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第192天-忆青葱岁月

奥巴马伊大演讲-fb链接


在美第192天-忆青葱岁月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上班路上。

在美第192天-忆青葱岁月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每天都早点来,和Joe聊聊天也挺好的。今天说的是亚当史密斯的看不见的手,稻盛和夫的利他,继续聊去中心化、外部经济的话题。还聊起了前段时间Nike的广告事件。

昨晚和Patirck,今天和Jeet聊了聊,了解了创业者的状态。外表看,每天出现在各种社交场合,贩卖自己的idea,深夜一个人静静地写代码,想想也不是一般人能做。需要梦想,更需要自律,而且也有自己的plan B. 偶尔也会焦虑。

在一次大型会议中认识了Rebecca,来自湖州,留美5年,刚刚定下工作,忙着搬家。一切都靠自己。乐天,淡定。

在美第192天-忆青葱岁月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家徒四壁?不,慢慢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我逛公园时认识的Juan,有Truck,一联系,相互搭把手,家就可以搬了。

想起我暑期在各地的实习,来到陌生的城市(主要是上海啦),地下室、招待所、同学家、与男生女生合租,现在想想也是难得的经历。有些事情只会发生在某个时刻。

我记得大四那年写关于student loan的毕业论文,联系了好多作者咨询数据等问题,一直联系到魏新。后来才知道他是方正集团的董事长。 那时他还是北大教育学院的常务副院长。还请北大的同学帮我找论文复印邮寄给我,毕竟那时网络还没现在这么发达开放。所以今天同事要组织一场meetup,说起美联储好热心啊,帮忙联系speaker,我就说,国内的政府机构也挺nice的,不会太难的。我一般很少说中国、美国,因为都是大国,我只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生活过短暂的时间,我只能就我的经验来做比较。至少我在求学期间、工作期间的陌生拜访,都没有特别不好的回忆。人么,各有不同,又有共性。善良总是大多数。

写论文查资料期间也认识了上海的Bob苗,于是去信回信之后还问一句是否有实习机会。苗老师说,好啊,欢迎。于是放了假就过去了。苗老师了解了我的情况,外地人到上海实习,于是就开了2600的工资给我。公司里还有贾老师,热心指点我哪里找租房的信息,还有前台接待Ivy,一起实习的Cissy,还有一个热情利索的女孩教我如何防身。2004年那会儿,还不大习惯用电脑工作,是Vannesa手把手教我office软件,精进了Excel和ppt。Lujun老师一直强调,理念、方法、工具的咨询师思路。来到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工作环境,怯生生但是也这么过来了。现在回忆起来,只觉得那些成长经历都是珍珠,就差根链子了。哈哈哈。

实习时,在写字楼里吃饭时遇到了曾经来我们学校做讲座的游老师,我那么害羞的一个人,竟然开口主动问了一句,然后就真的是他。那么多年。15年了呢,不常常联系,但是总是惦念,偶尔在上海、深圳见个面。从qq到msn到微信,没断过,也是很难得。

现在来到这里,又不断地认识当地人、新移民、留学生,走进他们的生活,约饭聊天爬楼打卡。

在美第192天-忆青葱岁月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Paul的家乡大丰收,风光好美。我已离开玉米地,来到天际线。

Paul和Matt都是工程师,一个美国人,一个中国人,都热衷技术、电动车。一个有空就happy,写歌钓鱼放风筝;一个退休还闲不住,想引导工程师投入电动车领域。一个说,哇,他好热衷。一个说,啊呀,他怎么还没动静。好吧,生活目标不同,没有高下,尽力就好。

普遍来说,我们骨子里还是勤奋的因子,但不善言辞,我也是被逼出来的。老美的骨子里是快乐的因子,特别爱social for fun.昨天参加pitch,在中美都生活过的美国人James说,中国人的会议都太严肃。虽然是pitch,但是我们有音乐,有美食,有啤酒,结交人脉是最重要的!

pitch上遇到一个卖自己开发软件的中年大叔,一个商学院MBA的candidate,一个在做医疗行业培训app的护士,一个booth毕业正在找工作的美美。

特别是找工作的毕业生,跟国内不同。我们主要依赖校招宣讲、就业市场。这里是积极参加各种商务活动主动与雇主结识,或者linkedin联系是更为直接有效的方法。今天下午我们公司就来了一位毕业生Mikaela。上周五参加微软blockchain+social goods讲座时认识的,问我怎么找实习的,我说我们这个不具有复制性,但你可以和Joe聊聊。然后就主动上前介绍自己,约时间细聊,今天就来公司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美第192天-忆青葱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