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用区块链改造出行服务 防止恶司机渗入

文章转自:GoWithMi分布式智能地图《程维柳青道歉,滴滴从此不嗜血?》


文/李东  高维地球创始人&CEO

本文阅读时间大概需要5—8分钟

如果不彻底改变,选择滴滴出行几乎相当于选择参加一场“俄罗斯轮盘赌”,赌注是你的命。

程维、柳青代表他们的滴滴终于郑重道歉了。

用一封“跟滴滴客服指导书一样完美”(公众号“差评”语)的道歉信向只因为乘坐了滴滴顺风车便丢了20岁花季生命的温州女孩道歉。

我相信,这份道歉是“最诚恳的”。

只是,110天前因为同样的原因丢了性命的郑州空姐,在天堂可能安心?

过去4年里,因为滴滴顺风车而发生的超过50起性侵案的受害者们,可能安心?

同为出行领域的从业者,温州女孩的不幸让我夜不能寐。

无论是程维还是柳青,在我们这个行业都曾令人高山仰止,许多人学习效仿。

在过去的几年中,滴滴犹如嗜血的鲨鱼,呲着资本的獠牙,撕咬得出行领域一片血红,进而完成了“滴滴功成万古枯”的垄断性称霸。

是的,虽然你可能早就对它恨得牙痒痒,可却又不得不委身于厮。最憋屈也最悲哀的是——没的选。

那么,现在“最诚恳的道歉”真得能让滴滴这只出行行业的“独角兽”变得温文尔雅、知书达理?

如果信了,那你恐怕想多了。

老祖宗早就说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滴滴“郑重道歉信”里指出要改的是江山还是本性?

1

滴滴的江山是什么?

当意外屡次发生,意外就不是意外!(引自微博:嘿马条管家)

温州女孩遇害,舆论哗然。

交通运输部刊文直戳滴滴“德之殇”:《藐视生命更是犯罪》;

《人民日报》揭批滴滴本质缺陷:《网络平台不能只有“资本思维”》。

藐视生命、资本思维,无疑是对滴滴问题最本质的批判定性。

在“郑重道歉”里,“安全”终于出现在滴滴的话语体系中。

然而对于导致不安全”的幕后黑手——“资本思维”,滴滴依旧讳莫如深。

而这才是真正解决滴滴之害的“命门”。

为什么这么说?

回到这两个令人痛心的命案,

那些相似的细节格外惊人:

1.案发后,滴滴都不能及时上报信息给执法部门。郑州案,在滴滴悬赏100万征集线索的高调背后,是它无法定位嫌犯司机位置的无能与可恨;乐清案,警方三次索要嫌犯司机信息,滴滴客服竟两度拒绝。

2.两案作案者明显都不应该成为顺风车司机,至少在已经出现“不良反映”不应该继续被允许开顺风车。杀害郑州空姐的刘振华从小就是村里公认的混混,开顺风车之前,曾经把别人撞成植物人;杀害温州女孩的凶手,在案发前一天刚被女乘客投诉其意图不轨……可惜更可怕的是,这些全都被滴滴视而不见!

滴滴在想什么?滴滴想干什么!

不能及时把信息上报给警方,表面看是是客服体系、安全功能问题,背后却是成本问题。因为滴滴要挣钱,那些不能直接创造效益的部门便要一缩再缩。

所以,我们能看到这样报道:

能否用区块链改造出行服务 防止恶司机渗入_第1张图片

一个月只拿到3000元工资的“滴滴客服”们,像用筛子一样,把各类投诉事情,用道歉-扯皮-人海战术筛掉。

自己省事,滴滴省钱。

现在,程维和柳青说,滴滴整改要将组织和资源真的向安全和客服体系倾斜。

我以小人之心揣测,即便一切美好的愿景都能实现,滴滴也一定心有不甘——那可是一大笔撕心裂肺的“割肉”。

果真如此,提醒滴滴,两条人命又该值多少钱?

哦,对了,滴滴赔得起,即使“3倍法定赔偿”的价格也远远低于滴滴600亿美元的估值。

再看滴滴放任明显“有问题”的司机接单,而置投诉预警于不顾,看上去好像还是成本问题:滴滴不想花更多的钱对顺风车准司机进行征信及信用评价,仅仅设立了个不是门槛的“有车、有驾驶证和一年以上的驾龄的“门槛”。

可深究起来,我们发现滴滴是有意在乘客与司机之间设置了一堵“信息隔离墙”,其目的是垄断信息——对信息的劫持和垄断是滴滴安身立命的根本。

一方面,因为信息垄断,那些卑劣的“司机猎人”得以肆无忌惮地觊觎“乘客猎物”而不必担心被乘客知晓,在这块恶的温床上为非作歹。

此地有鲜肉,群狼必环顾。

这就为滴滴提供了“大量的司机”,而更多的司机就是更大的运力,更大的运力则是滴滴称霸市场的保障。

另一方面,因为信息垄断,纯洁如“小白”的乘客们不得不接受滴滴的“霸王条款”:选择顺风车,就必须选择相信司机。

尽管“你把滴滴当打车工具,滴滴却把你当司机猎物”,而你因为不知道陷阱在哪里只能乖乖就范。

在滴滴控制了运力之后,便同时控制了你的选择。

因为没有第二条路,所以,你只能默认了滴滴狞笑。

能否用区块链改造出行服务 防止恶司机渗入_第2张图片

现在,清楚了吗,滴滴的江山其实就是毫无底线地扩大运力规模、千方百计地确保信息垄断。

2

滴滴的商业本质到底是什么?

