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一些章节,我们读起来是简单的一句话,但有着很深的意义,所谓“微言大义”亦不为过。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论语章句,去考察一下其背后的历史,了解一下两千年前的人们,两千年前的故事。
《论语·公冶长》第18章,是孔子对臧文仲的评价。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论语·公冶长》5·18)
臧文仲,出生时间不详,卒于公元前617年,姬姓,臧氏,名辰,臧哀伯次子,谥文,故死后又称臧文仲。臧文仲是鲁国的大夫,世袭司寇。从时间上算起来,臧文仲是孔子时代的鲁国历史人物。
古代人相信卜筮,卜用龟,筮用蓍草。用龟占卜,认为龟越大越好,越大越灵,而且都有标准规定,如“天子龟为蔡,长一尺二寸。诸侯一尺,大夫八寸,士六寸(《礼·三正记》)。天子龟为蔡,是因为蔡这个地方产大龟,因此得名;或者说,天子用的龟就叫蔡。《汉书·食货志》记载:“元龟为蔡。”根据以上记载,一尺二寸以上的龟为蔡,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居,储存、储藏的意思,如奇货可居、囤积居奇。 山节藻棁:节,柱上的斗拱;棁,音zhuō,房梁上的短柱;把斗拱雕成山形,在棁上绘以水草花纹,这是古时装饰天子宗庙的做法。
孔子说:“臧文仲曾经藏了一只天子才能用的大蔡龟,藏龟的屋子斗拱雕成山的形状,短柱上画以水草花纹。他这个人怎么能算是智呢?”
如果按照周礼,臧文仲不仅不“智”,简直是“僭越”了。因为季氏八佾舞于庭、旅泰山,三家以雍彻等,孔子曾经发出过“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强烈批评。
根据历史记载,臧文仲登上鲁国政治舞台的时候,正值齐桓始霸、齐鲁力量对比悬殊,他受命于危乱之际,负斡旋之重任,充分显示出了其军事及外交方面的才能。臧文仲历事鲁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君,曾废除关卡,以利经商,于国于民,尽职尽责。臧文仲博学广知而不拘常礼,思想较为开明进步,对鲁国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左传》《国语》等史籍都有记载,具体事件不赘述,本文只选取两段记载。
《左传·鲁庄公十一年》(公元前683年)记载,这一年秋天,宋国遭遇了大水灾,鲁庄公遣使去慰问。宋闵公对来使说:“都是我不好,对上天不诚敬,上天才降下了灾难。让贵国国君担忧了,真是感激不尽。” 臧文仲听到了宋闵公的这些话,非常感慨,说道:“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这就是近代执政者要跳出历朝历代“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被时人称为现代“隆中对”的最初来源。
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鲁国的穆叔(即叔孙豹)到晋国,范宣子迎接他,并问他,古人“死而不朽”的话是什么意思?穆叔没有回答。范宣子说,他们范氏家族“世代为官受禄”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死而不朽”。穆叔回答说:“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我们鲁国有位先大夫叫臧文仲,死了以后,他的言论继续发挥着重要影响,大概所谓不朽就是这个吧!我听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至于说保持家世,守住宗庙,世世不断祭祀,没有一个国家不是如此。因此说,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官儿做得大的,不能说是不朽。”
但是,孔子对臧文仲的评价似乎不好,而其中又与“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有着直接关系。
鲁文公二年秋八月丁卯,鲁国在大庙举行吉禘礼,把僖公的神主升到先君闵公之上,“逆祀也”。当时,大夫夏父弗忌为宗伯,即祭祀司司长,尊僖公,且明见曰:“吾见新鬼大,故鬼小。先大后小,顺也。跻圣贤,明也。明、顺,礼也。”君子以为失礼,曰:“礼无不顺。祀,国之大事也,而逆之,可谓礼乎?”
