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港澳和美國都有風災,於是我們忽然成了氣候難民......
其實,這並不是偶然,是有其必然性的。下面是我在幾年前寫的關於暖化的一些雜碎。
<你還記得暖化嗎?>
在網友推廌下讀了《金融時報》的專欄文章〈氣候變遷:誰還關心?〉,看到標題時已覺心有戚戚然,讀罷更不禁悲從中來。
那位專欄作者西蒙.庫珀本身是記者,他以新聞工作者的角度回顧這幾年來全球媒體、各國政府、一般大眾乃至他自己對待氣候變遷的態度的變化。作者認為,二零零七年或許是全球暖化問題最受關注的一年,然而如今,儘管科研人員做出了令人不安的預測,甚至連裝裝樣子也沒有幾個國家願意了。連他自己也已對現況感到無比的絕望,故也從積極自制變得隨波逐流。他自嘲地寫道:“當有人邀請我去印度旅行時,我爽脆地回答:沒問題。幾年前,我還會為碳排放的問題而焦慮不安。而如今,我已經跟幾乎所有人一樣,放棄了阻止氣候變化的努力。最近,我們西方人做出了一個孤注一擲的決定,一個無法言說的決定,那就是讓一切順其發展,冒著氣候發生災難性變化的風險,然後祈禱倒楣的是那些遙遠的貧困國家的人民。”這正是所有富裕地區居民的心照不宣的想法。而發展中國家正忙於壓榨和反抗,更多人還在掙扎求存中耗盡所有精力,有的就只能在饑餓和絕望中等待死神的來臨。
就我所知,全球最熱心宣傳抗暖化的衛星電視台已經停止運作,只剩下網絡電視不斷重播前幾年製作的電視節目。許多曾熱心推廣環保資訊的朋友也開始沉寂下來……
誰還關心氣候變遷?死寂是唯一的回應。所有人都似乎已認為暖化跟自己無關,但可怕的是,暖化從未停止過它的腳步!踏入二零一二年後,北半球好像掉入了冰窟之中,光歐洲就凍死了一百多人,受災人數實已難以統計。有英國傳媒又拿“小冰河時期”出來炒作,否定暖化的聲音又像感冒病毒一樣再度流行起來。筆者又不得不搜索一下南半球的氣候資料。不出所料,罕見熱浪襲擊巴西、阿根廷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南半球幾變人間煉獄。換句話說,暖化造成的氣候變遷已讓南、北半球成為了冰火兩極。
國家氣候中心丁一匯院士解釋說,全球變暖後,水循環發生變化,大氣環流異常,原有規律大亂,導致寒暑和澇旱並存的現象變得更頻繁、普遍,也更為極端。眾多專家認為,不管將來氣候變化幅度如何,無論冷、熱,建立永續型社會都是當務之急,實現經濟發展方式改變和綠色轉型都是無悔的選擇。
在所有人都對暖化撒手不管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幾乎所有氣候科學家都認為,最終的結果將會很糟,暴風雨、乾旱、洪水、糧食減產的情況將更加頻發。
關於個人最有效的素食環保,我已談了很多很多,你也不必成為專家去辨斷是否合理,但我們會怎樣做?這更像是一個哲學和心靈的問題。(凌谷)
2012年2月
<無恥和無知摧毀着未來>
十一月底,又是各國代表在聯合國氣候大會上互相指責減碳不力的時候。大概是由於歷屆會議的斐然敗績,大家早已看清了這是個口水戰的盛會,從各國政府、傳媒到一般大衆都似乎對它失去了起碼的興趣,期望度已被調降到最低。
因為一九九七年通過的《京都議定書》的第一承諾期將於明年到期,所以第二承諾期就成為了此次大會的焦點所在。一直拒簽《京都議定書》的美國不但重申過去拒絕的觀點,還感染到其他在第一承諾期有參與的國家開始退縮,俄羅斯、加拿大和日本均已表示不打算簽署協議以答應《京都議定書》第二輪減排要求。加拿大還將於十二月正式退出《京都議定書》。這給這個被一些人認為是“拯救世界的最後一次機會”的全球氣候談判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回顧最近全球氣候變化情況,極端氣候現象在世界各地造成的創傷已非常明顯,如蘇丹和索馬里的乾旱、泰國的洪災、南非的洪水,不但造成了嚴重的傷亡,還對世界糧食供應構成了威脅。