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领取你的IT界“武功秘笈”吧:《浪潮之巅》的书评

1 书与作者:

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企业很幸运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站在科技前端,迎来浪尖之上的风光。企业或起或伏,但总有一些弄潮儿会迎来它们站在浪潮之巅的时刻。

从一百年前算起,AT&T 公司、IBM 公司、苹果公司、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思科公司、雅虎公司和Google公司都先后被幸运地推到了浪尖。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这些互联网及IT行业的公司成功的本质原因及该行业的发展蓝图。

科技的进步、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资本的支持。因此,本书也系统地介绍了资本支持的来源——风险投资公司,诸如 KPCB 和红杉资本,以及百年来为科技捧场的投资银行,例如高盛公司。

公司兴衰背后,必然有其规律。本书在讲述企业发展历史的同时,更重在揭示它发展的规律性。

作者吴军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致力于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特别是统计语言模型的研究。先后就职于Google和腾讯,在中日韩文搜索算法设计领域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浪潮之上的公司的就职经历,让他对浪潮兴衰有独到的见解。

来领取你的IT界“武功秘笈”吧:《浪潮之巅》的书评_第1张图片

2 书的内容

本书重点介绍的是互联网及IT行业(或者更广义地说,是TMT行业)的兴衰变化。书中内容最早是作者发表在Google黑板报上的博文,经过多年积累,整理成书。

“浪潮”是指互联网及IT行业的发展浪潮,本书介绍的企业是互联网生态领域现状的原动力,这些企业的发展历程,就是互联网行业不断迭代的过程。因此,本书作为了解互联网行业的必读书目,是再合适不过了。此外,书中涉及技术与市场的结合、商业模式的选择、团队的执行力、管理者的远见、金融及学术的配合等等。其本身也可以作为互联网创业风投方面的教科书,一家新创的互联网公司如何获得风投?风投又如何寻找独角兽?都能从本书得到启发。因此本书不是专业向或者技术类的书籍,相反的,它适合非专业人士对互联网及IT行业一窥究竟。

作者力图呈现整个行业的蓝图与兴衰,着力于将这种兴衰与整个技术、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浪潮”契合起来,传达出本书的核心理念:企业乃至行业的兴起与衰落在于是否能够把握新的“浪潮”或者成功的转型于浪潮之中,从而站在浪潮之巅。

本书主要介绍互联网及IT行业的以下几点内容:

一 互联网及IT行业几十年来的主流玩家的兴衰“史记”。

本书大量篇幅其实是为互联网及IT行业的弄潮儿立传,可以说,本书是该行业的《史记》。

AT&T、IBM、思科、微软、苹果、Google、Facebook、Dell等等。这些科技公司有的是做电信的,有的是做互联网的,有的是做软件的,有的是做硬件的,有的是卖电脑的;有的是新兴向荣的行业新贵,有的是正值壮年的行业巨头,有的则是垂垂老矣、日薄西山的夕阳公司。它们的商业模式、产业链、技术优势各不相同。

在这些互联网及IT行业内的巨头的崛起、称霸和衰落的过程背后,作者介绍了一些共通的规律:

1 因为抓住技术革命的机遇而崛起。

技术革命就像一波波浪潮,新的技术革命的到来,会带来科技公司的重组和洗牌。科技公司如果能够抓住机遇,进行技术创新来发展,公司就能迅速崛起,成为新的科技巨头。否则,就算风头正盛的公司,如果不能把握科技的浪潮,失去机遇的话,就会很快衰落。

其中一个典型的公司,就是高通,在2G时代,投入巨额资金,将CDMA军用通信技术民用化,垄断了大多数CDMA的专利。在3G时代,全球通信厂商都不得不向高通缴纳“高通税”。

2 依靠巨头,借力发展。

科技公司之间的竞争异常残酷,决胜因素有时候不只是技术。刚起步的小公司由于资金少,技术研发力量薄弱,很难与大公司平等较量。这时候,小公司依靠巨头,借力发展,渡过初创期,最后成长为科技巨头,就成为很高明的发展策略。

比如,intel公司现在是名副其实的科技巨头。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intel的技术水平却非常一般。intel公司当时的处理器,还不如IBM公司70年代的处理器。当时intel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摩托罗拉,但是摩托罗拉的处理器与intel相比,完全处于上风。意识到了自己技术上的短板,intel借助与个人电脑巨头IBM合作,咸鱼翻身,最后打败了摩托罗拉。

3 建立联盟,实现垄断。

科技公司之间,通过形成产业联盟,孤立竞争对手,不断占领竞争对手所持有的市场份额,最终把竞争对手赶出市场。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微软和intel的同盟。intel开发CPU,微软开发操作系统,这样微软进一步增强了桌面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而intel则击败了IBM、DEC、太阳等公司的处理器。

4 以利润换取市场。

当intel的芯片在市场处于垄断地位的时候,为了获取更加高额的利润,开始收紧x86的专利授权。这个时候,芯片公司ARM只卖技术授权,而且授权费用相对廉价,这实际上是与众多芯片设计公司共同分享利润。这种策略让许多芯片设计公司纷纷投入了精简指令处理器的阵营,而ARM也因为这些芯片公司的助力,随着智能手机的崛起,成长为芯片设计公司的巨头。

