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吃饭越来越便宜,外卖却越来越贵?

为何吃饭越来越便宜,外卖却越来越贵?_第1张图片

春节后便没再打开美团,一方面确实没什么机会叫外卖,另一方面深圳也没有美团打车,加上各大银行app都在加大推广力度,促使自己仿佛也慢慢变成了别人口中的价格非敏感型中年大叔。事实真的如此吗?到底是购买力随收入增长而提升,还是货币贬值过程中造成的综合成本下降让价格下探,正是这个思考让我有了一个新的发现。

以前在福田南山上班,周边的购物中心并没有现在这么多,沿街随处可见的大碗菜、农家冲占据着白领们的生活日常,经典的农家小炒肉差不多都是22~28元,绝大多数对4并不避违,定价24也极为常见,而那时,像样点的白领或腾讯的T2/P2/M3岗也只有一万出头的月薪。如果因为工作太忙,打个电话叫份快餐,通常不会超过15元,如果同一个办公室叫的人多,老板往往还会免费送一份汤或预包装饮料。那一年,没有美团、饿了么,也没有拉手团、800团,Groupon在遥远的大洋彼岸还未出航。

现在,就算是购物中心里的湘菜馆,农家小炒肉仍然能买到一份24元的,但随着外卖平台的快速崛起,光鲜的新消费领域却找不到当年相同份量菜品的那个价格,因为就算是活动折扣贴地飞行的新店,也要考虑搭配或者物流成本,配送费和餐盒费更是水涨船高。因此,收入增加后的我们不难发现,吃饭越来越便宜,可外卖却越来越贵了。

持续观察和思考中发现一个新的行业参与者,有别于专注制食的餐饮企业,也不同于为餐饮企业提供营销平台的互联网公司,或者是由互联网平台公司衍生出来的跑团(各种跑脚代购公司),让我再次相信,未来中国在服务领域的切割很可能还会不止于当前的格局,而打破格局者正是餐馆背后的线上营销机构。这样的机构做着类似淘宝代运营的工作,解决的是万千传统餐企的上线需求,正是因为这个跨着电商闯入线上餐饮的参与者,外卖才出现了和堂食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而这类参与者的未来,如果从近十年淘品牌不断涌现的现象中找到对标,是依稀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未来的。

那么,在外卖领域做得比较出色的餐企,是否都有电商的影子呢?例证先收缩到深圳这个外卖极度发达的一线城市,大致有这么几家:义泰昌、台资味、大师兄、米多面多等。

1、这些品牌都开设了没有堂食的外卖专门店。没有堂食的餐厅其实并不是很多初涉餐饮的老板所想的那样,不只是为了更加方便的选址、缩小经营面积以降低租金、减少楼面人员以提升人均产能,更为核心的是提升运营效率。很多人都会问:同一个锅的菜,装得越多、可供应的量就能相对增多,加上堂食部分,不比纯外卖更容易跑量吗?提问的人大多忽略了一个伪命题:堂食成本和外卖成本一样。你觉得可能吗?纵使综合成本真的一样,体验过程中的机会成本、时间成本能一样吗?

通过开设纯外卖门店,不但可以完善供餐动线、配置提效设备、就连出餐的设计也能配合外卖流程进行优化,这一系列的动作,在堂食+外卖的门店里是有诸多限制的,而且需求往往相佐,折衷后得到的相对最优通常会令各种成本骤增。恰恰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专注于外卖的这些品牌,还触发了一个新的模式:可复制的标准化供应链。

这个供应链有别于常规的连锁餐厅,尤其是服务的标准化,大大降低了合作开店的门槛,令快速复制布点成为可能,在这个背景下,纯外卖品牌理论上具备了无限复制的可能,有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2、这些品牌在外卖平台上的展示高度吻合着各大平台的流量政策,低促、满减、特销、促返、赠券……每一个动作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每一个定价,更是结合一连串的流量政策综合设定的,许多玩电商代运营的人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就此展开娴熟的拉新促活,更以互联网惯用的方法提升客单价和复购率,外卖平台上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诸多网红店更是让老牌餐企无不眼红。

