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是历史么

战  略

——《战略:一部历史》

英国国王学院军事战略史学家劳伦斯·弗里德曼的这本书,旨在探讨战略理论在影响战争、政治和商业活动中的发展演变。阅读期间更多关注的是军事战略方面的内容,对战略在商业上的应用基本上是略读而过。作者解读战略的视角,从根源上寻找战略的脉络,通过自上而下的上层战略和自下而上的底层战略进行深入剖析,感觉比较新颖。作者还通过当代哲学的思维来解读战略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更是展现了其不凡的知识功底和驾驭思想的能力,可惜我并没有在这方面下过多的功夫,所以只能有些表面上的感受。

另,本书主要是基于西方战略历史的资料,虽然对《孙子兵法》的一些思想进行了辨析讨论,但也仅限于此。

一、战略是什么

“战略”这个词已经被滥用到无所不在的地步,只要面临理想目标的抉择,或者当道路不够明晰、所需资源需要重新分配、决策需要要有效地实施的时候,人们就会心安理得地想到用到“战略”。比如有句话,“每个罪人都需要美德战略。每个挨饿的人都需要食物战略。”从每段话中拿掉‘战略’一词反而会使意思更加清楚。

战略到底是什么?当代常用的定义中,“战略”指的是,明确目标,为实现目标获取资源和方法,在结果、方式、手段三者之间保持平衡。讲究战略即意味着打破最初的力量平衡,从所处的既有态势中获取更多利益。

战略是一门关于选择的学问,是决策者的重大决定,关系个人发展和组织生存,同时它也是一种广为流传的见解和价值观,既有影响大众生活的使命,又为塑造国家未来方向提供机会。胸怀战略,意味着拥有高瞻远瞩、抓大放小、治本而非治标、放眼全局而非只见细节的能力。比起那些只会出主意的建言者和负责实际操作的执行者,战略决策制定者拥有更高的地位。最出色的战略实践在于令人信服地说明如何将一种不断发展的形势转变为一个理想的结果。

圣经中有句名言“赛跑未必快者赢,打仗未必强者胜”。靠智慧而非暴力取胜更能给人带来满足感。战略有着如此令人着迷的魅力,强者定将它视为自己必须具备的东西不断追求。

二、战略是怎么来的

法国思想家雷蒙·阿隆对战略思想起源是这样说的:“它从每个世纪汲取灵感,甚至不放过每一个历史瞬间,各种事件本身暴露的问题也提供了诸多启示。”思想的历史之所以令人着迷,部分原因就在于一种环境孕育出的思想可以在另一种环境中继续生存,并获得新的意义。那么战略到底从何而来呢?

起源一,进化而来。通过对早期人类社会和黑猩猩群体的研究,人们发现了一些基本特征符合战略性行为的要求。如,实施战略性行为的人或黑猩猩能够辨别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特征,判断对方是潜在对手还是盟友;能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便通过传递印象或误导等手段来影响他们的行为。暴力行动虽然通过展现优势、表达敌意,在征服同类及异类战争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最有效的战略不能仅靠暴力,还需凭借结盟的能力。战略性行为的基本特征从来没有发生改变,变化的只是所应对的局势的复杂性。

起源二,圣经。圣经中的最佳战略性建议是:永远相信上帝,遵守它的法律。上帝可能会允许别人左右事物的发展,但最大的操控者永远是他自己。上帝的臣民们主张将信仰和服从作为战争的“标准配备”,即便是内斗也要遵循这一标准。这只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起源三,希腊。特洛伊木马诡计之始,这个故事我们都太熟悉了,所以就不再赘述。奥德赛与独眼巨人的故事,展现了他通过虚张声势而脱离困境的天赋。荷马说,奥德赛是一个机敏的人,比如他对独眼巨人说,他的名字叫“无人”,当奥德赛刺独眼巨人的眼睛时,库克洛普斯们闻声从四面赶来,问独眼巨人是不是有人想用阴谋或暴力伤害他,他回答说:“朋友们,无人用阴谋,不是用暴力杀害我。”然后,奥德赛又钻进肥壮的羊肚子下面出洞,已经被刺瞎的独眼巨人抚摸羊背时,不知道毛茸茸的羊肚下面藏着人。上船逃离时,骄傲的奥德赛告诉了独眼巨人自己的真名。独眼巨人说:“从前有位预言者,说我将会在奥德赛的手中失去视力。我一直以为那会是一个魁梧俊美之人,必定身材健壮,具有巨大的勇力,如今却是个瘦小、无能、孱弱之辈。”

奥德赛了解他人的世界观,这使得他能够操控别人的想法,他会释放一些信号,而他知道别人会如何解读这些信号。他玩恶作剧不只是为了好玩,他骗人是为了实现他的终极目标。在现状迅速变动或者不确定的情况下,足智多谋尤其重要。它适合没有公式和可预见性的情形,它需要对现状的把握、对未来的意识和丰富的经验,要能够适应变化和意外。这描述的就是战略智慧,能在复杂、含糊的情况下找出办法。智慧是一种包含预期和计划的前瞻,其中不乏狡诈和诡计。