高额的利润当然是好的,但是,有些时候,市场份额才是公司发展的基石。吃独食的结果,最后很可能会导致自己的合作伙伴转向竞争对手,最后丢失市场。

5 固守核心领域,实现基业长青。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有些公司,在抓住成长机遇,成长为巨头后,无法守住家业,达到顶峰后,很快盛极而衰,成为昙花一现的大公司。这些公司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业务广泛。以摩托罗拉为例,CPU上与intel竞争,在DSP上与德州仪器竞争,在通信上,与爱立信、诺基亚竞争。业务广泛,导致资源分散,树敌过多,最后在各个领域都被自己的竞争对手击败,最后衰落。

固守公司的核心领域,剥离低价值的业务,虽然可能会导致公司失去一些机遇,但是能够确保持续经营,避免危机,稳定发展。

6 资本的短期逐利行为,损害公司的长远利益。

很多公司,经营者自己的酬劳和公司的股价挂钩,他们只关心如何在自己的任期内获取最大的价值回报。投资者只在乎手中的股票能否快速升值,经营者和投资者的利益一致,会导致公司不断追逐短期利益,最终损害公司的长期利益。

二 互联网及IT行业的规律与定律。

本书介绍了几个互联网及IT行业发展的规律和定律,这些被发现的“游戏规则”在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操纵”着众多玩家,不是不能制定新规则,而是这些规则无法“打破”。现在就来认识一下这些“游戏规则”吧:

1 摩尔定律

“每18个月,IT产品性能翻一番,或者相同性能的IT产品价钱降一半。”

一旦开启这个定律的时间周期,新产品会大量涌现。这就促使公司必须快速开发产品,不然利润将会流失殆尽。很多公司为了抑制这种周期,都将研发的重心定位在多年以后的市场。

2 安迪-比尔定律

“比尔·盖茨会拿走安迪·格鲁夫所给的!即软件把硬件提升带来的好处用光。”

简而言之,软件更新会带动硬件更新。微软为首的软件开发商更新的软件产品,会提高对适配硬件的参数要求,这会迫使用户更新硬件,让惠普、戴尔等硬件公司获益,同时助力英特尔等公司发展。

3 反摩尔定律

“一个IT公司如果今天和18个月前卖掉同样多的相同产品,营业额就要降一半。”

这里指的是硬件,也就是说硬件设备公司需要与摩尔定律赛跑,倒逼公司寻求产生质变的技术革新,促进行业的飞速发展,也会给能抓住机遇的小公司腾飞的机会。

4 70-20-10律

“一般来说,在信息科技的某个领域,存在一个占据着百分之六七十市场的老大,还有一个有着稳定的百分之二三十市场的老二,剩下一群小公司占据百分之十或更少的市场。”

行业老大靠制定规则占据极大优势,其他公司凭借技术和管理的小优势都不足以抗衡,这就是左右游戏规则的威力。比如:微软制定软件标准,Google阴影下的SEO,高通的CDMA2000标准。互联网及IT行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低制造成本、各环节的耦合性强、硬性的性能指标、反垄断法。

5 诺威格定律

“一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后,就无法再使市场占有率翻番了。”

IT公司成长飞快,当一家公司占领了大部分市场时就必须考虑寻找新的成长点了,否则就会受制于某一行业的发展。方法是:扩展现有业务或者进行转型。扩展成功的例子:微软的Office,Google成立Android联盟。转型则很容易失败,失败的原因是下面一个定律:基因决定定律。

6 基因决定定律

“公司进入成熟期后,会具有自己特定的基因,将很难在新领域里获得成功。”

在某领域特别成功的大公司一定被优化得非常适应其市场,其企业文化、管理方法、商业模式等都会作为内在因素深深植入该公司的内核。这样就极易造成大公司转型困难。这样也是为什么很多跨国企业衰落的根本原因。比如:IBM放弃PC业务,苹果的封闭之路,微软迟迟不能打开互联网市场,Symbian的伪开放。

三 互联网及IT行业的商业模式。

作者将商业模式比喻为“印钞机”,只要商业模式产生,那么盈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通常,好的商业模式都非常简单,即使是外行也一眼能看清楚。相反,如果一种商业模式几个小时都说不清楚,那么它要么根本不对,要么是在骗人。

对很多创业者来说,商业模式虽然简单,但是却很重要,因为它在回答“怎么赚钱”这个最基本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创业者来说至关重要。

作者介绍的例子里面,AT&T 和英特尔在商业模式上的转变让人印象深刻,商业模式既简单又极具变革性。

AT&T在十九世纪末就懂得只收电话服务费而不收高得吓人的安装费来打造自己的商业模式,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变革。用户免去大部分安装费,才使得美国的电话在几十年里就普及到所有的家庭,从而扩大了自身的市场占有率。

intel的崛起虽然主要是半导体技术进步的因素,但是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促成了它的快速发展。在IBM主导计算机产业的时代,计算机的每一个部件都是自己开发的。IBM如此,DEC和惠普也是如此。假如四十年前开发一个CPU芯片需要一千万美元,这三家就花掉了三千万美元。这时intel站出来说,我花一千万美元开发芯片,然后按每家五百万卖给你们,IBM、DEC和惠普都觉得比自己开发要便宜,于是便接受了。而英特尔的处理器卖了三家后收入一千五百万,除去成本还盈利五百万,于是便发展起来了。

3 总结

本书介绍的弄潮儿都曾达到过或者仍然站在浪潮之巅,全书大半部分篇幅是在为弄潮儿们立传。分析他们的发展历程,每一个都是不可多得的分析案例。加上作者对行业的了解程度,强而有力的文笔能力,使得本书干货满满,别具一格。

如果创业者想要在互联网及IT领域一展拳脚的话,这本书,就是不可多得的“武功秘笈”。

你可能感兴趣的:(来领取你的IT界“武功秘笈”吧:《浪潮之巅》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