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富 | 基础重于技巧

值此“文章点评视角训练营”开启之际,提醒各位各位对心理咨询有兴趣的朋友,心理咨询师的学习与成长必须从基础抓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李克富 | 基础重于技巧_第1张图片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开门见山。

这几年带学生,我始终强调“三基”,即与心理咨询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一定要消除对于咨询技术的依赖,以及对于所谓咨询技巧的幻想或妄想!

前几天面试一位研修生,二级证书都考出来了,简历上写明曾参加过各种技术技巧培训。

我问:“‘马’和‘白马’,哪个内涵大?”

她答:“‘马’。”

再问,才知道她不是不动脑不走心,而是对“概念”这一概念不清!

概念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一个连概念都不清的人,怎么思维?要知道,教材上明白地写着,“我们把人的心理叫做思维、意识、精神”啊!

难怪医院里的医生们瞧不起我们这些咨询师!

难怪科班出身的心理学工作者对我们鄙视!

难怪经过十多年的折腾后,“心理咨询师”仍然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考证终未逃过被取消或取缔!

怪谁呢?

现状逼迫我们反思:

我们都学了些什么?

做了些什么?

我们能做什么?

准备做什么?

无论这些问题如何回答,都必须从基础做起!

否则——

前几天在群里讨论一个焦虑伴头疼的案例,案例提供者在医院工作,本身是医生。他给出的诊断是“焦虑症”。

我问:“您排除求助者不是‘抑郁症’了吗?”

接下来的讨论让我深感咨询师面临的风险:抑郁症,是人命关天的!

风险的背后是我们的咨询师竟然不知道还有“等级诊断”这回事儿。

尽管焦虑和抑郁是有密切关系的两种精神病理状态,但在等级诊断系统中,抑郁症是较高等级,焦虑症是较低等级,这意味着诊断焦虑症必须排除抑郁症,而诊断抑郁症时无需排除焦虑症。当然,我们可以认为这种等级制诊断不适合于心境障碍中的各种抑郁,但诊断流程也必须根据等级诊断,比如针对求助者的头疼,必须在排除了器质性因素后,方可考虑“功能性”精神障碍。

如果不按套路来,出了问题,其责难咎!

套路或流程,即是基础中的基础。

窃以为,中国当下的心理咨询师,最缺的便是与心理咨询有关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


此招生广告见朋友圈

值此“文章点评视角训练营”开启之际,提醒各位各位对心理咨询有兴趣的朋友,心理咨询师的学习与成长必须从基础抓起!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我想,每位心理咨询师都不该忘记许又新教授的谆谆教导。他说,心理咨询师“需要特殊的训练”,得不到专门训练的咨询师“必须在实践中按标准教科书和指南书对自己进行磨炼,严格地自我训练”。

或问:什么是“标准教科书和指南书”?

面对咨询师新手,我毫无犹豫地回答:教材!教材!教材!


李克富 | 基础重于技巧_第2张图片
所有学员必备,不论哪个版本!

这套教材的名字叫《心理咨询师》,分为基础知识和三级、二级、一级,它是中国最优秀心理工作者的集体结晶,主编是郭念锋教授。


李克富 | 基础重于技巧_第3张图片
这本书您可能没见过,但确实存在!

(171101)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克富 | 基础重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