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投入到假期主动休闲中

 

心流|投入到假期主动休闲中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英国作家埃尔伯特有句名言:“没有比刚刚度过假的人更需要假期的了。”说明很多人假期过的越来越累!

  周国平发过一段有趣博文:人=吃饭+睡觉+上班+玩。猪=吃饭+睡觉。代入:人=猪+上班+玩。即:人-玩=猪+上班。

    结论:不懂玩的人=会上班的猪。不会休息的人=会上班的猪。所以越是假期,很多人越累。累,是不会休闲,不会休息,没有生活质量。个人的生活质量主要取决于闲暇的利用方式,但90%的中国人不懂得怎么休息。

    昨天读书看到《拾遗》一篇文章谈如何休息,文章说,社会学家发现了两个休息悖论。第一个悖论是:“半世纪以来,人们可自由支配的休息时间总体上一直呈增加趋势,但人们主观上却觉得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减少。”正如我们常常所感叹的:“感觉还没耍,假期就过了。”第二个悖论是:“休息的意义本来在于恢复疲劳、放松神经,重燃生活的热情,但现在人们休闲之后,却往往觉得很无聊很疲累。”正如我们常常所感叹的:“休个假,比上班还累!”

    为什么会这样呢?

    那是因为我们根本不懂得休息,不知不觉就陷入到两个悖论之中。那我们该如何休息呢?在展开说这个问题之前,《拾遗》的作者先谈了一个名词——心流。“心流”是心理学家米哈里创立的概念。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提出了心流(Flow)这一概念,并且在建立积极心理学这门学问的过程中作出了主要的贡献。获得幸福的秘密——心流理论,他把心流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当心流发生时,我们会感到:

完全陶醉于正在做的事情当中。

内心感觉无比纯净。

内心会有一种宁静感。

感觉自己超越了日常现实。

超越了时间,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甚至超越了自己,忘记了自身的存在。

    如果有心流发生,我们就会获得很大的放松度和满足感。也就是说,我们从休息中获得放松和满足的程度,并不取决于休息时间的长短,而是取决于休息能够产生多少心流。米哈里说:“按心流发生率高低来划分,休闲可分为两种:被动式休闲和主动式休闲。”被动式休闲是指不需要消耗什么精力,不需要什么技巧或专注力的活动,如刷手机、聊天、听音乐、看电视等。主动式休闲是指需要动些脑筋、花些心思、用心投入才能享受到乐趣的活动,如从事个人爱好、运动、读书等。被动式休闲心流发生率低,主动式休闲心流发生率高。

    我们该如何休息呢?

    答案就是:减少被动式休闲,投入到主动式休闲之中。

    米哈里研究发现:深度阅读非常容易产生高心流。这属于主动休闲。所以假期休息,不妨阅读一两本一直想读而未读的书。当然对对脑力劳动者来说,最好的休息不是补觉,而是进行体育类运动!深度阅读和体育运动都是获得心流的好方法!

    米哈里说:“获得高质量的休闲满足其实很简单,就是找到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英国BBC做过一项万人研究,你觉得最好的休息方式是什么?排名第一的是:亲近大自然。米哈里也说到:亲近大自然,能产生高心流。如何亲近大自然呢?答案是:深入。比如——花一点时间等一朵花开。看一片初春的嫩芽绽绿。听一夜窗外雨打芭蕉声。躺在吊床里,静静地看星星。

…………正如苏轼所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作者曾经去一位朋友家小聚。下面的对话很有启发:

他问:喝什么?

我说:茶吧。

于是他立即忙碌起来:净手,烫杯,温壶,洗茶……

我说:随便泡一杯就行,不用这么麻烦。

他笑笑:不麻烦的。

泡好,他给我斟了一杯。

一喝,我感叹:真是轻浮无比。

然后,他说了一句让我永生难忘的话:

“真正热爱生活的人,从不嫌生活麻烦。”

其实,休闲也是如此。

一直以来,我们都陷入了一个误区:就是在追求休闲的快乐时,总是想竭力避免休闲的麻烦。恨不得把休闲过程中所有的事,都交给机器、工具或他人代劳,自己什么都不做,只是享受就可以了,殊不知正是因为缺少深度参与,我们的休闲才那么无趣和疲累。被动式休闲:不需要消耗体力,不需要动用脑筋,不需要投入专注。主动式休闲:需要消耗体力,需要动用脑筋,需要投入专注。只有不怕麻烦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休闲。

  假期不累的方法就是主动休闲,获取高心流!

心流|投入到假期主动休闲中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流|投入到假期主动休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