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税收

原创 2017-12-24 牛三 牛三村

朋友的创业项目没有什么起色,找我聊聊来年的想法。

他跟我说:创业从来是孤独的,只有税务部门会记得你。

然后我看到了他手机里这样的短信。

我问:你去接受辅导了么?

他答:没有,年底事情多了去了。去辅导什么?无非就是问你为什么不交税。他们爱查就去查吧,反正公司确实没什么收入,工资都发不起了。

沉默了一会儿,他突然又问:年收入三十万以下的,基本是微不足道的公司,他们也盯着,有意义么?

我也沉默了下来,想起了一些琐事,决定写这篇文章。

我曾经也做过一个互联网项目,我的网络公司注册地址是在一个孵化园区内,温州某政府部门免费提供的。去税务报道的那天,税务叫我缴纳房屋租赁税。

我问:按照法律概念,房屋租赁税不是都房东缴纳的么?

税答:你这场地是xx部门免费提供的,他们没收你租金,怎么叫他们缴税?

我问:他们没收租金,是他们的事情,怎么叫租客交税?

税答:因为他们没收租金,你们成了租赁关系的受益人,所以你们缴纳。

我一时语塞,愣了会,只好又问:那要怎么缴纳?租金基数都没有?

税答:租金参考周围平均水平,我可以给你适当往低的走。

我在想,要是哪个开店的免费送了我一些店里的东西,我作为受益人,还要替他缴纳营业税了。

我跟那个孵化园区的负责人说:“钱实际上只要交几百元,无所谓,只是给创业团队的印象太差了。这里的很多团队还是你们想方设法吸引过来的。一个场地租赁就如此,以后少不了税收上的其他麻烦。”

我没有特别调查过,杭州上海等地,创业公司受到税务的关注程度如何。但至少那边创业者已经趋之若鹜,温州要后发赶上,每个环节都不能少了诚意。

创业公司如此,一些稍大的企业也苦恼。

我认识的一个会计,她的老板去年在上海、温州都开了公司做大宗商品贸易。大宗贸易本来就是微利行业,加上前期他们作为市场上的新公司,重心在快速走量,一年下来还是亏的。

她说:我跟老板说,即使亏损,也要想些办法交点税。温州税务已经关注我们了,我们把原始的贸易合同,走账流水带去给他们看了,他们还是觉得不合理,说哪有公司亏的还做这么久。

我问:上海公司就没有遇到这些问题么?

她说:没有。我们的体量在上海太小了,上海大企业多的是。而且关键是,上海不缺那么点税收。

我想,她get到关键点了,温州缺税收。

早些年,温州经济环境还好的时候,我听说的征税场景是这样的。到年底了,税务部门把企业主们叫到一起,任务缺口一说,叫企业主们自己商量着补足。

地方金融风波后,大批企业死的死,残的残,少了一大块税收来源。近年来还有不少优秀的企业陆续迁移到外地。但是政府的开支,征税的指标,仍是摆在那里的。温州经济最困难的几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是在稳步增长。

我某种程度上理解税务部门的难处,面对任务指标,他们无计可施,只能从现有的企业,无论大还是小,都抓着试试。

“大部分企业的财务,不可能那么规范。要是查,多多少少总能查出点问题的。”这是企业家们的共识,所以他们从不敢得罪税务部门。

但这样的后果是什么?更多的企业,无论是大还是小,想迁移到税收环境宽松点的地方去。

我与一些温州老板有交流,温州的经商环境问题,税收是他们颇有微词的三大核心之一(另外两个是土地和人才)。

企业难——征税难——征税趋严——企业更难——征税更难。温州的税收已经进入这样的一个死循环。

作为一介草民,牛三不能给有关部门很具体的建议。但是牛三知道生活的简单经验:要想吃到更多的鸡蛋,要么引进更多的母鸡,要么孵化更多的小鸡,等其慢慢长大。而不是看到仅有的几只母鸡,下了几只仅有的蛋,就只顾催着:快生呀,再生呀。

母鸡、小鸡咯咯地扑腾着翅膀,只想飞走。

你可能感兴趣的:(温州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