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前段时间学了一段时间的教育学的基础知识中。书里提到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中国古代的《学记》,今年六月份去了北京一家有二十多年国学教育经验的国学院学习考察,这家经典教育学院送了我一本《学记》注解,有一章看了很触动。
提到了当今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有一修佛的老者说,以前的孩子学龄时背诵大段经典出去游学不用带书,边玩边学。现在的孩子苦算加减乘除。以前是学习乐,现在是学习苦。他收藏了民国以前的小学生作文比现在大学生写的还有深度。钱文忠评说三字经里提到:
按照《三字经》传统中国人首先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呢?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数数。数学的教育,本来就是传统中国启蒙教育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传统的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忽视过数学的教育。
按照古代的规矩,贵族子弟六岁入学,这是有规矩的在古代。只要是贵族子弟六岁必须入学,一入学首先就要学的数字和方位,一二三四五六七这样的数字,第二东南西北中这样的方位,这是必须要学的。到了八岁,传统中国就必须掌握四则运算,跟今天必也不算太晚,今天孩子八岁也就是小学的二年级,也就是小学的二年级三年级,就必须学四则运算。
老祖宗的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再看王财贵教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看到台湾学校学习美国西式教育的失败,痛心疾首,还是深受触动。七年前第一次听到这个视频也是坚定了给孩子换国学幼儿园的决心。
儿子小时候确实表现出记忆力超群的特质。前几天参加我朋友的参加的最强大脑的测试,儿子测试水平是记忆力超过同龄孩子,当时他七岁半相当于十二岁孩子的大脑发育。
三岁的时候在他班里乃至整个幼儿园学习记忆都是最快的,当时学习《大学》《孝经》几乎是读几遍就能过目不忘。他的国学老师一直问我胎教的方法。我曾经看过一套日本的提高记忆力的方法,科学家发现音乐能够带来许多人体神经元和生理方面的改变。尤其听古典音乐对大脑的智力开发有极大的提高。在怀孕七个月的时候,边听古典音乐边用棉花把耳朵塞上背唐诗,(将耳朵用棉花塞上,是让身体成一个闭环,声音在身体里循环,把音乐声音调大也能听得到,音乐对大脑的有潜教育,就像平时孩子们边玩边听国学机中的经典诵读,看着没有学,其实都是无意识的在吸收。)当时只背了七首没有坚持。女儿那时候追甄嬛传没有胎教。两个人真是天壤之别。
今天我的同学给我发了一个图片,跟我分享了孩子成长发育时的关键期。《礼记》以成长到十六岁为准,孩子的成长有三个关键期。第一个关键期在7,8岁(女孩七岁,男孩8岁)以前,这是孩子天性未开蒙的时候,直接针对孩子的天性和人性加以施教,养成中正静定之性,是这个年龄段教育的根本。幼儿养正,实际上就是讲的这个阶段教育的根本和关键是什么。
第二个关键期在7,8岁到12,13岁,这时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形成了,直接入性的教育就很难了。孩子已经有自我意识了,你要化孩子的性,孩子觉得好的,喜欢的,乐意接收的,这时候才能入性,如果孩子不喜欢,不想不需要,就把你的施教拒之门外了。
第三个关键期是12,13岁到15,16岁。孩子的心性状态又发生了变化。你看孩子12,13岁的时候开始有思想,他不光有自我意识了,他还要有自主意志,他要开始做自己的主了,要他有自己的思想了。那么这个时期给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成为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在孩子成长的这三个关键的时期,只要抓住相应的三个根本,孩子的整体教育就把握住了。孩子的成长不可能出质的偏差。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比如说4,5岁的孩子,自我意识还没形成,自主意识更没有形成,你跟他讲道理,讲价值观是不是无异于对牛弹琴呀,这就是“陵节而施”。我们让孩子读经,学习中国文化这套系统内在的规律和次第,也要遵循这套系统内在的规律和次第。如果是这样,你就会发现,我们这么博大精微的文化系统,很容易就把握了。那么这个次第是什么呢?我们把它总结为十二个阶段,我们称为“经典教育的十二个阶段”。其中在孩子成人之前主要涉及前五个阶段,我们用五个字来表达:“音”“形”“义”“理”“用”,下面简要地介绍一下。
