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鹊桥仙 舟行辰沅江中》赏析

鹊桥仙 舟行辰沅江中

诗人:曹伯启

朝代:元

杜鹃声诉。

鹧鸪声助。

催上黔阳归路。

轻舟短棹泛沧浪,

沾两袖、

夜郎烟雾。

云山如暮。

滩流如怒。

石齿*然无数。

天涯愁绪不堪论,

这光景、能消几度!

1279年 世祖至元十六年(己卯)九月,枢密院言:“有个唐兀带,不顾朝廷禁令,引军千余人,于辰溪、沅州等处劫掠新附人千余口及牛马、金银、布帛等,而麻阳县达鲁花赤呼巴布哈则给他当向导。”

该词作于铁木迭儿命曹伯启往诘八番帅在安江附近肆意擅杀未归附的瑶民,在辰溪、沅州等处劫掠已经归附朝廷的人口及其财物,挑起边衅一事。

到达沅州,道路梗塞,伯启恐带兵往苗瑶村寨会引起苗民惊恐,误以为朝廷是来镇压而引起民族纠纷,乃遣令史杨鹏单骑往黔阳接洽新任命的将帅,了解到实际情况以后,只报奏皇上前帅擅杀罪,铁木迭儿命斩唐兀带和呼巴布哈二人,其余免死,所掠夺的财物全部退还给群众。当地老百姓得知擅杀瑶民的蒙古将领被朝廷兴师问罪以后,都安靖下来。

当地苗瑶与朝廷情形之后仍然紧张,新任命的将帅改变了策略,教唆驻扎在黔城的黔土人挑起矛盾。据黔阳文化达人阳国胜记录的民间野史描述,黔土人(所谓汉人)组成的土军5000人趁夜突然袭击, 以民间械斗的口实擅杀安江片区瑶民3000人,仅一名杨姓男子躲在河边的石板下得以逃脱,史称“岩板叔叔”。

蒙古军队教唆黔土人实施的种族灭绝行为,直接导致了洪江瑶族的民族大迁涉,据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民谣传唱:洪江瑶胞三兄弟带领三支部落离开洪江,并相约500年后再回故乡,其一支迁往龙潭;一支迁往岭南;一支迁往江西。

曹伯启 这首词描写了曹伯启当时见到的五溪地区愁山苦水、环境险恶、社会经济落后的情景。

曹伯启(1255—1333)元文学家。字士开。砀山(今属安徽)人。好打抱不平。元世祖至元中,荐除冀州教授,累迁集贤侍读学士,进御史台侍御史,出浙西廉访使。泰定初以年老告退。天历初,起任淮东廉访使,拜陕酉诸道行台御史中丞,辞疾不起。赠河南行省左丞,溢文贞。性庄肃,奉身清约。欧阳玄称其诗“思致敏用,襟韵朗夷,临文抒志,造次天成”(《元诗选·曹伯启小传》引)。著有《曹文贞公诗集》(一名《汉泉漫稿》)十卷。生平事迹见《曹文贞公诗集》附录曹鉴《溢文贞公神道碑铭》、《元史》卷一七六。子六人,孙十人,皆显仕。

你可能感兴趣的:(元代《鹊桥仙 舟行辰沅江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