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如怜取眼前人

汉语之美无需多言,惟独特的对偶之美值得大书特书。对偶成就了对联这种汉语独有的文学体裁,惜乎对联一开始就沦为门口的摆件,没能像诗词那样登堂入室白纸黑字广为传世。中国诗词不仅有对联的格律和对偶之美,而且在抒情格物方面更胜一筹,被人偏爱到寻章摘句的地步也就不足为怪。

中国诗词短小精悍,从二十字到百余字不等。字数少的好处之一,就是不易犯长篇大论的汉语容易犯的逻辑错误。诗人有逻辑,但读者未必有。许多唐诗宋词汉乐府就被人缺乏逻辑地解读,造成诗意虽在诗理尽失,最终失去坚持独立思考的读者欢心。

由于字数精简,诗词里的主语常常省略,极易造成误读,往往就产生逻辑问题。那些被误读的中国诗词容后再议,下面说一首没有被误读的宋词——晏殊的《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这首《浣溪沙》并不深奥,难点是气象宏阔意境莽苍的过片两句,这两句按词律必须对偶。先看看句中有否主语,乍看第五句的“风雨更伤春”可视为主语谓语搭配,那么对偶的“山河空念远”似乎也主语谓语皆有;但仔细琢磨,山河念的“远”不可能还是山河,因为对偶的风雨不是自伤而是伤“春”,结合第二句的“离别”和末句的“眼前人”,此“远”当指远行人。如果山河拟人“念远”勉强成立,那么末句只有山河“怜取眼前人”才合乎逻辑,如此一来,第五句势必沦为状语从句,以主谓语和状语对偶,明显不符对偶句结构相同的格律。合乎逻辑的解构是下半阙的主语只有一个,就是省略掉的作者本尊。根据《诗词名句网》,过片两句是作者的设想之辞:“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设想之辞的解释见仁见智,但去掉“若是”“就算是”,加上主语------我,自然就有最后一句“我还不如怜取眼前人呢”。这是合乎常理的选择,满目山河秀,不显远人身;初见纵难忘,时间岂遂心。

两个月前,我看见北京大学校友诗歌朗诵协会推荐选手登录浙江卫视《向上吧!诗词》栏目的消息,有些动心又犹豫,知道选手不用缴费路费还能报销之后才欣然报名。我过了分导演的电话测试关后,填报名表,录制视频讲解自己的诗词之缘。即使分导演明说赶不上第一场录制,只能候补第三场,我也没懈怠,一直苦练诗词,势将库存从三百首增到五百首。或许视频内容不够煽情,体现不了诗词给人向上的动力,总导演那一关第一次就没有过。分导演让我再挖掘,说要在第三场录制前第二次过会,还详细问了我的动机和情状。我当然如实地回答,不隐瞒期望成名而广传诗词之美的动机;理性地剖析,不夸大诗词对我的能量。思考人生,哪次走出低谷靠的不是自信和乐观?或许诗词潜移默化加强了我的自信和乐观,但或有只能虚言,不敢做实了讲。后来,就没有后来了!直到看见转帖说一名83级师兄登录的《向上吧!诗词》即将播出,才知道后来还是有的,后来不仅属于年轻人,也属于身家过亿的中年人!那位师兄对近体诗格律的掌握我还是很佩服的,诗的内容见仁见智。相较之下,与我一同被埋没的88级师弟的起承转合更好,格律亦不输人。

写小说已遂,未名而化人目的难评估;上电视未遂,成名而化人目标已落空。与其满目山河空念远去的《向上吧!诗词》,不如珍重眼前人——广州番禺的中小学生,在智翔教育这个平台上实打实地尽我之力,多叫一名孩子欣赏汉语,多让一名孩子爱上作文,多教一名孩子懂得逻辑,多使一名孩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

7sW7l���G@�&

你可能感兴趣的:(莫如怜取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