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并没有生活在一个丰裕的时代,但生长在一个还算丰裕的家庭。别人家都在吃杂合面时,我们永远吃的都是精面馒头与包子与饺子。别人家吃酸菜豆米时(一种贵州特色菜,无油无盐),我们家至少每周有肉,每天有鸡蛋,大米饭。记得有一个同学,早上上课时休克了,说是因为没有吃早餐,饿晕的。当时小小的我心里想的是,她为什么不吃早餐呢?
同学穿的都是补丁衣服,哥哥姐姐的衣服时,我们穿的衣服没有一个补丁。学校里,甚至是大院里,我们几姐妹绝对是第一个穿上羽绒服的(那时候叫滑雪衫)并且颜色鲜艳,要么大红,要么淡兰。那时候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根本没有卖的。……
其实这一切,我们当时并没有特别的感觉,甚至觉得一切本该如此。但是,在从小到大身边同龄人羡慕的眼光中,优越感也在不知不觉地滋长。
因为从我六岁起,父母工作的大院也是我们家生活的大院,这个大院位于一个郊区,此地没几个单位,更多是村民。而父母的单位算是级别高的单位了,不仅单位福利好,并且都是转业军人们,所以堪称地方老大了。家就在单位里,妈妈站在家门口一喊,我们就可以听见。而父母上着班,随时回家煮饭什么的都是没问题的。而我读书的学校离家仅五六分钟的步行。饿没饿着过,冷也没冷着过,只是因为是郊区,那时交通极不便,小孩自己是绝对不能自己进城的。(以至我高中毕业后,都不认识我所生活的城市的道路)。自小我便在这个狭小的圈子里被照顾得极好地成长,这就是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了。
唯一算是离开父母的几年,我也依然是在本地城市读的大学,并且是走读,天天一定还是要回家见到父母的。然后毕业后,遵从父母,又回到父母的单位来工作。还是找了一个本单位的、并且是与我一起长大的、完全相同经历的人结婚才算是真正离开了父母。
但是性格的形成已基本定型了。依然生活圈子狭小,完全没有成长的机会与可能。
成天就是家、办公室、父母家,父母家、办公室、家。那一位除了家、办公室、父母家,然后就是麻将、喝酒。这样的生活在渡过离开父母最初几年的自由与新鲜感后,也让我无所适从,总感觉浑浑噩噩,但却不知道该做什么。虽也有练练毛笔字,看看书,但都没有坚持。其实我们俩内心都还是小孩。
孩子的到来,彻底将我打败。原来在父母家是父母做饭,结婚后是老公做饭,等我有了孩子,而经常性都是饿得不行又不会做。而孩子的爸爸依然该打网球打网球,该打麻将打麻将,我本身因为孩子晚上哭闹睡不好,白天还经常性的没有饭吃,那种孤军奋战的感觉让我悔恨不已,觉得自己都是需要人照顾的小孩,却不得不去照顾另一个小孩,真正被生活压得喘不上气的感觉。郁闷却又说不出为什么?那几年,我实在是郁郁之极的。
我觉得一切都是我选错了。于是,我不惜冲出原来的家庭,想要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开始。
可是,无论我看书还疯一样地写毛笔字,依然找不到那想要寻的力量与方法。因为,心底那股郁郁并没有真正找到出口,心理的症结依然在那里。我只是想要把自己完全地封闭起来,甚至不愿意见到家人,感觉与他们没有任何可以沟通的地方。我所言所行,都是他们所不能接纳的。父母也不敢对我多说什么,他们依然把我当小孩,原生家庭的阴影对于我的影响一直都在。我甚至内心也明白,就是为了气他们,我也不会复婚!可是,我也依然心烦不已,快乐不起来。是啊,心结没有办法打开,我何处去寻找前行的力量。
进入好报写作班,对于我的一生而言,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行为。在写作班里,我因为被逼着写,不断地挖掘着自己的内心,心门渐开。另一方面,也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人,这么努力地学习着,成长着。而我,除了会自怨自艾,却一直在荒废着自己的时间。之前的优越感一下子就没有了,甚至感觉很自卑,觉得自己写得太糟,我在群里基本不与别人交流。被逼着加的好友(结对子),也基本不交流。也因为觉得自己荒废这么多年没有好好看书写文,所以,我开始拼命地看书,甚至认字,《新华字典》都买了两本。
