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孤峰山

雨中孤峰山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一个秋日的午后,我们登上了孤峰山顶。身临法云寺,顿觉视野开阔:东望魏巍稷王,西眺滔滔黄河,南瞻银湖死海,北观蜿蜒吕梁。法云寺在其主峰绝顶一避风向阳处,因其天将雨时,云笼山峰,寺藏云中,故名“法云寺”。

午后的天空阴云密布,山风凉嗖嗖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再看发云寺下的“海眼”已经是白雾缭绕了。自古传言“孤山带了冒,长工睡了觉”。我们加快了下山的脚步,怕淋雨。

一路山花烂漫,秋蝉凄切。遥望山下村庄已经淹没在云雾之中。没有杜甫笔下的“会登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伟气势,有的只是“荡胸生层云”的薄雾渺渺。山风穿过松林,只见白雾自脚下升起。我们仿若腾云驾雾的仙子在松林中飘逸而行。松涛阵阵如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哗哗”而过。

行至“凤凰岭”,一声闷雷“轰隆轰隆”由远而近,震撼孤峰,女儿不由得抓紧了我的手。我知道孩子害怕,她从未在野外遇到过这样的雷雨天,尤其是在海拔1400米的山上,似乎这里距离天更近一些。雷雨天是不能呆在大树下的,我不由得在心里自责,不该贸然上山。现在只有如此焦急地赶路,恨不能一步走到安全地方。在这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路上,连个避雨的小屋都没有。山势高处虽有小亭子,但因怕雷电不敢停留。只见眼前一道火龙似的闪电,紧接着是一个声势浩大的炸雷在头顶炸开。天上仿佛被撕破了一道口子,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从天空砸了下来。发出密集而急促的声响。原本沉闷的天地,此刻仿佛从昏暗中惊醒一般。大雨点跳,小雨点闹,雷声作响,与雨相应,气势磅礴,铺天盖地,壮怀激烈。

幸亏我未雨绸缪带了一把雨伞,女儿紧靠着我直喊脚疼。只因山坡陡峭,下山速度太快的缘故。索性慢慢走。雨中孤峰山好美呀!一棵棵青松在雨中更加青翠挺拔。精气抖擞。雨中的孤峰山一洗往日的疲惫,平添了几分妩媚多姿。雨水在山路上汇成小溪,欢快地流动着,奔跑着。山开始灵动起来了。

水是山的魂,水是山的情人。水因着山而多姿,山因为水而灵动。山高水长,水随山高。但是孤峰山没有泉水。孤山是孤独的,寂寞的。它所盼望的是天降甘霖。当秋雨飘过孤峰山的时刻,孤峰山是最幸福的。你看,他捧出满树的松果献给秋雨。他把漫山遍野的秋梨呈现给秋雨。他把一树树成熟的核桃奉献给秋雨。还有那雨后的蘑菇,松下的地衣都是它送给秋雨的聘礼呀。好一个多情的孤峰山。他独占孤独,傲然不群。原来是独爱秋雨姑娘呀。

秋雨绵绵不断,倾泻而下,似一个热情洋溢的小姑娘漫山遍野地奔跑,洗濯着尘埃,浸润着山林。孤峰山因为她而荣光焕发,分明是一腔喜悦的表达。

木心曾写道: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唯有有心且有缘之人,才能发现体会这其中的本真和奥妙。云起云落,雾聚雾散,落雨微风,司空见惯。但不身临其境又怎能感知其中美妙。人在大地上只活一生,每一个生命细小的片段都不应辜负。

秋雷滚滚,风雨不期而至。对我们来说,又何尝不是一场生命的洗礼。我不知道在女儿小小的心里都经历了哪些心路历程,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感悟就是:在路上会有不同的风景,走有走的风景,停有停的风景。学会欣赏沿途的美景也就学会了生活。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词人,有一次突逢大雨,面对他人的惊慌狼狈,苏轼则是一身坦然与洒脱,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自然界的风雨天气是寻常,那些人生中的荣辱得失也无需牵挂。而最后一句中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有着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相似的情感表达。

风雨中我们走了将近半个小时,才在路旁发现有个小屋,赶紧进去避雨。守护山林的年轻人热心快肠,怕我们淋雨感冒。给我们烧水驱寒。我不时看看门外,雨势渐渐小了,雷声一声比一声懈怠。天色已经明朗。风住了,雨也转成了蒙蒙细雨。

秋雨蒙蒙,秋风微凉,凝望远处焕然一新的天地,神清气爽。女儿哼着一首歌,是邓紫棋的《喜欢你》我只听懂了一句:细雨带风湿透黄昏的街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雨中孤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