这是我梳理总结的滴滴江山的业务逻辑:

能否用区块链改造出行服务 防止恶司机渗入_第3张图片

在这个业务逻辑里,一方面要不停收集司机和乘客的信息,一方面用中介垄断平台建立起一堵“墙”而彻底切断乘客和司机之间的信息交流。

在命案接连发生前,滴滴这两手都玩得风生水起。

在信息垄断下,滴滴说司机行就行,不行也行;滴滴想让用户看到什么就让用户看到什么。

而类似某司机前一天被投诉对女乘客意图不轨这样的信息,对不起,就当它不存在吧。

现在,我们可以重新来认识滴滴这门生意的本质了:通过资本驱动控制规模运力、通过垄断供需信息控制运力匹配,从而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出行中介服务。

和所有中介一样之处在于,滴滴利用了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来谋利。

只是滴滴做得更彻底,彻底到连“安全”这样的底裤也当掉——不能直接产生利润的成本都被最大限度压缩。

和其他中介不一样之处在于,滴滴垄断的是高频刚需的大规模出行需求,资本逐利与降低成本之间的矛盾无限放大,而公众出行安全则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如此就不难理解,滴滴会从经济成本角度计算概率人命。

到了这一步,我们看到了这样的链条:资本帮助滴滴扫荡竞争对手——滴滴向司机让渡了乘客信息,而向乘客封闭了司机的信息,于是滴滴顺风车成了“社交工具”而不非“交通工具”,各色人等纷纷来开顺风车,滴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足够多的司机让滴滴拥有了足够大的运力规模,从而支持巨量市场需求,获得市场垄断地位——垄断产生利润,滴滴背后的资本盆满钵满。

正如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曾经在公开言论透露的那样,滴滴的“命门”恰恰在于:滴滴模式不科学,依靠资本而来的垄断将易攻难守。

如果滴滴未来不能再为资本挣大钱,一定会被资本所抛弃。

继而就会有其它“滴滴”取而代之,而走的路依然是资本驱动的规模扩张之路,因为这条路已被证明了:有效且成功。至少短期如此。

由此看来,“资本驱动”必然导致滴滴“资本思维”,结果是必然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本质诉求,必然将不直接产生利益的成本砍到最低。

而你我如果不幸被匹配上“恶人司机”——对滴滴来说,最差的结果只不过又是一个如福特平托车的“后置油箱问题”。

说实话,在我看来,程维和柳青“最诚恳”其实是没什么用的。

人在资本江湖,他们身能由己吗?

能否用区块链改造出行服务 防止恶司机渗入_第4张图片
能否用区块链改造出行服务 防止恶司机渗入_第5张图片

获得持续资本接力投资的滴滴早就不是程维一个人的公司了,增大成本且减慢规模增长?

我相信短期董事会会支持这个决定的,毕竟现在是风口浪尖,长期呢?

滴滴只有规模效应没有网络效应,换句话说,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对滴滴是没有忠诚度的,滴滴只能时刻保持垄断规模才可以胁迫出行双方使用滴滴出行。

依赖于这样规模效应的滴滴是没有安全感的。

如果哪天出现个新的搅局者,滴滴所依赖规模被蚕食的时候,他们是否还会以用户安全为核心呢? 

到时候,先看看好人程维能否在董事会里顶住资本的压力吧。

历史反复证明,资本的嗜血不是一两个好人就能改变的。

3

找到第二个选择,

才能不被滴滴绑架

在世界各国,出租汽车等旅客运输服务都被誉为“运送生命”的服务。

作为中国叫车服务最大的寡头企业,滴滴服务的安全性,涉及到所有的人的生命安全。

如果不彻底改变滴滴,每个人的出行都将是一场“俄罗斯轮盘赌”,万一“中奖”就是自己的死亡和家庭的毁灭。

能否用区块链改造出行服务 防止恶司机渗入_第6张图片

诚然,滴滴的成功,让我们认识到了这样一个巨大市场需求,认识到了资本推动而满足需求的力量。

但滴滴这门生意的本性在于资本要逐利。

在大众出行这一特殊领域,资本逐利与公众人身安全的不可调和矛盾比其他普通领域更突出、更尖锐。

那么,有没有可能从内而外、从下到上彻底改造出行服务的生产关系和利益关系,让我们得到同样的甚至更好的出行服务,而不用受制于资本呢?

