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最大意义——《活着》书评

生活的最大意义——《活着》书评_第1张图片

《活着》被译成20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出版发表。我从没看过有一本中文小说能被几乎全世界都认可的程度。作者为这本书在中国、韩国、日本、英国的出版分别写了序言,每一篇都是对这本《活着》和自己的活着的一次思考,让人还没看书就被巨大的吸力拽进了正文。

余华这部小说非常简短,一个小时就能读完。可是读完那种从嘴里到心里浓浓的苦味儿总也散不去。太过真实的人生,把这本薄薄的小说拽的特别沉。

每个人对人生的意义都有自己的定义,有的人要出人头地,有的人喜欢冒险,有的人追求金钱和名誉。作家余华在1992年出版的小说《活着》讲述了一个人的苦难一生,没有波澜壮阔,却是难熬的一生。读起来像是在喝中药,越喝越苦,但还是的喝下去。

整本书就是在讲富贵苦难的一生。殷实的家底被赌得干干净净,老爹被气死了。自己被国民党当做壮丁抓走后老娘就死了,自己九死一生的逃回了家。3年自然灾害时老婆得了软骨病,从此卧床不起。儿子在医院被人把血抽干死了,女儿生孩子难产死了,随后老婆也死了,从此祖孙三人相依为命。过了没几年,姑爷就被水泥板压死了,整个身体压黏了,粘在水泥板上。又过了几年孙子苦根吃豆子撑死了。再以后就剩下富贵自己牵着一头老黄牛唱着“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到了黄土埋胸口的年纪倒是比从前自在多了。


故事讲诉了中国最动荡的几十年,从抗日战争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夕。作者余华用富贵悲惨的一生反映了那个年代的人生活是多么的窘迫,生命是多么的卑贱。用《活着》作为标题我想就是为了告诉读者:只有活着才是最重要的,无论用什么方式,只要能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小说中每一个亲人的离世余华都用细腻简短的话仔细的叙述。富贵和家珍的儿子有庆死时,家珍哭着说“有庆(他们的儿子)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我(富贵)看着那条弯弯曲曲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路还在,人却没了。洒在路上的盐更像是撒在了富贵的心里。

整本书最开心的事就数他们又聋又哑的女儿快要出嫁的时候。“那天晚上凤霞(他们的女儿)看着二喜送来的花布,看看笑笑,笑笑看看。有时抬头看到我和家珍在笑,心里一慌,脸就红了。二喜把凤霞娶走时好像是富贵唯一一次在村里露脸。因为直到许多年之后村里人一说起来娶亲,还在说富贵儿女的那场最气派。

作者以第三人的形式从富贵口中听来他悲惨的一生。这样的故事,让人看的时候嘴里都在泛着苦水,但是富贵本人倒没显出被生活打压的颓废。就像富贵说的“我有时想想伤心,有时想想又很踏实”。也就是这样像是已经被生活折磨的麻木的精神,支持着他一天天的活下去,

富贵一辈子欠了很多人,但是他欠的最多的就是家珍。他总是在嘴里说着“家珍跟着我一辈子一点好日子都没有过过”。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在死后的十多年富贵是这样说的“家珍死的很好,死的平平安安,干干净净,死后一点是非都没有留下,不像村里的有些女人,死了还有人说闲话”。说的那样平淡,像是在说一个老朋友或是一个老熟人一样。唯独不像在一起睡了几十年的老婆。


活着超越一切价值,生命中的一切价值都是为了活着。梁文道说这部小说像是讲述了中华5000年来所受尽的苦难,我们的民族就是在这样无数次的打击中熬过来的。有的人说作者写的这本小说太认命了,让人感觉很颓废。但是作者就是要表达人在命运的眼中是那样的不堪一击,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生活在最底层的人连与命运搏斗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卑微的活着,能活下去已经是他们最大的渴望。

人总是能幻想着自己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好,富贵也是这样。但是被命运捉弄了一辈子,富贵再也不想什么所谓的“好日子”,他知足了,在枕头下放了10块钱,他不自己的家人一个接一个的送走,最后他知道死的时候肯定也会有人把他埋了。想到这他就更安心了,边走边唱“少年去游荡,中年做据藏,老年做和尚”,牵着一头叫富贵的老牛,回家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的最大意义——《活着》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