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除夕深夜,江西上饶城已悄悄“入睡”,但位于林家洲路9号的上饶市疾控中心却灯火通明。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网站上刚刚公布了上饶首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2例,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正在进行着激烈的讨论和疫情趋势分析研判,消杀队员整装随时准备出发,实验室里检验人员正在争分夺秒进行样本检测,电话值班人员紧张地准备着各种资料,应对天亮后群众的各种电话咨询……在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中,每一天、每一夜,这群不回家不过年的疾控人席不暇暖,废寝忘食,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担当与病毒较量,与时间赛跑。
斗智慧:筑牢防控堡垒
王晓岚主任(右3)带领中心防控技术指导组成员开展案例分析和风险评估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疾控人坚持奋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与时间赛跑,与生命抗争。
2019年12月31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网站上的疫情信息通报,激活了上饶市疾控中心应急队员们敏感的嗅觉神经。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加强发热门诊的监测敏感性,是他们当时的防控策略。1月15日,中心启动了24小时应急值班,修订应急预案,开展技术培训,讨论流调报告模板,储备应急保障物资,推送科普文章,全体队员进入了备战状态。1月17日,中心成立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疫情分析与风险评估组、现场处置组、检测组、应急物资保障组和咨询服务组等5个应急处置小组,成立10个应急小分队,实行24小时工作制。上饶市疾控中心主任王晓岚说:“新冠疫情的凶猛,前所未有,需要‘硬核’作战。疾控人的职业敏感,必须要比大家想得更多,走得更前;疾控人的职责担当,要求大家必须义不容辞地挺身而出,冲在最前。”
从1月16日开始,她带领风险评估小组完成报表672张,统计分析各类数据5628项,撰写报告3.4万字,制作分析图表213张。
2月28日,德兴市疾控中心报告,2名意大利探亲回来的居民在飞机上与伊朗回国的一名确诊患者密切接触。王晓岚敏锐地意识到,防境外输入的号角已经吹响,疫情防控形势更为严峻复杂。
拼技术:让病毒无处遁形
1月24日,朱琳副主任(右1)带领检测组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54天,3个检验员共检测标本3782份,并保持着零差错。检测能力从疫情初期的每日检测150份提升到后来的1500份,每天工作16小时是常态,最长的一天是24小时连轴转。一连串的数字背后,凝聚着疾控人的忠诚担当和过硬技术。
朱琳、郑义洋、尤晨3人承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任务,自1月22日实验室首次检出阳性标本以来,3人便吃住都在实验室。
朱琳说:“疑似样本进入实验室要穿过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因为接收的都是疑似患者的生物样本,意味着每一个样本都可能满载着新型冠状病毒。每位检测人员进实验室都要采取生物安全三级个人防护:穿一层工作服、一层连体防护服,戴帽子、N95口罩、双层乳胶手套,佩戴护目镜、面罩。防护服密不透气,穿一会儿就汗流浃背,而检测员在此状态下一待就是近5个小时。”
“提取病毒核酸,一旦处理不当,技术人员就会感染。”郑义洋介绍,整个实验必须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它能防止病毒在操作过程中跑到空气中,继而感染到检测人员,这样操作才能保证人员、环境、标本的安全。
“完成一批样品检测至少需要5个小时,一天要做数批次的样品,最多的一天做了5批,这对我们的体力、精力都是很大的挑战。”尤晨说,“目前,大家身体状况良好,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疫情发生后,实验室检测人员24小时在岗,确保送检样本都能得到及时检测,日采日检日清。“我们检验科是光荣的团队,是全省医师优秀团队,经历了‘非典’,抗击过H7N9,我们无所畏惧。这一次,刚毕业的李强也加入进来,后继有人,我们做好了战‘疫’准备。”朱琳、郑义洋、尤晨信心满满。
抢时间:流调路上显身手
周海峰科长(左1)在鄱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在传染病防治科科长周海峰看来,每一次流行病学调查都是一次与病毒赛跑的过程,越早拦住它,就能越快战胜它。
此次鄱阳县疫情形势严峻,周海峰四进四出。2月2日,鄱阳县报告了首例续发病例,周海峰第一时间赶到鄱阳,深入隔离病房,找患者找家属询问,和医生聊天,从他们的一言一行里抽丝剥茧,寻根溯源。他将15名暴露史不详的患者全部排查到位,追踪到了传染来源。一下子,鄱阳县的确诊病例接触感染路径全都清晰明了。县指挥部针对流调发现的各个环节,即刻下达了一系列的防控指令。看到鄱阳的疫情被快速遏制住,周海峰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2月13日,鄱阳县新增病例零增长,他说:“我今天晚上终于能好好睡一觉了。”
自1月22日上饶报告首例疑似病例以来,市疾控中心派出流调队员110人次深入县区指导,和全市的122名流调队员一起,共开展了2225人次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完成调查报告862份,每份报告平均完成时间9.3小时;追踪密切接触者1874人,在密切接触者中,50人(2.7%)后来被确认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减少了其他人被传播感染的风险。
抓重点:与病毒较量的“排雷兵”
消杀队员在实验室开展环境消杀
自疫情防控开始,54天来消杀组4名消杀队员完成了76批257人次、5.4万平方米的消杀任务。
“要保证喷头扫过的物体表面湿润,才能保证消杀的效果足够彻底。”孔德义说,“喷雾器加上消杀药,差不多有25千克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特点是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所以消杀一定要覆盖到这些地方。一个房间消毒下来,队员们的手臂很容易酸疼、僵硬。再加上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也加大了消杀的操作难度。记忆最深的是正月初一晚上10点开始,一直到初二凌晨4点多,回到单位清洗整理完设备已经是早上5点多了。睡了一个多小时,7点多接到任务,又去消杀了两场,忙完差不多又到了深夜。”
严宇涵说:“每次消杀开工不到5分钟,汗水已浸湿后背。我们接触的环境风险是未知的,但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要勇闯禁区,不能给它们留有生存的环境和空间。但是,消杀也不能多多益善,不同环境的消杀要求也不一样。针对不同的场所,我们要收集好权威的资料,分类制订消毒技术要点,再通过培训指导大家科学开展消杀,不能给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无缝隙:24小时不打烊
1月15日,24小时热线电话开通,值班队员正在接听、处置群众来电
“与武汉返回人员有接触怎么办?”“是不是所有从武汉回来的人,都要进行居家医学观察?”“家人出现发热,到医院就诊时应注意什么?”
接线员们忙个不停,一个电话挂掉,另一个电话又打了进来。郭影清说:“电话就没停过,每天一台电话接到七八十个来电是常态。”
“来电问得最多的问题是怎么防护,还有就是身边有武汉回来的朋友,该向谁反映。我们每天除了接电话,还要登记、分析。老百姓反映的问题,我们要负责追踪反馈;对百姓们关心的问题,我们就在公众号里推送文章开展科普宣传。面对焦虑的群众来电,我们就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帮助他们排解负面的情绪,有时也要做一些心理方面的疏导,这是老百姓对我们的信任和依靠,我们必须要守好护好。”接线组组长陈利华说。54天来,她带领33名接线员接听电话3513个,现场处置咨询事件487件,转交办理3026件,微信公众号推送疫情相关文章107篇,阅读量达52.2万次。
图文:江西省上饶市疾控中心 刘臻
编辑:吴刚
制作:永基
审核:陈会扬 曹政 闫龑 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