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空爱奇艺,也就赚个买菜钱

做空爱奇艺,也就赚个买菜钱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秋源俊二(ID:QYJEQYJE),作者:秋源俊二

  昨天晚上大概十点多,看到一则新闻:

做空爱奇艺,也就赚个买菜钱_第2张图片

  好一个“good luckin"啊!想不到浓眉大眼的爱奇艺,也跟着瑞幸咖啡,一起叛变了。

  股价瞬间掉下去 13 个点,直呼过瘾。

  事实是怎么样的呢?

  我简单翻看了一下报告,发现基本是在搞笑。

  所有的造假,一定是动机先行;龚宇又不是实际控制人,代理人造假这样的事情,基本在国内没怎么见过。

  但该报告却压根不谈造假动机。谁闲着没事造假玩啊?

  当然,爱奇艺在披露业务数据时,可能存在一些统计口径方面的误差,以及在会计处理方面的争议。但这不是业务造假,而是会计处理中存在一定灵活性,管理层在选择披露时,选择了有利于自己的表达。也即可能存在所谓的会计瑕疵。

  另外,在剧集的采购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利益输送关系。过去剧的采购,是个大染缸,基本上没一个是特别干净的,杨伟东、刘春宁不就是这么被干掉的吗?

  爱奇艺管理层如果要 fraud,也是利益输送啊,而该报告里的核心第一条却是 MAU 的 overstate,真是醉了。

  好了,吐槽完毕,咱们进入正题,学习一下这个辣鸡报告。本文以下分为几个部分:

  1.   MAU 里的热点图,“有点东西”

  2.   版权分销收入,wolfpack 为何出现误判?

  3.   不可能三角:递延收入,收入确认以及会员数

  4.   会员收入确认:会计好玩的地方

  MAU 里的热点图,“有点东西”

  第一部分, 报告里说得最多的是 MAU 虚增造假。但拿广告展示系统和 QM 的数据说事,挺没趣的。

  君不见,过去两年,快手和抖音,因为 MAU,DAU 打过多少次架。

  为啥呢,因为统计口径不一样啊。

  举个简单例子:当初 18 年的时候,抖音用户把视频下载下来,在微博上播放时,居然把一次播放,算一个 DAU。

  问题是:这能算一个 DAU 吗?这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仁者见仁。

  无论是 QM,北极光数据,还是不靠谱艾瑞数据,除非把公司数据底库扒一遍,靠所谓各种技术统计的数据,基本只用来判断趋势。

  所以这个所谓报告找的各种机构数据,用来绝对数值判断,简直是搞笑,非常不专业。

  当然,这并不是说,第一部分全部是辣鸡,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原因就在 Click Farm Activity 上。

做空爱奇艺,也就赚个买菜钱_第3张图片

  这条就是说,爱奇艺在刷流量造假。

  我专门登录一下爱奇艺指数网站,查一下关键词:偶像练习生

做空爱奇艺,也就赚个买菜钱_第4张图片

  很明显有个悖论:西藏总人口才 344 万,并且人家说藏语,凭什么西藏地区搜索次数,过去三个月排名第二?

  这种分布次数图,应该粗略匹配人口数量和文化习惯啊。

  显然这图披露出来,爱奇艺可能存在某种刷流量的嫌疑,否则这事解释不清楚。否则,就是爱奇艺指数,自身数据不靠谱,有问题。

  后续,又查了热血街舞团,居然排名第一。

做空爱奇艺,也就赚个买菜钱_第5张图片

  这不是搞笑吗?西藏这种人烟稀少的地方,说藏语,你来个第一……

  (报告写的是第5)我智商为正的, 请不要侮辱我。

  又搜了一下老男孩:

做空爱奇艺,也就赚个买菜钱_第6张图片

  老男孩排名第八,确实有点意思。

  但是,有一个问题,上面这些挑选的项目,是两三年前甚至更久的剧了。可能存在样本偏差。

  于是,又搜索了一下最近超级火的《爱情公寓5》的具体情况:

做空爱奇艺,也就赚个买菜钱_第7张图片

  这个信息里面,就没什么问题:北京,江苏,浙江,天津……

  符合人口分布,符合文化分布,也符合生活常识。没有西藏和宁夏(2019 年人口数 645 万)这种地方,这是符合逻辑的,也符合常识。

  所以问题来了,如何解释上面的现象呢?

