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国内孵化器的运营模式

最近几年,我们的身边充斥着国内和国外成功孵化器和投资公司:Y Combinator、500Startups、A16Z、创新工场、天使湾等。每个孵化器的创始人背景、运营模式、针对领域、投资方式都不尽相同。第一,我们不喜欢Copy to China;第二,如果不理解这件事情的核心,Copy to China也无助于做好一个孵化器。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找到一种适合国内孵化器运营和成长的模式?

孵化器的核心优势

所有现在知名的孵化器,在财务上的表现也许平淡无奇,但大都拥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更重要的一点是,它们都活着。支撑每个孵化器正常运营的核心优势都不同,让我们抽丝剥茧,看看每个孵化器最核心的优势:

  • Maayan Ventures:以色列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针对不同领域孵化器和投资基金的子品牌策略。
  • Idealabs:给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避免激进的投资策略,注意分散风险,不要急于上市。
  • Y Combinator:导师驱动的核心,珍贵的Office Hour时间。
  • Plug and Play:模块化的孵化计划,与其他国家及大公司的合作。
  • 天使湾、创新工场:都由早期的孵化器转型成天使投资基金。
  • A16Z:独特的投资方式和投后服务。与一般机构不同,A16Z的投后服务人数远远多于投资团队。
适合国内的内容

这其中,又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 政府支持:国内政府部门的引导基金,创业基金会的天使基金和接力基金。
  • 子品牌策略:不同的孵化器品牌针对不同的领域,背后跟随一支对应的投资基金。
  • 导师驱动:YC的导师驱动其实是一种结果。在国内运营孵化器,直接采取这种导师驱动的一步登天的方式往往都不会成功。一种可行的三步替代方案是:场地驱动、孵化计划驱动、导师驱动。
  • 投资基金:如果只运营孵化基金,一定要降低IRR。其它一般的孵化基金,背后一定会跟随一支天使基金、或者更大规模的VC基金。孵化基金的金额少、占股低、风险大、周期短,一般很难做到与一般的VC基金一样的投资回报率。但是,孵化基金能够提供的,是给后一轮VC基金的优先投资权。
  • 大公司合作:合作孵化计划,帮助这些公司进行外部的创新孵化。
  • 孵化团队:重视孵化服务团队,设置合理的内部架构。也是马云说的话:

“员工第一,客户第二,股东第三。”

我到底想说什么?

如果把以上杂乱的内容做排列和整理,就能得到我真实想说的内容:

  • 孵化(如何运营?):从场地服务,逐渐转型为孵化服务、导师驱动型的服务。重视孵化服务团队,设置合理的内部架构,保持良好的投资人关系。以场地、孵化计划、导师为核心,运营好孵化器,服务好团队,孵化出好项目。
  • 投资(如何盈利?):设立孵化基金,但是必须降低投资回报率。孵化基金对内的目的是,获取一定的盈利,补贴孵化器的运营支出。孵化基金对外的目的是,提前锁定优秀项目,获取优先投资权,提供给合作VC。
  • 扩张(如何复制?):设立不同领域的独立孵化器和投资基金。同时,考虑与大公司的合作孵化计划。

你可能感兴趣的:(适合国内孵化器的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