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替代的十三年

        前后做了近十年《小说选刊》的特聘编辑,却是一直无证“驾驶”。上月底,一纸合同到期,再次走向社会,面对择业,方才发现人已不年轻(中年),手头无编辑资格证书,而学历又不是统招,即科班出身,系列受阻,虽捧着自己沉甸甸的一千多万字,仍然不够份量,没有出版面世,到达读者眼前,仍是白纸一张。且不说写作能力如何,又到了这般中年之境,换谁也不能轻

不可替代的十三年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易驾驭了。更何况十余年光阴,先是自考,再是兼职,而期间又多是杂乱无章,不如意事一桩接一桩的,料是神仙,也难以清风两袖了。

        回头说来,事因人而起,那么究其因:自然也是生身有误,然后无以改,慌张度年,了无章法,自然也就难以事境两继为顺,谈什么“创作”,“追求”也就成了“纸上花”“水中月”“雾中人”,瞧而有之,实则虚无。

        “羊毛出在羊身上”,凡事都有由来,今日之果,亦是前事之因,下种无考,潦草了事,便是此境因所促了。

       

不可替代的十三年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自考之专业:法学,汉语言,新闻,复又自习心理学,哲学,建筑,美术;然兼举外语:俄语,德语,日语,泰语,包括漂泊一途的粤语,闽南语,上海话,江浙方言等,悉数为忘了。

        培训亦有导游,证券,工商企业管理三者,不过打马观花,匆匆一游,也无结业之证,如今也是口说无凭,心里明白,与人无关了。

        至于当初理想:诗人,作家,哲学家,文学家,评论家——家有道,而生无道,且境不宽,无以为“家”。倘何乎“名誉博士,教授”实在是脸上添彩,心底空虚之。

        学以此,实则文字相向。无学以利,皆为无功返,常性以期,必为妥协,至于归期,又是遥遥者而不至了。

        文学以性,皆真性情。无论言语表达,还是文性思归,灵魂与渡,就必然会终老而坦然视之,心宽而不期许也。

        十余光阴,从专业,语言类别,到名誉举向,实在高远,倘若平性无追,无高远之向,实心灵平素,落俗以论,必然会归于平庸,敞境心宽,文字流放自如,是以实在境融艺术之考校然后付阅于心,源远流长方是见习。

        置购几书,不过为一纸证书,无它,无以求门,然后文向无归,实在是写文之哀实。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可替代的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