解决方案的核心关键应该是,把平台(资本)利益驱动变成司机乘客权利的利益驱动,打破滴滴这堵墙。

让信息的权利交还给其真正主人——有出行需求的乘客和提供出行服务的司机,让信息能够安全流畅的在出行真正参与者中间流动。

也就是从底层颠覆滴滴的业务逻辑,避免被这个不作为的中介“绑架”。

显然,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种真正的技术驱动平台来替代滴滴的资本驱动的中介垄断平台,在限制中介作恶的同时,提供相同的服务,那就极大保障了司机和用户的权利和利益。

更进一步,如果这种技术平台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所有人手里,那么就可以彻底杜绝某个人或者某个公司作恶的可能。

那么,如何构建这样的平台呢?

①首先要能够取代滴滴,提供司机运力与乘客需求对接(具有和滴滴同样的功能);

②其次要基于信用数据保证交易中司机和乘客的安全(发挥滴滴不具备或者说不想发挥的作用)。

对于①,如何在时空上最优匹配需求和运力,严格意义上是个地图技术问题,而地图本质是数据问题。现在,区块链地图就可以从底层打破巨头的数据垄断,从下而上的改造地图生态,建成普惠的区块链地图。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管理机构、执法机构都可以获得不依赖垄断巨头的地图服务。

对于②,如何在没有滴滴5万名员工的情况下,对每个司机和乘客征信?如何在没有中介客服的情况下,保证司机和乘客的安全?

这个也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解答。

只有区块链技术才可以保证原本属于我们的信息权利不被中介劫持。

在这个新体系里,主要使用区块链以下三个特性:

1、信用数据确权

2、记录去中心化不可篡改

3、去中心化智能合约

能否用区块链改造出行服务 防止恶司机渗入_第7张图片

 

通过区块链,

新的出行服务可以有如下优点:

信用前置

通过区块链记录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性,任何人行为都会被持续记录,从而在此之上产生个人信用证明,任何一个乘客在坐上司机车之前就可以知道司机的信用,让用户对司机信用的判别权放在自己手里。

信息流通不可垄断劫持

所有业务逻辑驱动,基于开源的公布于众的代码去中心分布式执行,这就意味着业务服务会严格的按照最初的业务许诺执行,任何人不可能私自控制和修改。

隐私信息去中心质押

我们希望把对安全的掌控交还给司机和乘客双方,基于信用数据确权和去中心化智能合约的特性,我们在生态设计中提出一种叫做“Proof Of Credit”的功能,司机在给用户提供服务之前,需要把自己更加私密的隐私信用信息,抵押在去中心的第三方合约里面,数据确权保证了任何人对自己隐私信息有着绝对的控制权,而去中心化智能合约保证了抵押的信息不会泄漏和滥用。一旦乘客发现自己受到生命威胁,可以激活合约,让恶人的全量隐私信息自动发放给警方系统。

如果建立基于区块链的技术平台来代替滴滴,也许郑州和温州的两个悲剧就不会发生。信用前置,根本不会让公认的混混,曾经把人撞成植物人的人,变成你的司机。信息的自由流通绝不会受到垄断劫持,不会让你迷迷糊糊的上一个前几天刚被举报意图强奸的司机的车。而隐私信息去中心质押,让恶人头上时刻悬挂着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乘客将安全把控在自己手里。

我们对于任何技术的唯一评估标准就是它能不能解决问题,当垄断信息的中介已经开始蔑视生命的时候,只有通过区块链技术才能把信息的权利归还给普通的参与者,让安全出行的权利交回到参与者自己手中。

在区块链构建的平权共利的经济生态中,所有的参与者有多重身份,他们可以是共享出行的司机、共享房屋的房东,也可以是出行的乘客、旅行的租客,但他们都不会是一个角色——中介中心端的剥削者。

只有从生产关系根源上彻底革新,让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才可以杜绝产生一部分人为了利益而漠视其他人生命的不公平。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爆出“1.3亿人汉庭、桔子等酒店开房记录泄露,涉及近5亿条公民信息”的新闻。看到了吗,如果我们不能让自己做信息的主人,而将其让渡于一个乃至更多的中介中心端,那便很可能是“我命不由我”的悲剧。

参考资料

1.《安全事故引爆运力难题:滴滴遭遇成立来最大危机》·界面新闻

2.《又一起顺风车遇害案,四年50起性侵犯案例,滴滴如何整改》·南方周末

3.《性暗示,诱导犯罪!滴滴,这不是“郑重道歉”能完的事!》·中国搜索/搜狐

4.《20岁女孩坐顺风车遇害案发前曾有女乘客投诉嫌犯》·大洋网-广州日报

5.《警方三次向滴滴索要车辆和司机信息,两次被拒》·北京青年报

6.《起底滴滴客服外包公司:月薪3千,半年不交社保》·财经天下周刊

7.《希望滴滴再也不会道歉》·微信公众号“差评”

8.《通向去中心共享经济和平权世界的基础服务设施》•GoWithMi白皮书


作者:GoWithMi分布式智能地图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f13cf0771613

來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能否用区块链改造出行服务 防止恶司机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