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我们是如何堕落的?》

               

《在大学,我们是如何堕落的?》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长大是成人必经的溃烂(塞林格),也就是说长大成人又是个体堕落的必由之路。

         还记得去年与叛逆的我同在的思想,有思想就有敌人,这思想不管是愚蠢的还是先进的,总要有人来传播。我理所当然地做了传播者,说了很多,私下有个朋友告诉我,说自己听《麦田的守望者》作者说过一句话——一个不成熟的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死去,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你如今说的都对,可是我们应该顺从大流听从社会。因顾及于朋友之间的友谊和对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崇高的敬意,所以我只好苦笑回答到,嗯,是这样的,也许我还不能理解这句话吧,自己还会坚持一段时间,到坚持不住时我在找退路吧!

         转眼间,我上警校了,不能说是迫不得已,但的确供我选择的路越来越少。学校即使差但专业还是比较喜欢,想想那些曾经委曲求全而如今坐在宝马车里哭的人,真不敢想象自由行走的自己该是有多么幸运呢。我没有选择退路,并且依然行走。

         麦田守望者该书一经出版,便畅销不止。读者大多为青少年,没有叛逆堕落的主人公就不会有这么多青年读者,追捧的愿因在于青少年能在主人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这就如同为何韩寒出道时大多读者都是叛逆的小青年。喜欢主人公,并不一定是因为他(她)有多完美,有多优秀,所有的原因加起来都敌不过能在主人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叛逆和顺从总是要选择的,出身富豪家庭的霍尔顿.考尔菲德曾是学校优秀的运动员,后来因为考试总是不及格被开除,不满足于那种千篇一律毫无意义却只能扼杀人性的庸俗教育,选择放弃学院式教育,这是多么值得人敬佩啊!不仅仅因为他有勇气更因为他的真诚。讨厌成人的假模假式,无法忍受家人逼迫自己出人头地。如果说后者的原因导致他走向叛逆和堕落的深渊那么前者则直接将他逼进了精神病院。这本书里一个人的病态便是整个世界病态堕落的缩影,他孤独愤世、批判成人的虚伪。一个16岁的少年因为不满足于学校的教育而走向夜总会,滥交女友。个体出现的问题绝不能只当作无关紧要的例外,毕竟这是一个缩影。国家和学校的制度,不管是什么年代,都会有弊端,而那弊端总会先被那敏感的天才们碰上。不同的是,个别天才很能忍受,以至于抱住快奄奄一息的制度的尾巴,以此来炫耀自己学会了适应。而我们大多数的人便示是这样,只有极少数的天才改变了人类的历史,原因也就在此了。

        我要赚钱建一个自己的小木屋,余生就在那里度过,我要定个规矩,谁都不能在这里做什么虚伪的事,谁要做谁就滚。多么简单直接又单纯的美好梦想啊!一切叛逆来自于对现实世界丑陋的不满,逃避和自己的堕落又来自于对生活的无赖和妥协。就如同周国平说的一个人十四岁了而不是理想主义者的人是可悲的,一个到四十岁了还是理想主义的人是可怜的。可我怎么能够狠心的批判霍尔顿的执着是无知的呢!要说遗憾,唯一的遗憾就是他没有坚强的活到四十岁这个可以向世人妥协的阶段,但即使这样仍不得不承认霍尔顿依旧是个失败的英雄。

        最后落个住进精神病院的悲惨结局不仅是个人的命运,而且是整个时代的悲剧命运,时代的巨轮不会因为个人的反抗而停止走向深不见底的深渊,除非那个个体是死后的天才。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大学,我们是如何堕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