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是否会出现报复性消费,政策如何在促消费和扩投资结合点上发力等问题,记者专访了国务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龙海波。
龙海波认为,被抑制的消费潜力可能出现在住宿餐饮、商贸旅游等行业,但逆势上扬态势不可长期持续。在守住外部输入性风险的前提下,4月初国内消费市场有望回归正常,更多的消费需求或将在今年下半年释放。线上线下融合领域是今后一个时期促消费、扩投资的重点,但必须依托强大的网络支撑、数据存储和算法算力。稳定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进一步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是促进消费的根本前提。
发放消费券是短期的刺激举措证券时报记者:目前国内经济运行正在逐步回到正常轨道。请问您对疫情后消费回补的基本判断是什么?您认为会出现报复性消费吗?
龙海波: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已初步呈现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在守住外部输入性风险的前提下,4月初国内消费市场有望回归正常。对于消费回补,我的判断是,被抑制的消费潜力将会充分释放,但逆势上扬态势不可长期持续。报复性消费可能出现在住宿餐饮、商贸旅游等行业。
报复性增长主要是基于环比数据而言,当然与去年同期相比消费增长也会显著提升,但我认为这是传统消费与疫情下催生的新消费共同推动的结果。从长期看,综合考虑国家促消费政策逐步落地,新业态消费市场更加成熟,以及全球疫情趋于稳定,更多的消费需求或将在今年下半年释放。
证券时报记者:从前两个月的就业数据看,一季度居民收入肯定会受疫情影响。近期一些地方以发放消费券的方式促消费。您怎么看发放消费券对于拉动消费的作用?
龙海波:发放消费券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些地方也采取过,这并不是此次拉动消费的首创。从以往发放消费券的实际效果看,能够有效释放居民消费热情,形成明显的短期刺激,并且迅速消化过剩产品,实现厂商和商品流通环节回笼资金,这种方式在短期内是可行的。
具体落地中,可以在消费券类型和用途上进一步细化,真正做到精准刺激,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这也与满额抵扣等具体方式有关。我个人认为,传统的满额抵扣方式对消费带动有限,尤其对于中低收入群体。下一步,要重点在一些新兴消费领域形成刺激拉动作用,尽量少从抵扣限制规则等微观层面做文章,而是通过平台更多投向新兴消费市场。
“三新”消费更具可持续性证券时报记者:疫情给线上协同办公、远程诊疗、网络教育、微信商城等线上消费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但疫情终会过去,所以您认为这样的发展机会会是昙花一现吗?
龙海波:总体而言,消费服务业领域线上线下融合是趋势,这将加快推动电子商务、在线教育、医疗健康、数字娱乐等朝阳业态发展。受疫情影响,被抑制的传统线下消费行业有望在消费者“更安全、更便捷”的需求下加快转型升级。但如何把握好这一发展机会,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政府方面是肯定鼓励支持的。市场方面则要从供需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必须充分考虑线上消费与线下消费的关系。
从供给角度看,更多行业是线上消费对线下消费的补充、延伸,而不是完全替代。可以预见,数字技术对传统行业的赋能、基于精准需求产生的商业模式创新、依托数据流量产生的新消费业态,将为传统行业变革带来新机遇。
从需求角度看,线上消费的迅速崛起与疫情特殊时期有关,能够有效弥补线下消费的缺位。但同时也应看到,很多线上消费业态此前已经存在,只不过市场补位优势没有得到较好体现。如何确保疫情结束后一些线上消费能够持续,亟待进一步挖掘不同细分行业的内在潜力和消费者的衍生需求,积极构建以提质扩容为主要特征的消费生态体系。
证券时报记者:近期23个部门联合发文促消费。国家统计局也提出下一步政策要在促消费和扩投资结合点上发力。您认为哪些投资领域符合这一特征?
龙海波:从《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中可以看出,促消费和扩投资相结合领域的显著特征是线上线下融合,进而拓展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覆盖面。比如,大力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促进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和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线上线下融合,推动智能供应链、无人零售、社区便民商圈等服务供给线上线下融合。
这些消费领域的背后与投资密切相关,它需要依托强大的网络支撑、数据存储和算法算力,是今后一个时期扩大有效投资的着力点,具体包括:一是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基建”投资;二是以“智慧物流”“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为代表的“新模式”投资;三是以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新产品”投资。
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是促消费的基本前提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如何才能保证各项促消费政策措施对稳增长目标的可接续性?
龙海波:实现稳增长的目标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传统的“三架马车”都要发力,只不过需要改变传统“马车”上的产品结构,更好促进高质量发展。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消费可能成为形成国内强大市场同时带动投资的重要支柱。
确保稳增长目标的可接续性,促消费的政策措施必须坚持短期与长期结合,既鼓励一些地方采取的类似发放消费券的短期刺激办法,也应加快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更好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
一方面,短期消费政策要为长期消费环境的改善奠定基础。短期刺激政策虽然可取,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便透支消费,而是要将长期以来的潜在消费和新兴消费需求迅速挖掘出来。除了之前提及的疫情催生的各种新消费,还有传统的消费扶贫领域,这也是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另一方面,长期消费政策要兼顾不同阶段的短期需求有序推进。事实上,很多长期消费政策是建立在完善消费体制机制基础上的,这其中需要不断探索大胆创新。比如,如何稳定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进一步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这是促进消费的根本前提。又如,如何加强对新业态新消费的市场秩序监管,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这对于消费市场的改善也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