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效应下对教育的一点思考

剧场效应下对教育的一点思考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期末考试已经过去一个多周了,学校的考评成绩也已经出来了,假期也正式开始有一个周了,但是想起教委组织的这次考试,感觉真是太好笑了,如今的教育现状真的就这么不堪了吗?想要做一个安心教育,把教育的真正目的落实到行为中去的老师真的就这么难吗?

1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我不知道其他地区有没有进行统考这一做法,但是在大青岛的最特别的这个县级市,是一直在实行着,而且越演越剧烈,从之前的全市统一出题,各乡镇自己组织,每学期一次,到如今的先搞期末全市范围的调研排出全市的大数据,接着搞各乡镇的小统一考试,组织之复杂,动用的人力物力之多,是以前没有过的。

为什么要组织这样的考试?小学是基础教育,教育部三令五申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不允许组织统考,给学校,教师排名的活动,但是没有这样的考试又怎能给各个学校里一线教师一个评价?绩效考核的成绩又怎么出来?好像组织了这样的考试,学校的,老师的工作就可以真的排出名次来了,有了优劣之分?真的是这样吗?


剧场效应下对教育的一点思考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

教师职称评审一直是教师队伍里的敏感话题,因为这牵扯到了教师的切身利益,与老师的工资,直接挂钩,也关乎到老师的荣誉感,积极性和心理因素,而由此衍生出来的评先选优,公开课,研究课,教育教学论文的发表等等一系列教育有关的活动也成了广大老师们必须面对的一道道坎,只有这一道道坎儿过去了,职称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然而,要过这每一道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每一道坎儿的考验里面都有老师无法言说的无奈!


剧场效应下对教育的一点思考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3

第一道坎就是学校的绩效考核。

各种考核标准在不同的学校中以不同的面目和方式出现,往往包括日常教学工作从备课,上课,教研活动,考试成绩,到班级管理,日常考勤,岗位职责,好像无所不包,但是很多东西都是虚的,能否真正起到作用跟学校管理者的执行力和公正廉洁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有句话说的好,“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教育不是工厂,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做的是跟人的思想,灵魂有关系的事情,有些问题确实是无法量化和细化的,更何况考核标准和制度也不是很完善。于是,因为有那么几个不想在一线踏实干活,又想要绩效考核结果心想事成的老师,开始破坏规则,用非正常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打破了兢兢业业,一心想要在教育方面付出的老师的心理平衡,破灭了普通老师的幻想,而这种非正常手段却迎合了某些领导干部的贪婪需求,根本就没有了是非观念和正确认识,让老师们感觉到了教育的阴暗面,更看不到教育的希望。

比如这次组织的期末考试,考前的要求不明确,考试的时候,因为交换监考,本校老师不能监考自己的学生,所以出现了三个问题:

1是一年级孩子要求监考老师在考前给学生读题目要求得不到落实;

2是另一个年级某考场某老师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因为看到他校老师与自己平时教学要求不同,首先想到的是该校老师想要在考试时作弊,然后居然无理要求孩子在考试题目没有做完之前擦掉她认为不合理的题目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答卷子,而考试的组织者在没有真的调查落实整个事情的前提下,居然相信了该老师的无理取闹,将试卷找第三方批阅;

3是有考场监考老师居然在考试完后没有及时上交考试卷子,而是被本校老师发现了后才交上的。

作为考试的组织者对自己在组织过程中犯下的失职之责也毫无歉意,反而在所有问题暴露之后责怪老师的态度而将真正的责任往外推!试问这样耗费精力物力人力的事情不能够给老师一个公平公正的结果又有何用?

每年组织的考试中都不可避免的要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可是一次小小的考试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反映出来的教育乱像真的要引起每个人的深度思考。

这是有关考评中占比较大的考试的情况,至于那些无法量化的指标,在考评中更是体现了管理者的意愿。如果遇到了一群比较公平公正的管理者,也许在工作中埋头实干的老师还能有出头之日,若是管理者心中的秤因为利益驱使有了倾斜,那绝大部分老师的心里的苦衷又到哪里去诉说?