这样的精细化运营,如果以传统餐企的市场营销手段,轻则赔本赚流量,重则失血不止导向灭亡。失败的案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说一个典型跨界且成功的案例吧:乐凯撒,饼哥陈宁一直引以为豪的不是自家的饼有多好吃,而是旗下的作战军团有多么跨界。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新消费领域的竞争加剧,令餐企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为了更好的活下去,许多没有上线的老牌餐馆正用他们朴实憨厚的一面迎击来自新世界的飞行军,不是他们不想提升价格,而是为了守住手艺和味道的最后一亩三分地,不得不拼尽全力的抗争。而新世界的飞行军通过长期的积累,形成强大的立体布局,早期的投入也渐入佳境,甚至一些领域已到了收割的季节,以美团为代表的超强战队亦正试图通过收割的红利涉足以前未敢想象的边界。

随着百度在AI以外的大面积失守,津津乐道多年的BAT格局几乎没有悬念地转向ATM,一个更有趣的新消费领域势必在两三年内形成,餐企也不可逆地成为了ATM里的一摞摞钞票。


为何吃饭越来越便宜,外卖却越来越贵?_第2张图片

作者履历:

中国互联网外卖平台屠榜品牌:义泰昌 – CMO

* 2017年:义泰昌从传统快餐企业快速崛起成为屠榜互联网外卖平台(美团+饿了么全国单店销量排名第一)的行业标杆,创造过连续三个月日均过万单的餐饮销售奇迹。

中国最早的加油站+互联网品牌:易加油 – CMO&VP

* 2016年:易加油破局垄断的石油行业,从O2O到SaaS中间经历的数次尝试和变革,以“连城战略”作为行业的参考典范,最终创造出持续一年复购超过80%的罕见增长。

中国最早的微商综合管理品牌:酷盈 – CMO

* 2015年:酷盈仅用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年销售10亿元人民币,从销售产品、销售平台再到销售协议,通过复制平安保险代理人制度,带领数以万计的微商帮助多个实业老厂起死回生。

中国最成熟的产业地产品牌:天安数码城 – 品牌顾问&客会秘书长

* 2011年:天安数码城作为历史遗留的中国境内极为特殊的合资国企,顶着股东们(尤其是香港资方)的压力改头换脸,且最终以换标失败来赢得管理权的大幅度放开,从而为后续的高速发展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础。

中国房地产综合服务品牌:世联地产 – 集团市场总监

* 2010年:世联地产(002285.sz)上市A股之初为快速实现IPO承诺的业绩增长,撬动当时极为饱和的中国版图,通过创办“世联专家论坛”实现一年33座城市的拓展,作为当时ALL IN的法宝“世联论坛”的发起人,本质上解决的是对地产行业咨询机构的标准化认知。

中国最强的户外联播网品牌:华视传媒 – 集团高级运营总监

* 2009年:华视传媒(visn.nasdaq)几乎是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年半时间上市纳斯达克,诞生之初的商业模式和当今的移动互联网如出一辙,甚至和卖废品的APP思路不谋而合,后期蛇吞象收编同行领军企业DMG更是成为华视传媒形成超强壁垒的重要原因。

中国最早的企业群联合体品牌:中国安防 – 市场总监

* 2008年:中国安防作为传统制造业在三年内实现年均产值近十倍的增长并实现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其企业间自发的兼并重组源动力有可复制借鉴的地方,在中国高风险的造富运动中,中国安防为何被定义为爱国行为。

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比亚迪 – 网络营销部经理

* 2006年:比亚迪汽车从0到1实现传统汽车销售4S体系以外的渠道搭建,月销万辆背后的策划曾经饱含着辛酸和风险,包括这一年奥美为比亚迪汽车贡献的大胆妙计令诸多竞品措手不及。

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比亚迪 – 品牌公关科长

* 2005年:比亚迪经历过什么才决定放弃房地产“亚迪村”转身收购秦川汽车并揭开了新能源汽车的序幕,当年王传福最引以为豪的商业秘密只用四个字便可完整概括。

中国最赚钱的纸媒品牌:广州日报 – 副主编

* 2004年:超级女声诞生背后的真实原因,广州日报启动数字化媒体的动作令其此后多年营收连续领衔全国主流媒体的策划人之一,总部不在广州的佛山电台因此能当时能分得一杯羹。

中国政府核心媒体群品牌:南方日报 – 专题策划&编辑(实习)

* 2003年:南方日报为政府提供“非典”舆论解围方案的策划人之一,解决以引导媒体报道为目标的专题文章背后蕴藏的策划需求,深度策划《论农村税费改革》之所以能引爆全国的根本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何吃饭越来越便宜,外卖却越来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