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流之二 ——以个性为美

魏晋风流之

——以个性为美

魏晋时期,个人意识开始觉醒,人们不仅追求外表美,还力求活出自己的个性,活出自己的特色,活出自己的趣味。所以,这个时代,奇闻轶事很多。

比如著名的《换鹅帖》。

魏晋风流之二 ——以个性为美_第1张图片

王羲之超级喜欢养鹅。谁家有好鹅,不管路多远,他都要跑去欣赏。山阴一道士,想让王羲之给他写卷《道德经》,但是又怕王羲之不愿意,于是灵机一动,养了一群俊美的白鹅。王羲之知道后,果然兴冲冲跑去观赏。见到这群白鹅,他眼睛都直了:“卖给我吧!”道士说:“这是供香客观赏的,不卖,可以换。”王羲之说:“那得用什么换?”道士说:“您替敝观写一卷《道德经》吧!”王羲之立马提笔,抄写了一卷《道德经》。这卷《道德经》,便是书法史上著名的《换鹅帖》。

如果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那么,《换鹅帖》是仅次于《兰亭集序》的又一杰作。

魏晋风流之二 ——以个性为美_第2张图片

魏晋人不但喜欢养动物,还喜欢得千奇百怪。

《世说新语•伤逝》里说:“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哀,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王仲宣就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yōng)所赏识。据说王粲初访,蔡邕闻报急忙起身,居然“倒履相迎”,迫不及待去迎接,激动得把鞋子都穿反了。要知道,蔡邕当时很有名气,而王粲不过是个年幼瘦弱的孩子。

就是这个王粲,好驴鸣,他去世了,魏王曹丕去吊唁,对左右同行的人说,“王仲宣喜欢听驴叫,你们每人学一声驴叫来送他吧。”皇命难违,前去吊唁的人于是个个都学起驴叫来。

大概很久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在那贫瘠的黄土高原之上,具体情节因时日久远,早已忘于脑后,印象深刻的就是剧中人物学的几声驴鸣,“啊——哦,啊——哦”,干脆利落,又抑扬顿挫,颇有喜感。再一想,曹丕,大概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学驴叫的皇帝了。

西晋诗人孙楚,也是曾学驴鸣。好友王济去世,孙楚前去吊唁,当着众多名士的面痛哭,引得大家都跟着落泪。就在此时,孙楚又无比悲伤地说,“唉,你生前不是喜欢听我学驴叫吗?我再给你学一次。”然后,竟真的学起了驴叫。这下子,吊唁的宾客又不禁破涕为笑了。

驴一向是蠢笨的代表,魏晋名士,自诩风流,为什么喜欢听驴叫呢?如果王粲“好驴鸣”是为了标新立异,显示自己的卓尔不群,那么,孙楚应该就是借此与好友相互呼应,闻弦歌而知雅意,自比伯牙与子期的友情吧。

魏晋风流之二 ——以个性为美_第3张图片

说到朋友,王徽之那则“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故事也是耳熟能详。

那年冬天,雪后初晴,月光皎洁,堪与白雪媲美。王徽之见此美景,耐不住酒虫诗兴,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时又想起好友戴逵,若能弹琴作画以助兴,岂不美哉?

于是,王徽之乘兴连夜前往,一路上,迫不及待,恨不能马上见到戴逵。可拂晓时分,当船行驶到了戴逵所在的剡溪时,王徽之却突然要仆人撑船回去。人问其故,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耶?”

像王徽之这样洒脱的人物,今人可有几个?纵观历史,也只得一个王子猷也。而魏晋时期,这样的个性风流,怕是不止这几人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魏晋风流之二 ——以个性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