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卜猫
000
自称"穷人"的查理·芒格以再正常不过的世俗标准看来当然不算穷。
穷或是不穷,那要看跟谁比——比如他的好友巴菲特。
巴菲特深藏不漏的捞金大招,他的好基友查理·芒格负责放水揭秘。
001 正视自己的"低能"
面对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事物的时候,人总是习惯于启动自我防卫机制,用"不懂装懂"安慰自己——其实我也没有那么"不堪",我懂的其实挺多的。
其实哪有那么多其实,眼前那么多行业,分类如此细致入微,就是因为它们背后的知识体系对于常人的精力而言,太过庞大。
要真正在某个领域没具备足以出师的能力,绝非易事。
不愿意看到并承认差距,只是要给自己一个安于现状的借口。
只有不满足于现状的人才会选择上进,糊弄上司和同事的人到最后只会被自己糊弄、淘汰。
大学时有这么一波人,非常喜欢混迹学生会,他们认为学生会才是优秀的标志。
学生会组织什么活动,对着用扣学分要挟到场的同学们高谈阔论,"风光无限",就是自己无上的成功,就意味着自己拥有光明的未来。
很多的"能力",其实只是幻觉。
还记得时任文艺部长楠楠甚至还觉得,自己参加英语演讲比赛,背熟了一篇稿,能够在众目睽睽之下巴拉巴拉读书出来,得了三等奖,就说明自己的英语牛上了天。
其实那很有可能是因为,学校里的英语大牛都在埋头苦学,没工夫参加性价比不够高的比赛。
从此她也不背单词了、不阅读"low到爆"的教材了,谁叫自己段位那么高呢?
那些太基础的东西早已不适合自己了。
结果那学期的英语课挂了不说,连四级都没过——爱做梦装睡不愿醒的人,总免不了被不留情面的现实啪啪打脸,打到你愿意直面惨淡的人生为止。
觉醒是改变的开始。
002 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见过的欧美留学的学霸中,尤其是文理学院的牛人,总是很鄙视商科,认为他们的研究内容很"水",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殊不知,抬头低头皆学问,要是商科的同学真的是庸才,那为什么我们还会被某些商品吸引,频频剁手、死不悔改?
购物心理、货品摆放、消费群体研究等等课题,认真做起来随随便便就能横跨一打"严肃学科"。
或许是商业天生自带一种纸迷金醉的气场,又或许是关于简单粗暴的奸商报道频繁占据吸引眼球的新闻资源,让商科带上了招黑体质。
商人和战士其实有很多气质上相同的地方,他们都需要足够勇猛、霸道,输得起,赢得动。
他们还要会“识货”,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判断出某种服务或货品是否有利可图。
所以他们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曾经有一个商科同学大半夜三点,用微信发天文望远镜看到的星云图片,搞得我一头雾水,结果他说,他们正在上天文课...
过了几天,他又拜托我帮他看看什么舞鞋适合男生,因为舞蹈是他作为商科学生的必修课...
前赴后继的创业者,要想最终蜕变成为企业家,需要具备献身精神和勇气,突破常人的壁垒,在无情现实中精通行业的细枝末节。
所以不要主观臆断哪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是“不专业”的,在某个行业浸染久了,都会多少有一些和外界不一样的东西, 相信和尊重别人的专业,也是在成全自己,给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制造机会。
003 学会蛰伏和识别机会
机会到处都是,但好的机会并不会时常出现。
比如好的职位空缺肯定不会每天都出现,因为企业中高层的位子就那么几个。
某个教授终其职业生涯,能够申请到的科研资金金额也是有定数的,能资助的学生也就那么几个。
可见,机遇有两个特点,一是它来的十分意外,再者就是它转瞬即逝。
无论多么有意识、有目的地搜肠刮肚,也不见得能赢得机遇的光顾。
因为机遇会长成什么模样,真的难以预料。
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发展的无限性、自身认识的局限性,无论我们计划如何周密,语言如何精准,也不可能顺利囊括所有情况,即便是在明晰的真理指导下行动,也无从完全准确地预估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细节。
机遇就像那只白色的乌鸦,很多人只听说过,却从未目睹,即便真的见过,恐怕也有可能眼拙,无法识别出来。
所以练就识别机遇的能力,相比练就盲目努力的耐力,就更加重要。
虽然后者对生活中在磨人的现代社会中的大家而言,还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