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关东煮的朋友,有可能跟我一样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
韭菜、蒜薹炒墨鱼什么的,里面不都有一只只完整的小墨鱼嘛?那为什么关东煮的墨鱼丸里没有?
在台湾地区,墨鱼丸被称为花枝丸
多新鲜啊!
咱们吃牛肉丸不也没吃出一头牛吗?
墨鱼小丸子,货真价不同
便利店、超市里售卖的所谓的墨鱼丸,根据价格高低基本可以分成两类:
便宜的那种,里面压根儿就没有墨鱼,完全是用淀粉、色素和调味料混合而成的;贵一些的里面可能还真有墨鱼,不过也都是小小的、Q弹的“肉丁”,那是用墨鱼切成的小丁丁。
看得见肉丁的墨鱼丸
当然了,还有一种比较货真价实的墨鱼丸,就跟纯肉丸子差不多,在福建、广东、海南一带可以吃到。
这种特别实在的墨鱼丸,原材料来自从大海中刚刚捕捞上来的墨鱼。
潮汕地区常见的手工墨鱼丸
选择体型较大、肉质紧实者,切成肉馅,加些蛋清、生粉和其他调料,有的还会再加一些猪肥肉,然后不断地朝一个方向搅拌,墨鱼丸就完成了。
做好的丸子可以汆入调好的汤中煮着吃,也可以炒着吃。
墨鱼丸炒河粉
墨鱼中的巨型乌贼
说了这么半天墨鱼丸,重点都在丸子身上,墨鱼还一直没露面呢。这怎么行,接下来重点讨论墨鱼!
墨鱼丸中使用的墨鱼,是哪种墨鱼呢?
墨鱼丸中用到的墨鱼,都是我们平时常吃的种类。而我们平时常吃的墨鱼,其实是多种乌贼的俗称和统称。顺便说一句,乌贼约等于墨鱼,躯体都有点圆。而躯体相对细长的多是鱿鱼。
比较常见的有金乌贼、无针乌贼等,一般不会比手掌大,涮羊肉时候吃的墨鱼仔,甚至连5厘米都没有。
金乌贼
无针乌贼
墨鱼仔(墨斗鱼)
以上几位墨鱼丸的原材料,个头儿都不大,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能作为原材料的乌贼就比较不一样了——白斑乌贼(Sepia latimanus),它可以说是乌贼中的巨无霸。
白斑乌贼的体长可达50厘米,重达10公斤。要是人在大海里狭路相逢,估计能被它撞一大跟头。
白斑乌贼(Sepia latimanus)
图片来自:《博物历》2020
白斑乌贼分布十分广泛,从非洲东海岸的印度洋,到西北太平洋的日本,经我国东部沿海一直到东南亚、澳洲海域都有它们的身影。
不过,由于数据缺乏,白斑乌贼的种群数量一直没能被科学准确的评估。不过它们的数量似乎也不是很少。在渔民的渔网中就时常能发现它们。
白斑乌贼不是保护动物,你在市场中甚至是餐桌上,都有机会见到它。图片来自:shutterstock.com
“脚”在头上,行动方便
虽然白斑乌贼体型大,但它并不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平时也就是吃吃体型较小的虾蟹和鱼而已。
捕猎时,白斑乌贼会通过不断改变皮肤颜色来伪装自己、同时唬住猎物,眼睛盯着猎物慢慢前进,然后突然伸出两只比较长的触手来抓住猎物。
而当躲避天敌时,白斑乌贼更常采取的则是“以退为进”策略,这样可以时刻关注天敌的动向。
白斑乌贼的眼睛虽然长在身体侧面,但却非常发达——晶状体的折射率比人眼高得多,再加上瞳孔和视网膜对光线的校正,使得它可以大致看清身体后侧的情况。
白斑乌贼眼睛特写
图片来自:flickr
如果实在溜不掉的话......别忘了乌贼为什么叫乌贼——人家还长着墨囊呢,可以喷出墨汁借机逃跑。
总之,白斑乌贼向前向后都可以移动,身体前面、后面发生的事,它也都能顾得过来。所以问题来了,哪边才算是它身体的前面,哪边又是后面呢?
长成这个样子,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乌贼的头长在靠近触腕的一端,头部两侧还长着明显可见的眼睛,所以这一端是身体的前侧。
身体圆滚滚的一端是它们的躯干,这一端是身体的后侧,躯干侧面还环绕生长着一圈鳍。白斑乌贼运动时,就是靠着鳍有规则的搧动提供动力。
长距离快速前进时,它们会头部朝前,只需要触腕下垂,眼睛就可以看清楚前方了。
“头对头”的“高级”交配
软体动物的生殖方式多为体外受精,但白斑乌贼的交配方式显得尤为高级。
雄性首先会通过改变身体颜色,甚至产生动态的体色变化来吸引雌性,之后,双方会“头对头”地进行交配。
正在交配的白斑乌贼
图片来源见水印
交配过程中,雄性白斑乌贼左侧第五条腕特化,把精荚传递给雌性,雌性接收后,精颊破裂,精子释放,雌性受精,之后产出受精卵。
一只雌性白斑乌贼一次产卵5~25枚,卵会被产在“枝繁叶茂”的礁石或植物上。
正在产卵的雌性白斑乌贼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com
约40天后,小乌贼出生了。
随着逐渐长大,它们也将像父母那样,在大海中畅游。
可爱的白斑乌贼小baby
往期文章回顾
撰文 | 吴海峰
微信编辑 | 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