“音”就是建立学中国文化“音”的系统,这个最适合3岁到5岁的孩子。因为这时候他的耳根已经发育成型了,眼根还正在发育,这时候孩子有很强的记忆天份。很多孩子过耳不忘,这时候教育的主要方法就是听诵,所谓听诵就是耳朵听经典,嘴巴把听进去的再诵出来。耳朵听进去为阴,嘴巴念出来为阳,这样以耳为根的一套阴阳系统就驱动起来了,运作良久后其结果称为“耳聪“。这样通过听诵,既达到”耳聪“的目的,又将学习中国文化”音“的系统建立起来,可谓一举两得。不仅如此,还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形“就是建立学中国文化”形的系统,5岁到7岁的孩子眼根也成型了,这是孩子认字的关键期,这时的孩子有极强的认字天份,这时候要以诵读为主。所谓诵读,就是眼睛看着经典文字,手指指着所看,嘴巴念着所指,耳朵听着所念。眼睛看进去为阴,手指指出来为阳,这样以眼为根的第二套阴阳系统就启动起来了,与第一套阴阳系统互动,运动良久后其结果称为“耳聪目明”这样通过诵读,自然将汉字的音和形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完成了认字的职能。将学中国文化“形的系统就建立起来了,为孩子进入小学阶段,进一步学文字学,过文字关奠定了基础。
“义“就是学习汉字文字,掌握汉字字义。7,8岁到12,13岁孩子学习中国文化的重心就进入这第三个阶段。首先我们要分清楚认字和识字的区别。所谓认字就是看到一个字能读出它的音,所谓识字,就是看到一个字知道它什么意思。就相当于我们看到某个人,就知道他叫张三,但是不知道他们的教育背景,结没有结婚,是作什么的,这就是只认张三。如果我们即知道他叫张三,又知道他的背景,那么这就是”识“,加起来就是”认识“张三。孩子到了7,8岁至12,13岁的时候有一种天分,什么天分呢?他的自我意识已经形成了,他要以此为根建立各种认知了,要刨根问底要知道问题背后的东西,要对万事万物建立概念了。这个时候自然给他引入学习字”义“的系统,这个时候因势利导,导给他建立汉字”义“的系统,就特别容易。他就把这个系统全面的掌握了我们称为叫过了文字关
“理“的系统叫明理,直接的方法叫解经,透过经典了知人生宇宙的根本之理,了解万事万物内在之理。到了12,13岁到15,16岁的时候我们刚才说了,孩子开始有思想了,他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个时候就可以给他导入第四个阶段——理。具体在学习中国文化过程中的施教方法就是解经。12,13岁的孩子如果在此之前把音形义这三关都过了之后,到了12,13岁他解经是很自然的过程的。这点在我们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后,充分验证了这一点。那么到15,16岁的时候,孩子基本上可以把主体的经典的义理都能够把握。而这时一个不可思议的非常微妙的情况就出现了,是什么呢?我们说12,13岁的孩子开始有思想了,开始建立其价值观了,那么给孩子们建立起什么样的价值观呢?如何建立呢?通过解读《道德经》等道家经典,孩子自然而然的建立起了老子的世界观。通过解读《论语》等儒家经典,孩子潜移默化的建立起了孔子的人生观。道家的世界观与儒家的人生观共同构成了孩子的价值观。这样在孩子价值观建立的最关键期自然的将天地宇宙最根本的最究竟的价值观就导给了孩子。孩子未来成人后的人生想出问题都很难了,孩子将来想不出息也很难了。我在北京世和国学院看到十二三岁的孩子开始学习《十三经注疏》自己查《辞海》《辞源》,而且乐此不疲一点也不觉得枯燥。
“用“的系统就是将经典之理与孩子的现实人生相结合。这个结合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经史合参“,以经典的价值观为指导,将古人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智慧转化成孩子的人生经验和智慧。一个是孩子的现实生活和学习相结合,你看在孔子的人生观,老子的价值观的指引下,把古人用血泪写成的真实的历史变成孩子自身的人生经历和阅历,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用最高的最深的价值观作为指导,把五千年历史中那么多人的人生经历转化成孩子的人生阅历,这是不是一个最捷径的建立人生阅历的过程啊。所以说孩子十五六岁能解经了,再过几年经史合参到了二十岁的左右的时候,你看我们孩子的身心状态,其中做的好的孩子会相当于一个五万年的老者的智慧状态,我们老祖宗多智慧啊,给我们留下了多么不可思议的财富啊!一边是完备的经,一边是完备的史,世界上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像我们中华民族这样具有完备经史体系的民族了。可悲的是我们却把这最宝贵的财富束之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