諷刺的是,最富有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等,他們的經濟結構均以第三產業為主,都是通過營銷管道、定價權、工業設計、貨幣與金融戰略等手段控制着地球的大部分資源,卻又相對不受氣候所影響。那些生活在發達地區的人彷彿生活在一個依靠金錢優勢建築的空中花園之上,享受着地面源源不斷供應的同時,與受氣候影響的農業、礦業和工業的第三世界有一段相對安全的距離。某地受缺水、缺糧和洪水等影響,沒問題!到別的地方要供應。只要生活在這些空中花園之上,哪怕在第三世界叫苦連天、哀嚎遍野時,除了某些東西會漲價外,你不會發現氣候變遷對生活有太大影響,更不會願意犧牲哪怕一點點舒適或利益去實現甚麼減碳計劃!大部分空中花園上的居民都不會切身感受到步步逼近的危機,花園下面那些倒霉蛋的哀嚎聲也沒問題,手握生殺大權的利益團體可以下達消音命令,主流傳媒和御用科硏機構也會全力配合,做得相當漂亮。
所以,我們會從新聞中看到,那些處於生產線下流的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在會議中積極活動、拼命呼籲解決氣候問題,空中花園上的神仙們都裝聾扮啞。我們也會發現會議召開前,會有美國“科硏”機構放出“全球暖化並沒想像中嚴重”、“二氧化碳不影響暖化速度”等言論。
所以有人說,一部分人的無恥和大部分人的無知,正毀滅着我們子孫的未來。(凌谷)
2011年12月
<恐懼、冷漠和暖化>
兩歲女童悅悅在佛山連續被兩車軋過,十八路人視若無睹,最終傷重不治。國人在和諧社會中表現出的恐懼和冷漠震驚了全世界!對惹上麻煩的恐懼竟完全淹沒了人性中最基本的惻隱之心。
恐懼,以冷漠的枷鎖統治着人類。
對那十八路人使勁扔石頭的人,可有捫心自問:“我的心是否也已一樣麻木不仁?”
悅悅慘劇固然是這種冷漠最具體、最集中的反映,但這種冷漠導致的悲劇其實也在更大範圍內上演。這種冷漠,已不僅僅是對他人生命的漠視,而是對自己和子孫後代的全然漠視。
據報道,全球第七十億人已誕生。十二年裡,地球人口增加了十億,而飮食習慣卻在全面“美國化”。人口以等比級數增加的同時,全球暖化日益嚴重,極端氣候的數量和規模不斷增加,形成了耗費倍增和產量倍減的可怕鉸刀形勢。
光是非洲之角受氣候異常的影響,已有一千三百萬人飽受缺糧之苦,其中八十多萬是兒童,餓死似乎是遲早的事兒。亞洲糧倉——泰國等地經歷去年旱災後遭遇百年大洪災,稻米和電子產品應聲漲價……
我們似乎已把暖化忘記了,但暖化從未忘記我們。我們一直認為是“危言聳聽”的暖化效應勢將會影響到世界每一角落的方方面面。然而,我們仍然冷漠視之。我們似乎都認為那是新聞評論員、科學家或是政府的事情。數以千百萬人熱衷於討論新款手機、紀念一位CEO的死亡,卻沒有人在乎千百萬人痛失家園或活活餓死。
請求同情已顯得太過“利他”,現在的請求已是關心自己的存歿而非繼續深陷習慣性的口腹之慾。
台灣“行政院副院長”陳冲最近說,糧食問題是“安靜的海嘯”,應以戰略高度看待。但是,作為個人眞的什麼都不能做嗎?
麻省心理學家查理·莎特(CharlesA.Salter)博士說:“製造一磅的肉得消耗掉十六磅穀物。每一位素食者都在幫忙儲存自然資源,為地球的未來貢獻一份心力。素食者解放了衆多可憐的動物和耕地。”
我們實際上可以選擇更合理的生活方式,還可以進一步將之推廣至身邊更多的人。世界就是這樣改變的。你的改變,也許會招來身邊的嘲笑,正如抱起悅悅的那位女士會被作為大多數的那十八位路人所嘲笑一樣。你的改變,並不能絕對保證能拯救世界,正如悅悅最後還是沒救回來。但是,你會感覺自己是一個人,而非被恐懼操控的冷漠的機器。
網上看到一句話:“有時,我想問上帝,為何祂會對暖化、大屠殺、貧窮、飢餓和不公袖手旁觀,其實祂可以做些什麼。但我害怕祂反問我同一個問題。” (凌谷)
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