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认知|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胡惟庸

过去咱们说起明初丞相胡惟庸被朱元璋诛杀的案子,都觉得是朱元璋疑心太重,怀疑胡惟庸要造反,所以就把他给杀了。可历史作家黄波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另一个观点。

黄波觉得,朱元璋要杀胡惟庸,根本不是因为胡要造反,而是朱元璋觉得当时的政治架构不合理,他要调整当时的权力结构,废掉丞相这个职位。正好,胡惟庸当时就在这个位置上,所以,不管胡惟庸有没有造反,他都会被朱元璋杀掉。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咱们先来看看历史上是怎么说胡惟庸这个人的。历史上关于胡惟庸的记载,几乎没一句好话,总结起来有这么两条:

第一是胡惟庸这个人器量小,特别阴险。谁要是得罪了他,他就要明里暗里让谁好看。俗话说的好,宰相肚里能撑船,可胡惟庸呢,正好相反。

第二呢,是胡惟庸特别独断专行。在他当丞相那些年里,大臣给朱元璋的奏折,他都要先看一遍。不仅如此,像官员职位的升降甚至生死这样的大事,常常不向朱元璋汇报,就直接拍板了。

既然胡惟庸是这样的人,朱元璋为什么还要重用他呢?

这就跟朱元璋的用人策略有关系了。朱元璋用人有个特点,就是不怎么看重他用的人学问有多大,道德有多好,而是看重办事能力强不强,用起来是否能得心应手。胡惟庸正好符合这一点,而且让朱元璋用起来特别得心应手。当时有三个人特别反对胡惟庸,可朱元璋不管别人怎么说,对胡惟庸依然照用不误,还直接把一个弹劾胡的人投进大狱。

这么一个讨朱元璋喜欢的人,怎么突然就谋反了呢?要是看完正史上对这件事的记载,咱们的疑惑可能就更深了。

根据记载,在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向朱元璋汇报,说在自己家的老宅里挖井挖出了醴泉,邀请朱元璋去观赏。什么叫醴泉呢,就是那井水里有酒的味道。这在当时,可是被当成祥瑞的。朱元璋一听,这是好事啊,就答应了。就在朱元璋要出宫门的时候,被一个太监拦下来。这个太监急的说不出话来,一个劲的指向胡惟庸的官邸。朱元璋觉得不对劲,赶紧登上宫墙往胡家看去,这一看,发现胡家墙道里,藏了好多士兵,这不是明着要造反吗。于是,朱元璋马上派人拿下胡惟庸,当天就处死了。胡惟庸死了,可这事并没算完,朱元璋还要查处胡惟庸的余党,这一查,就查了十四年,前前后后杀的人加起来有三万多。

可这件事,咱怎么听怎么觉得蹊跷,你看啊:

这第一,那个太监是怎么知道胡惟庸要谋反呢?

第二,既然太监知道胡惟庸要谋反,为什么不早点向朱元璋汇报,非要等到他要出发才出来阻拦呢?

第三,咱们知道,造反这是多大的事啊,搁谁也得夹着十二分的小心,可这胡惟庸,怎么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似得,让朱元璋站在宫墙上就能看到他那里藏着士兵?

这事啊,不光咱们觉得蹊跷,有个历史学家叫吴晗,他看了这件事也觉得蹊跷,于是就下功夫考证。这一考证,还真考证出问题来了。这件堂而皇之记录在正史上的事,根本就没有发生过。那个太监,也根本是子虚乌有,历史上根本没这么个人。

那这么一来胡惟庸不是被朱元璋冤枉了吗?朱元璋干嘛要这么冤枉胡惟庸呢?

咱们看看这件事的时间点,就能发现其中的奥妙了。胡惟庸出事那年,朱元璋已经当了十三年皇帝;胡惟庸呢,当丞相也当了七年时间了。咱们都知道朱元璋这个人,权力欲特别大,之前的那些丞相,都让他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这胡惟庸他用着顺手,才当了七年。可一个人在这个位置上待的时间久了,难免出现咱们刚才说的独断专行的问题。何况根据历史学家钱穆的观点,这丞相的职位,根本就用不着事事向皇帝汇报。

而朱元璋呢,自从登基以来,他就觉得这朝廷里,根本不该设宰相这么个职位。甚至认为元朝之所以丢了天下,就是因为他们的宰相权力太大,欺上瞒下,所以才导致元朝出了问题。

果然,杀了胡惟庸的第二天,朱元璋就急不可耐地宣布,他想废掉丞相这个职位。把丞相的权力拆成六部分,也就是咱们常听到的六部。凡是反对这件事或者他看着不顺眼的,都被安上“胡党”的名义给杀了。自然没人敢再反对。

过去丞相的权力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时候还能和皇帝稍稍抗衡,可自从朱元璋废掉丞相之后,权力分散在六部,而且都直接对皇帝负责,那就只有看皇帝脸色的份了。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今日值得花时间”(胡惟庸:反臣还是棋子)音频稿:陈远讲述:郑磊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认知|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胡惟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