孙子的胜战之道,隐真示假、出其不意是关键。马基雅维里教导的办法其实是力量和计谋的平衡,也都可以称为战略的起源。

三、军事战略

战略可以被看作一门系统的、基于经验的、按逻辑发展的科学,涵盖所有可以事先计划却需要深思熟虑的失误。战略是艺术,那些能在劣势中取得非凡战果、有胆有识的将领所做的一切都配得上战略二字。

战略本就具备极强的军事属性,在语言上考证,最初的希腊文本意是将军、领袖之意。德国军事史学家说军事战略可概括为歼灭战和消耗战这两种。腓特烈当自己是弱国小国时用“短促有力”的战争,因为漫长的战争劳军伤财,当普鲁士强大后,腓特烈却越来越谨慎,因为他发现打仗有时要靠运气,取得成功可能要靠一次次小型战果的累积,而不是靠一场决定性的遭遇战。拿破仑领悟到了发挥大军团潜力的真谛,他的天才之处并不在于战略思想的创新,而在于他能够合时顺势以及大胆实践。拿破仑的军事思想体现在他的格言中,虽然不如《孙子兵法》总结的好,但也有很多经典的语句。比如,将战略视为运用时间和空间的艺术;以更大的决心、勇气和毅力弥补物质条件的欠缺等等。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给他在战争史上带来了无上的地位。他发展出了一个充分抓住战争本质的概念框架,从而使以后的几代人都要借助它来解释自己所处时代的各种冲突。克劳塞维茨对战争与政治的深刻认识,对胜利之源的分析,对影响战争进程和结果各原因的剖析,对进攻战“重心”概念的研究,对有限目的和无限战争的探讨等等,都给后来研究战争的学者或者领兵打针的将军以思想上的启发,甚至企业的发展、国家的管理也能从中汲取灵感。所以克劳塞维茨必定是战争史上的一座高山。

若米尼的名字如果不深入的研究军事可能会对他极其陌生,他的思想可能不总是那么辉煌闪亮,他的理论形成于拿破仑军事政治生涯的鼎盛时期,所以他对自己的理论充满自信,充满了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战略的活动领域介于政治和战术之间,政治决定和谁打仗,战术则涉及实际战斗,所以在今天来说他的“战略”更接近于战役,他对战争艺术的理解更接近于战役战法。所以随着科技的进步,他的思想可能会逐渐过时进而被淘汰掉。

当今时代,军事战略的发展与科技进步、新技术应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国家战略或者说是国家的政略,所用到的从军事战略中升华出来的核心思想却没有改变。不管知道作战的是“OODA理论”还是“空海一体战”,不管面临的是核威胁下的博弈理论还是技术不平衡下的不对称作战,决定战争发起,以及立足自身实际进行资源配置,都需要深谋远虑,即意味着集中精力把敌人推入弱势或无援的境地。这就是军事战略。

四、战略的发展和应用

战略为人们提供了一条入门途径,使之了解到各类话语:对理性行为意义的抽象构想以及对控制与反抗的后现代沉思;对因果关系的论证以及对人脑工作的洞察;有关如何最有效地在战斗中打击敌人、暗中给竞争对手使绊、把新产品推向市场的实用性建议等等。

英国、法国、德国直到18世纪末才开始使用“战略”一词,人们认为战争像其他事务一样,能因为运用理性而获益。各个领域的活动都随意使用军事比喻之后,政治和商业领袖们都采纳了战略这一概念。“商业战略”一词在60年代还很少见,从70年代开始流行,到2000年,商业战略已经变得比军事战略更常见。

战略的兴起是由于组织的官僚化、功能的职业化,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人们希望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的研究能使世界变得更好理解、更好预测,从而使行动变得更有根据,措施更有针对性。但有人认为,战略是一种欺骗,是虚妄的,以为精英能自上而下地操控复杂的状况。批评者认为不能依赖少数人的精心决策,应该依赖无数个体的努力。这种批评鼓励去中心化的决策并加强个人的力量。

指导实践的知识很难积累,或者很难准确地发挥指导作用,因为实践者面临一系列相互竞争的要求、不确定性。战略不是在可以控制的环境中涉及和实施的。计划的步骤越多、参与的人数越多、计划的目标越大,越有可能出错。如果第一步就没能达到预想的结果,事情很快就会马上乱套。但战略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吗?艾森豪威尔曾经说:“计划没有价值,但是制定计划就是一切。”战略也一样。

没有先前精心制定的策略,就更加无法处理意外、注意到情况的变化信号、挑战假定、考虑非典型行为的含义。如果战略是为宏大的目标设定的固定的计划,那它不仅会令人失望,而且会事与愿违,把优势让给更灵活、更有想象力的对手。有了灵活性和想象力,就更有可能跟上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抓住机会、规避风险。

你可能感兴趣的:(战略是历史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