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怪本周《博物历》的主角,是一位顶级伪装高手、自然界杰出戏精——拟态章鱼(Thaumoctopus mimicus)。它的人生没有彩排,处处都是精彩的舞台。
平常的时候,拟态章鱼的身体呈斑驳的黄褐色,趴在海底一幅平平无奇的样子,十分不起眼。
正常状态下的拟态章鱼
但当开始表演模仿其他动物的时候,它就变成了小天才,不信你来品一品。
变长长的海蛇:
“居然有小破鱼攻击我?”
“变成有毒的海蛇吓死你!”
左上:拟态章鱼变的海蛇 右下:海蛇本蛇
变咋呼的蓑鲉:
“我有毒啊”
“你们都给我躲远点!”
左上:拟态章鱼变的蓑鲉 右下:蓑鲉(狮子鱼)
变硬硬的海螺:
“我是海螺硬邦邦”
“吃我会硌掉牙齿哦~”
溜了溜了
变大黑饼(不是):
“我还可以在一瞬间
把自己变成黑色魔鬼”
螃蟹:纳尼?
变身是为了什么?
章鱼和各种你熟悉的海螺、海虹、牡蛎、蛏子一样,都属于软体动物。但它跟这些带壳的近亲不一样的是,章鱼没有外壳的保护,多数只有一个内壳,有些种类甚至连内壳也退化了。
另外,章鱼还没有像蓝鲸那样的脊柱,不能挺起胸膛;更没有像大白鲨那样的獠牙,不能所向披靡。
图片来自:facebook
所以,硬件跟不上,想要吓跑天敌好好活着的话,就得全靠智慧。
拟态章鱼不光可以模仿其他动物的形态和行为,最厉害的是,它的体色和花纹也能在大脑控制下改变。
这是怎么做到的?
你不说我不说,大家都会以为我是比目鱼
图片来自:flickr
迅速变色,靠的是啥?
原来,拟态章鱼的表皮之下含有许多色素细胞,色素细胞周围还有微小的肌纤维。
在神经的控制下,肌纤维拉扯色素细胞,色素颗粒被展开,这时候章鱼的体色就会变深;当肌肉松弛时,色素细胞变小,色素颗粒不明显,因此体色就会变浅。
完成全身变色,甚至连一秒钟的时间都用不了。
章鱼体表的色素包含很多种颜色,其中某些物种还有彩虹细胞,可以形成类似光栅的结构。
因此,拟态章鱼的身体能够显示出五彩斑斓的颜色。
与海底的砂石融为一体
当然了,能控制身体做出这些变化,也需要超强“大脑”的控制。
毕竟章鱼能拧瓶盖、走迷宫,甚至还能像2008年德国世界杯时章鱼保罗那样“预测输赢”(当然实际上它是在饲养员的指挥下做出某些动作)。
章鱼拧瓶盖,轻轻松松
章鱼连迷宫都能闯关成功
章鱼我认识,拟态是什么?
说了半天拟态章鱼,章鱼大家都认识了,那你知道“拟态”究竟是什么意思吗?
其实看字面意思就挺好理解的。拟态,指的是一种生物对另一种生物形态和行为等方面的模拟。
拟态者的拟态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对环境的模拟。
通过模拟环境,拟态者可以更好地隐蔽自己、不被天敌发现,例如竹节虫模拟竹节、树枝,兰花螳螂模拟花朵,豆丁海马模拟珊瑚。
拟态兰花的螳螂
图片来自:isopoda.net
第二类是模拟天敌口中不好吃、不能吃甚至是反而会把天敌“吃掉”的动物。例如鸟粪毛毛虫模拟鸟粪,食蚜蝇模拟蜜蜂,眼斑蝴蝶乍一看像是猫头鹰这些。
人们一般认为,这些生物在形态和行为上的拟态几乎完全依赖于自然选择,即只有拟态成功的个体才能在特定的环境下才会被大自然选择留下、延续基因。
“我是鸟屎,我是鸟屎”
图片来自:pinterest
食蚜蝇假装蜜蜂
章鱼拟态有多厉害?
跟其他动物比,拟态章鱼就显得比较厉害了——除了本身的黄褐色能够使自己与海底沙子的颜色融为一体外,还会模拟其他动物,就像文章前面写到的那样。
更厉害的一点是,拟态章鱼在行为和形态上的样貌,不是简单的自然选择,而是可以在大脑的指挥下,改变身体形态,模仿其他种类的海洋生物。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们是自己选择,而不是自然选择。当然了,这种能自己选择变成什么样子的动物,也是自然选择留下的。
图片来自:gifsoup
拟态章鱼为什么会这么厉害?
一般认为是,还是因为它们生活在相对开阔的海底,缺少隐蔽物,为了活下去,“不得不逼一逼自己”。
当然了,拟态章鱼也不是一天24小时都在努力把自己装扮成别的动物,休息的时候它们还是会变回正常的自己,躲在岩石缝或者洞穴中的。
科学家1998年才发现拟态章鱼,2005才发表科研文章正式介绍这一物种。
怪不得有人开玩笑说,都怪拟态章鱼拟态拟得太好了!
看得出我在模仿谁吗?
往期文章回顾
撰文 | 吴海峰
部分图片来自| 123rf.com.cn
微信编辑 | 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