结论:没必要。

《弟子规》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1647-1729,科举不中后,就放弃了仕进之途,终身为秀才)李毓秀把一些他认为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编成口诀,类似于一种顺口溜,三字成文,全文1080个字。事实上,清朝儿童的启蒙教材就是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而《弟子规》在近代才被广泛注意到的。

社会上对《弟子规》的意见也分成两派。
一方面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把《弟子规》一路讲上了央视的《百家讲坛》。净土宗名僧净空法师,宣称“没有《弟子规》,你的一生努力最后都等于零”。

另一方面中山大学哲学系老教授袁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龚鹏程等人认为《弟子规》是“培训奴性十足的驯服工具”。

双方看似针锋相对,但本质上的论点是不一样的。在我看来,支持一方往往是从弘扬中国传统美德、让孩子学习待人接物规范的角度来说,道德水准很高。而反对方往往是从崇尚民主、独立、自由的角度,很多时候是直接反对儒家文化愚忠愚孝。双方都有太多的似是而非处。

总的说来,《弟子规》跟国学经典差的有点远,作为儒家经典的辅助,属于通俗易懂。说它是培养奴隶和顺民的教科书又未免有点上纲上线。时至今天,未成年教育应该以一种更与时俱进的方式,用一种更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方式去发扬。

《弟子规》作为启蒙读本,已经被放在了一个不应有的层次,虽然其中的闪光点也是值得我们继承的,但是比起单纯从书本背诵学习,左耳入右耳出,我们完全有更好的替代方案。国学水深,可别让知识焦虑变成爱的供养。

“国学”是一盘大生意。操作者或牟利,或图名,或两者兼而有之,在点数钞票的同时,道貌岸然以“弘扬民族文化”的旗手和“道统”、“学统”继承者自居;天真、可爱的孩子乃至某些跟风者不过是成就他们事业的棋子。”而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MMA PK 太极”事件不也是如此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弟子规》是否有必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