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之后,精彩无限


跑步,重要的是在起跑之后。

昨天跟@林浩涛 @雷宗扬 约好刷华南农大校园,远道而来的东道主一直以丰富的活动组织、高效的时间管理、乐于尝试各种新鲜玩意,持续不断的阅读、写作马拉松等方式被大家熟悉。

每次翻看他的朋友圈,总是感叹此人好闲又好忙。每天有大把的时间做一些看似不务正业的事情,同时这些事情却又是非常需要时间和集中精力才能完成的事情。

关于如何快速学习一项新技能

组织与自我管理是这个朋友的特别优秀的地方,明确的目标与不畏未知的果断尝试,让很多看似搞笑的事情变得严肃。他甚至做了夹娃娃的理论研究而且借此来组织培训与朋友对战。尝试学习调酒并在朋友圈中与小伙伴分享。好奇问他做这些事情的初衷,得到的答案很简单,他希望自己的生活更精彩。如何能做好这些看起来并不正统的事情,答案也很简单:按照项目的方式做一件事情。设定好目标,搜集资料,尝试,改善。项目完成后便告一段落。

关于大学该学什么?

期间聊到“为什么这么好的环境,这么充裕的时间,大学时怎么没有跑步?”话题时延伸出了,我们在大学时应该学习什么? 思维方式比知识获得更多支持。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步入社会才发现,原来自己欠缺的不是知识而是如何思考以及思考的框架。这些才是社会竞争力的核心与基础。我们在大学更多是享受高中被剥夺的时光,却很少能得到经过社会历练的人的建议与提醒。当然,很多时候,学生与社会人的思考纬度与目标不同也让这样的建议变得缺乏说服力。

关于投入产出比

好奇他为什么能坚持阅读与写作马拉松,出人意料的答案不是兴趣或者别的什么,而是投入产出比。对于连续170+天连续阅读并坚持记录写作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能流畅的表达更让人感到欣慰。他曾经做过统计,在书籍、培训、与朋友交谈等投入中,产出比最高的是1vs1的交谈,而读书写作反而是效率相对比较低的方式。统计的结果也比较有意思,通过在2015年与1vs1沟通的人带来的机会作为考量结论,有40%左右的机会来自于这些人。而参加优质的培训也能带来更块的回报(非物质)。

关于目标与分享

清晰可执行的目标同来说比埋头做事更能产生效率。目标可以给出方向感,尤其是在未知的环境中。

目标设定的原则:
1. 首先要有目标。

2. 其次目标可实现。

3. 最后目标可量化、可评价。

2016年设定了几个跟跑步相关的目标:

  • 刷完广州所有的大学的校园,并搜集校徽,分享。
  • 体验一次50K以上的超马。
  • 参加一次越野跑。
  • 完成5次全程马拉松,20次半程(不限比赛)。
  • 总跑量突破1000km。
  • 结实5个新跑友。

关于分享

三个人结缘于跑步,了解于读书分享,熟悉于线下交流,虽然次数不多,但每次都有新收获。自己也坚持将跑步的记录通过微博与朋友圈分享出来,起初是为了获得关注,后来发现持续不断的分享可以影响到周边的人,受影响的人会将分享传播下去。比如我自己。

分享最大的乐趣不在于获得多少赞,能有更多的人通过你的分享变得积极、自信、正面才是分享最大的价值。分享的双向特性必然也会让分享者受益。如何提高分享效率与质量是我们未来需要考虑的事情。

持续不断的分享与总结回顾是不二法门,对自己对他人都是。

起跑之后,精彩无限。

你可能感兴趣的:(起跑之后,精彩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