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你,因为你的表情包

       当小A的微信屏幕上跳出某张牙舞爪的表情包时,她对暗恋对象的品味喜好人生观产生了怀疑……    抛弃了油墨纸张的遐想,待定着文字逻辑的推测,手持着表情夸张,粗糙易懂,视觉冲击的利器,屏幕对面是只狗,且不认识,哥也能撩(聊)。                      
       其实小A与对方的实地接触不多,但整日看着固定的微信头像闪动出来,聊天记录便能刷N个屏幕……    然而,小A忽视了小小一个表情包蕴含的认知差。暗恋对象的意图意义,经过表情包的图像意义转换,传达到小A时,其解释意义已成小A所倾向的—“妆后的姑娘”。
       在新媒体的世界里,千千万万个小A和她的暗恋对象们接收、接受着,也创造着万万千千个表情包们,他们消费、狂欢着自己所爱的表情包,同时也正被他们所爱消费和控制着。电脑、移动端背后飞速运转的程序逻辑把你我异化成一个文字和图像的识别转化机器。表情包这一视觉文化符号挤压了文字符号的生存空间,把屏幕对面的人们带入“真实可感”的交往情境,逐渐产生依赖,也产生分化。

       小A曾经亲身体验过21天与人聊天不使用一个表情包的生活,内心的OS如下:
       “假清高”-“抓耳挠腮”-“我是不是有点傻”-“我就发一个再撤回不算破戒”-“哎,算了这个计划我又没跟几个人说orz”      

        同时,这21天中小A疯狂地添加着朋友的天线宝宝,两只鹦鹉还有一只狗……

        然而,当小A“重返人间”的时候,开始通过接收到的表情包来在内心给陌生人划分次元,开始在尴尬时刻会一个人畜无害的乖巧宝宝,开始仅仅因为好玩而选择大家都使用的某一个表情,开始在日常和真人讲话时脱口而出“我当时笑cry了都”。
        社会的世俗化、日常生活的机械化使工具理性和个人主义盛行,个体与个体之间充满着多变性和流动性。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将这样的个体所组成的人群称为“原子化的大众”。表情包作为维持契约性、临时性、半亲密性关系和谐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依照使用者的有/无意识,改变、掩盖甚至扭曲了屏幕对面的双方角色。包含权力关系的交往会话,也在表情包的介入之下变得亲近且不可预知。个体所代表的认知和文化,透过一个个表情包,也许正在慢慢和“劳斯莱斯与奇瑞”的区别一样,成为网络群体分化的符号。
       小A曾怀着一颗傻白甜的心问朋友,“为什么现在社交工具沟通那么方便,情侣异地还是一件令人困扰担忧的事情?”(大概此处会收获好多慈祥而又理解的笑容……)
       40分钟过后,小A选择—继续与暗恋对象聊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不喜欢你,因为你的表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