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谜中谜》第147话 白虎岭之谜:三打白骨精究竟暗藏何种深意

【视频作者:胡狼工作室https://space.bilibili.com/28712292#!/】

【原作者:白马晋一】【文学顾问:刘军】


《西游谜中谜》第147话 白虎岭之谜:三打白骨精究竟暗藏何种深意_第1张图片

话说取经团虽是费了一些周折,但也终究过了五庄观这道高槛。不仅如此,甚至还大有所获,人手获得一枚人参果。即便如唐僧这般忸怩作态者,也不再端着“食色,性也”的牌坊,诸如先前抛出的“三朝小儿”等说辞,早抛在九霄云外了,大快朵颐的吃了一个,打个饱嗝,尔后装模作样地点点头:“食得此物,神清气爽。”

接下来,取经团即将到达白虎岭了。白虎岭住着谁呀?大名鼎鼎的女魔王——白骨精。说是大名鼎鼎,大概是拜了现在诸多影视的渲染。其实,在原著章节里,篇幅却不见长。白骨精的登场仅仅一回,而官方的称谓大概如“白骨夫人”或“尸魔”此类。

白虎岭发生的剧情,我们大抵是知道的,三打白骨精嘛。那么为何白骨精要打三次呢?当然,我们可以戏谑为重要的妖精要打三遍,360°无死角来回抡着打,但若套看章节的名目,却很有意思了——《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这字面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人修仙时“斩三尸”的典故。譬如在某些道教读本里有做这样的说明:人身上有三尸虫,具体包括上尸三虫、中尸三虫、下尸三虫,故称为三尸九虫。也各有名称:上尸名彭踞,好华饰;中尸名彭踬,好滋味;下尸名彭跻,好淫欲。修行者要走上成仙之路,必须要铲除和消灭这三尸之根。

也就是说,白骨精在原作者的寓意里或代表着三尸虫。消灭它,欲望也就随之弭散,这是一种思想的净化和升华,在佛派范畴里大概类似于五蕴皆空吧。如此看来,白骨精功能似乎更像一种蛋白粉混合优质鸡精的保健品,兑水冲泡着喝,有点心灵鸡汤的味道了。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且看原著:唐僧叨叨道:“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想的却是如何逃避责任。八戒呢?一旁煽风点火:“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至于沙僧,更是一言不吭,看热闹。这在孙悟空后来回归时,就有抱怨:“你这个沙尼,师父念紧箍儿咒,可肯替我方便一声?”颇为无辜的孙悟空呢?驾云回到花果山,恰逢有猎户帮前来骚扰,更是杀戮心起,把打死的猎户衣服洗净血迹,穿了遮寒,把死人的尸首都推在那万丈深潭里,把死倒的马剥了皮做靴穿,将肉腌着,慢慢的食用。事后,连悟空自己都笑笑:“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这是白骨精事件之后,众人的反应。

看吧,取经人各自心理的阴暗面其实已经暴露无遗了。可以说白骨精之死并没有给取经人的心灵灌上一碗鸡汤,相反却成就了取经团内部第一次剧烈的冲突。各成员的心理活动以玻璃碎片的形式明显地亮了出来,在乌云密布的深山里发出阴暗而刺眼的光,造成的结果当然就是孙悟空被无情地放逐,破罐子破摔。看吧,这根本不是一个封建时代下和谐社会的样本,而是一次团队恶念的集体释放。白虎岭犹如一面照妖镜,照出的,不是白骨精的真身,一堆烂骷髅恰恰是取经人心中的心魔。

那么原作者仅仅想表达人的心魔,人欲除之而不能吗?当然不全是,或许可有深意。

划出西行的两个坐标点:一是五庄观,二是白虎岭。两个坐标相距大概不到两百里路,这在原著二十五回就有一个细节说明:唐僧得知悟空毁了人参果连夜跑路,原来那长老一夜马不停蹄,只行了一百二十里路。

很明显,连夜赶路似乎尚未到达白虎岭。而在二十七回也有这样一段:师徒别了五庄观上路,只见一座高山。

可见路途不远,两百里路是一个合理的区间。举一个现代参照物,帝都现在规划都七环了,从东七环到西七环大概也近两百里路,估计就是这个距离。

再来看两个坐标点,同样是有花有草,有鸟有兽。五庄观和白虎岭隔壁人家,景象上却有强烈对比,一个福天福地,一个凄天惨地。

继续,坐标五庄观,镇元子为了招呼远方的客人大摆人参果宴,饕餮地吃,而且饮食腐败会一场接着一场,决不肯放,又安排管待一连住了五六日。而反观白虎岭,妖精们吃什么?一罐子拖尾巴的长蛆,也不是面筋,却是几个青蛙、癞蛤蟆满地乱跳,还得变成美味自我欺骗。

看出来了吧,这分明就是神仙吃肉,妖精吃糠嘛。更有意思的是,这妖精最后化为什么?一堆悲伤白骨。其实,这正是原作者想要的效果,通过近距离的立体式反差,营造了一种诡异且富有力度的画面感,揭露了封建时代一边是“朱门酒肉臭”一边是“路有冻死骨”的丑陋本质。

当然,这是一个对于封建时代社会结构性偏主旋律的大框架解读。但如果将整出事件嵌合到步步惊心权谋布局里,具体走向又会是如何呢?很奇怪呀。好了,今天的《西游谜中谜》就为大家说到这里,下一期我们将讲第148期《白骨精之死,男性心理学专家覆灭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游谜中谜》第147话 白虎岭之谜:三打白骨精究竟暗藏何种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