  首先来看还是他们家的图:

做空爱奇艺,也就赚个买菜钱_第8张图片

  爱情公寓的峰值,是符合剧播出的时间,绝对数也比较大接近 600 万;

做空爱奇艺,也就赚个买菜钱_第9张图片

  偶像练习生均值比较低,随意截取的时间,大致为 17 万左右。

  过去热播综艺热度,不及热门剧的1/30,符合影视剧摊销常识,也符合影视综艺的生命周期;

  问题的答案似乎很明确了:爱奇艺的当红炸子鸡热播节目,并没出现数据失真的情况。

  也就说,做空报告的“heat index”,本身有极大的局限性,按照逻辑的推演,出现自相矛盾的地方。拿这个做空,典型的狗头一枚。

  此外,挑选的热播节目,都是过时的东西,非常有选择性。

  但是,我还是不得不说,爱奇艺的数据中台,可能有问题,这个热力图本身,如何解释西藏为什么可以排名第一呢?麻烦解释一下。

  当然,如果要造假刷流量,为什么选择这么小的流量,而且是已经摊销完的综艺或者剧呢?剂量不够大啊,难道,莫非,或许,是为了避开审计重要性水平分析?

  这个地方,有朋友可以解释一下吗?确实没弄懂,但可以确认的事情是,做空的报告的证据,出现了自相矛盾的地方。

  版权分销收入,wolfpack 为何出现误判?

  这一部分,是说版权许可收入,简单来说:就是爱奇艺不是一堆自制综艺+自制剧吗?他们可以卖给其他影视平台公司,如优酷,腾讯视频,甚至 Netflix。

  做空报告的核心逻辑:爱奇艺的卖剧的收入,明显高于市场上限 2 万块一集。

做空爱奇艺,也就赚个买菜钱_第10张图片

  而爱奇艺的剧,卖出去一集要卖六七万一集。

做空爱奇艺,也就赚个买菜钱_第11张图片

  这一部分,最不严谨的逻辑是:分析时,忘了分析卖了多少次。

  举个例子:一部《延禧攻略》,爱奇艺卖一家,或许单价 2 万一集没错,但是问题是,既然都选择分销了,应该是卖给了腾讯视频,也会卖给优酷,甚至有可能卖给 Netflix 最好。

  单价思维没错,但不能忽略卖的次数啊。

  账不能这样算吧。

  看其他人有解释:剧的质量与价格有关系,一两万是卫视台价格等等;

  其实最简单的,问问行业人士不就清楚吗?甚至做同行比较分析也行。但报告里全然没有这些,只是简单找了一个前员工。调研和数据,就懒得找了,有兴趣自行研究一下。

  ……

  后续关于递延收入和收入确认的问题,是需要结合当季爆款剧进行分析。

做空爱奇艺,也就赚个买菜钱_第12张图片

  递延收入,是和爆款剧、爆款综艺挂钩;而收入确认,是和会计收入确认准则相关;两者之间,并非线性关系。

  此外,会员数是期末时间点的数据,也就是披露期间的最后一天;而递延收入和会计收入确认,是期间数据。必须分清楚“横截面数据”和“期间数据”。

  (这会懒得写,下次再写,先开个口头支票。)

  关于联名会员的收入确认问题,这只是会计中 net 确认收入和 gross 确认收入的不同处理而已。没意思,管理层选择这样的数据披露,只不过是为了呈现好看的一面——维持 APPRU 的数值。

  总结:

  关于这个做空报告,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

做空爱奇艺,也就赚个买菜钱_第13张图片

  不得不说,市场定价是非常有效的。

  借用一位球友的话:只能说在一个好的时机选了一个近期经营羸弱的公司想捞一笔,关键爱奇艺这个位置有啥可捞的?

  基本不赚钱哈, 还是老罗说的好,也许白菜钱也是钱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空爱奇艺,也就赚个买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