但是,变化也是显著的。至少在我自己的朋友圈中,还是得到许多认可,慢慢开始有了稍许自信。
在我所有的网友中,特别有两位,让我特别感激:
第一位是文晓玲。晓玲是广东人,在银行工作。我们一次结对子时加为好友,她开朗热心,每次我的作业她都认真的一字一句地看,并且不断地鼓励我,每次都给我评语。最为珍贵的是,她不停地纠正我的错别字。其实我们只是一周的互评作业的对子,但至从我们结了对子后,她一直坚持来看我的更文,并且一直鼓励我一定要坚持写。尤其过年期间,我们一起参加“十五天在上过年”,我都觉得自己肯定坚持不下来的,过年期间,各种杂事,远在外地的孩子也回来……但是晓玲的坚持鼓舞着我,我居然坚持下来了,整整十五天,一天不拉地写了十五篇。在我心情特别不好时,对母亲对原生家庭还心存怨气时,晓玲不说什么,却会对我说起她的母亲怎么怎么,从中我也明白了,我应该学会去理解上一辈,父母辈有着比我们这代更不容易的成长环境与过程。渐渐地,我的写文中,发自内心地明白,这么多年,真的是我错了。父母因为本意是太心疼我,所以对我照顾有加,虽然我不喜欢这种爱的方式,但是,父母之爱真切,我该感激才对,哪有还去怨之理啊?
感谢晓玲妹妹!
第二位是小蓝妈妈。小蓝妈妈也应该是广东人,生活在深圳。是一位大龄二胎妈妈。今年我们因为准备相约一起去双溪而加为好友。初初加为好友时,小蓝妈妈告诉我,她是一位全职妈妈,还问我嫌弃她不?我心里想的是,我微信也加了好些好友,反正不行就删了(我经常干这事,真不好意思。所以还是太自以为是了),心想,反正我也不会与谁聊天的。嘿嘿!
虽然最后,我们没有一起去双溪,但每天从小蓝妈妈的朋友圈里,小蓝妈妈真正震撼到我了!两个小孩子,大孩子不过七八岁,小的十个月,小蓝妈妈也已四十岁,并且,还曾经是一位癌症患者。可是,朋友圈里的照片,小蓝妈妈象超人,每天不仅仅是把家务打理得整齐、还做了一手好菜好饭、还要送大女儿去练乒乓球(这次还荣获全国“幼苗杯”冠军)、自己还要写作,还要画画。
最最关键震撼到我的是,无论是写的文章里还是发的朋友圈里,小蓝妈妈永远斗志昂扬、幽默嘻笑,从没有过报怨之意。对于孩子爸爸还经常在朋友圈或写文中感谢与表扬;两个孩子的照片笑容也特别特别地感染人,一看就是一个快乐而幸福家庭里的孩子。小蓝姐姐也与妈妈一样,爱看书爱画画,每天练几小时的球从不叫苦不说,休息之余还自己看书画画帮妈妈带妹妹……
反观我自己,我深深地明白,还是我错了。一个家庭里,女主人本来就应该有一种人格的魅力来影响老公与孩子,而不是天天如怨妇般各种抱怨,老公怎么可能乐意为家庭服务,孩子也受影响。我当初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在了前夫的身上,感觉他各种不是。就这样他还是愿意修正自已的,但是我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我在想,当初如果我能认识小蓝妈妈,我就会意识到其实是我自己的问题更大。
当然,我能有今天的觉悟,与我参加好报写作班后,不知不觉中心理疾病得到了修复有关,更与写友们的鼓励有关。
从今年开始,我终于开始学做菜了,并且仿佛色香味还不错(肉菜还是不行,比如鸡啊,牛肉啊,所以老去麻烦小蓝妈妈找她讨教)呵呵!我每天做,吃完了,还乐呵呵地洗碗。这样的事,原来简直不可想。我真的都想不起来,原来我的生活一直是怎么混过来的呢?只记得女儿去年十月国庆回来时,我说我已尽了洪荒之力,在网上搜菜谱,做了一个类似红烧排骨的菜,一个!哈哈!
但是,我还是会找各种理由没有去坚持写作,其实经常是在玩游戏,一玩几个小时。今天,看了二美写的关于小蓝妈妈的那篇文章,我再次被震撼到,我真的真的一定要放下自以为是,不再找任何理由,虚心地真诚地去坚持学习坚持写作坚持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