剧场效应下对教育的一点思考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4

老师职称评定中的公开课是第二道坎儿,公开课本来应该是能够反映和体现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传达教师对教材理解和把握的一个有效的教研活动,但如今也是老师们要迈过的一道坎。对于年轻的老师来说,缺的是对教材的把握和深入的理解,而对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他们是可以比较快地掌握的,所以要出一节公开课,只要有老教师悉心指导,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加上年轻人的创新和本身的比较强的业务能力,是可以上出一节供大家研讨参考的公开课的。但是要知道老师也是普通人,不是每一个老师都喜欢或者愿意去完成这样一节课,也许会有性格方面的原因,也许老师平时上课真的有很多办法,教学成绩也不错,就是不太愿意抛头露面的……同时,老教师因为年龄的原因,对于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特有的风格和方法,但是对于新形势下的多媒体教学从心理上到技术上都不成熟,所以出一节公开课也不容易,但是评职称要用,自己又比不过年轻人的魄力和干劲,于是不得不去走关系,想尽办法出一节。这样公开课的味道不再是教研活动,而成了某种工具。也有更多的老教师放弃了这道其实自己一辈子都在实践,也可能做的很好的公开课堂,也因此在评职称时积分少了那么些……竞争力也少了很多。


剧场效应下对教育的一点思考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5

第三道坎儿是评先选优工作。每次很敏感,名额有限,想要的太多,很多老教师有了职业倦怠感,加上一道道坎里看到的不公平,干脆放弃;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也是僧多粥少,评选标准又有很多不可量化的标准,于是乎从刚开始的暗箱操作,领导定标准到后来的积分细化,虽然腐败之风日渐减弱,但是这个过程中难免损伤了很多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成了那些不愿意走偏门儿,只知道低头干活没有关系和门路的老师又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儿!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潜能,唤醒孩子自身的求知欲和向上的精神力量,然而在这种形势下,老师的敬业精神受到了不断地打击,哪里还谈得上再给孩子讲情怀?如果有,也是凤毛麟角,甚至会被视为老师中的异类,这样的教育还有什么前景可言?再加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家长对孩子要求的不断提高,部分家长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仇视,教育部门也不断受到相关部门和冲击,从安全检查到健康教育,到法律法规到各类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的管理等等方面,对教育也提出了这样那样的要求,有时候课堂教学、管理班级这些日常教学工作甚至成了老师要抽空去做的事情,教师的日常工作大都是在做迎接各级各类的检查上,与教育的初衷大相径庭……


剧场效应下对教育的一点思考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6

还有愈演愈烈的补习班,更让老师无所适从。补习功课是家长的需求,正如公众号明察里的文章《无法回头的教育陌路》里说的一样,如潮的补课并不是老师的心愿,而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情况的好转及家长需求的推波助澜,社会培训机构和托辅班的利益驱使及整个社会的浮躁风气慢慢形成发展起来的。这种形势下的老师地位越来越尴尬。然而,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禁止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有偿家教,那么,把有强烈需求的家长和学生推给素质参差不齐的社会培训机构就是最好的方式吗?补课的质量和效果应该不可能超过一线教师的水平吧?那么到最后买单的还是家长,而家长就会想尽办法希望能有在职老师来辅导孩子功课……这真是一个无解的问题,这跟老师的师德能挂钩吗?然而这也是作为师德考察的一个指标。这么浅显的道理,广大老师和教育管理部门领导也都是明白的,但是又不能不执行上级文件的要求,所以现实就是只要没有举报的,领导也是没有办法发现和解决,甚至知道了也明白老师的无奈和处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剧场效应下对教育的一点思考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7

什么时候,教育能够真正回归到他的本质,学校里上午上文化课,下午上兴趣课和社团活动,包括体育、音乐、美术、手工、舞蹈、话剧、诗歌、哲学、游戏、科技制作……。晚上,读本书,写文章,看电影,散步,开晚会,或者发呆。周末,是郊游、体育比赛、社会实践或参观博物馆……老师踏踏实实地教学,不光教知识,更注重对孩子未来发展,兴趣爱好的关注,不是整天考虑自己的成绩排名,是不是该出公开课,绩效考核是不是优,职称还要多久才能评上;孩子可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开阔自己的视野,读更多感兴趣的书,开发出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需要经常面对家长老师对分数的拷问,不用非要牺牲很多玩乐的周末时间去参加补习班。这也许太理想化了,但希望这一天能够早点来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剧场效应下对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