时臧文仲为鲁大夫,四朝老臣,此事盖得文仲允许甚至纵容。
因此,《左传·文公二年》记载说:仲尼曰:“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作虚器,纵逆祀,祀爰居,三不知也。”
(参见《左传笔记009|文公18年(1):效尤祸也,毋念尔祖,聿修厥德 》)
孔子说,文仲同志有三件事说明他不仁,有三件事说明他不智。六件事中,不智之一的“造虚器”,也就是指造室藏龟这件事;其中有两件,与柳下惠有关。
不仁之一,“下展禽”,说的就是柳下惠。
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本名展获,字子禽(一字季),“惠”是他的老婆私下给他谥号(《烈女传》),因其居于柳下之地,后人尊称其为“柳下惠”或“和圣柳下惠”。
柳下惠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广为传颂。孔子评价他是史上七个“逸民”之一,评价他“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论语·微子》18·8)《孔子家语·弟子行》记载孔子称赞柳下惠说:“孝恭慈仁,允德图义,约货去怨,轻财不匮,盖柳下惠之行也。”孟子尊称其为“和圣”。
关于“坐怀不乱”的典故最早出现在《荀子·大略》中:“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这个故事自汉代以来已经广为传颂,可谓家喻户晓。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夜宿于城门,遇到一无家女子。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于是柳下惠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
那时,臧文仲官居司寇之职,而柳下惠只是士师,属于臧的下属。司寇和士师都掌管刑狱。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论语·微子》18·2)
柳下惠当典狱官,三次被罢免。有人说,你都三次被罢官了,为什么不出国,还待在鲁国干什么?柳下惠说,自己在鲁国之所以屡被黜免,是因为坚持了做人的原则。如果一直坚持下去,到了哪里也难免遭遇被黜免的结果;如果放弃做人的原则,在鲁也可以得到高官厚禄,那又何必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呢?
在孔子看来,当时掌权的臧文仲的“蔽贤”不举,是致使柳下惠“三黜”,长期处于下位、不得重用的重要原因。所以,孔子指责臧文仲的行为是“窃位”而失职。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论语·卫灵公》15·14)
孔子评论说,臧文仲是一个身居高位而失职的人!你看,他明知道柳下惠是个贤人,却不举荐他做官。立,也有人解释成通“位”。
《国语·鲁语上》中记载道:鲁僖公二十六年(前631年)夏,齐孝公出兵讨伐鲁国,臧文仲问柳下惠如何措辞,才可以使齐国退兵。柳下惠说,听说大国如果做好小国的榜样,小国如果好好侍奉大国,这样才能防止祸乱;时下鲁国作为小国却狂妄自大,触怒大国,无异自取其祸,怎么措辞都是没有用的。柳下惠这样说,相当于对臧氏在鲁国的执政行为直言不讳地表示了批评。
《国语》还记载了柳下惠批评臧文仲祭祀海鸟的故事。有一次,一只叫“爰居”的海鸟停留在鲁国城门外两天,臧文仲派都城的人去祭祀它,受到柳下惠极力劝阻。柳下惠批评说,臧氏治国简直就是乱来,祭祀是国家的重要制度,而海鸟“爰居”飞到鲁国,还不知道它为什么飞来,也不见得它对人民有什么功德,这样就决定祭祀它,实在不是仁德和明智的举措。历史记载是臧文仲接受了柳下惠的批评。
这也是臧文仲三不智之一的“祀爰居”。不知上述两件事是不是臧文仲不举荐柳下惠的原因之一。
无论如何,孔子乃至儒家“抑臧褒柳”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抑褒,在当时可能只是因思想观念的不同而作出的,但孔子想不到的是,这两个评价,对中国乃至儒家文化圈两千年的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至于臧文仲和柳下惠的是非功过,还是请读者诸君自己去评判吧。
另外,有读者读到“臧文仲居蔡”,可能会联想到臧文仲是不是在蔡这个地方有别室,会经常到蔡这个地方居住?因为史籍没有记载,我们暂且不作如此联想吧。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