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表情包,还能好好说话吗?

35年前的今天,1982年9月19日,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在电子公告板,第一次输入了这样一串ASCII字符:“:-)”。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电脑笑脸就此诞生。

从此,网络表情符号也逐步在互联网世界风行,为大众广泛接受。

但到了今天,表情包的泛滥已经越来越脱离我们日常使用的初衷,为“斗图”而“斗图”的对话情境时常发生,我们乐此不疲,一边即时收藏着对方的表情包,一边挖空心思“蹭热点”、造新图。

“无声胜有声”是文字表达背后的意犹未尽,而表情包的出现抢占了这最后一丝“留白”,充塞了我们日常表达的每个角落,搞笑唯恐不尽,仔细反省,却发现毫无内容、全无意义——“因为不可言说的部分仍是不可言说。”


放下表情包,还能好好说话吗?_第1张图片

今天,FUN声的声音来自老鬼,她为大家分享的是2016年8月30号新京报书评周刊微信端推送的《表情包的泛滥是我们无话可说的未来》(撰文:刘君君)。老鬼说:“从一开始通过表情包来缓解尴尬,或者结束对话,到现在的‘斗图’现象颇盛。表情包的用途似乎从带来欢乐变成了一种避免交流的手段,或许这已然不再是每一位表情包作者的初衷。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面对面坐下来,希望看到的是真诚的你,而不是举起的手机。”


放下表情包,还能好好说话吗?_第2张图片

■老鬼 《表情包的泛滥是我们无话可说的未来》

音频链接:http://dwz.cn/6wCExw

BGM:Radiant Night-Sappheiros

“沟通与失语”是这个现代社会的悖论,也是现代性困惑的一种。在自我与他者的对话中,我们总是发现沟通的艰难,表达的痛苦,社会的断裂。社会性失语与集体狂欢总是相伴而生。集体狂欢背后隐藏着被压抑和宰制的话语。

当个人言论难以表达自己真正的意愿,不能代表自己真正的利益时,民众言论要么选择对无法言及的领域,如政治领域,公共领域,用表情包进行一种有意识的反讽、抵抗和解构;要么凸显为仅在可以言说的领域,如娱乐圈,进行过度消费和集体狂欢。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甚至很难意识到自己是失语的。因为不可言说的部分仍是不可言说,可以言说的部分呈现出消费的幻想。自媒体和新媒体更是带来幻想的夸张:人们以为人人都可言说,处处皆能发声,却难以意识到即使是可以言说的部分,人们的思想和话语其实都是被主流意识形态和当前流行文化所影响和操控。如同范冰冰的锥子脸改变甚至扭曲了大众的审美一样,当所有女性都盲目追求双眼皮,高鼻梁,锤子脸并自觉认同时,她们已经不知不觉受到了这个时代流行审美的宰制。

话语和思想是被规训和建构的,而那些操纵意识形态和散布流行话语的人如同假药贩卖者,以害人的方式来获得利益,或者达到某种目的。追捧流行话语和被意识形态洗脑的人就像假药消费者和整容女性,他们在丧失钱财的同时还心甘情愿地愿意挨上一刀。

消费社会的真正困境和悖论在于大众从未觉得自己是失语的:我没有失语,因为我所言说的正是我所相信的和我所拥护的,我是在表达我自己真正的“意愿”。



这是你与书评君共同打造的一档声音栏目,每周二和周五准时与大家见面,让我们一起尝试用声音做点好玩的。每阶段FUN声会提前预告一个主题。希望你能围绕这个主题,选取一本你最爱的书或文章,并在其中找到你最愿意分享的段落,朗读出来,录成音频。让你的声音在FUN声放声。 

本期主题

书评君

书        口

一直以来关注书评君的你,心中一定有一篇文章,让你对书评君念念不忘。所以这一期,我们希望你在《新京报书评周刊》上选出一篇你最爱的文章,把其中你最愿意分享的段落,朗读出来。我们很期待藉由你的分享,能让更多的人听到书评君的声音,你的声音。参与方法如下:

1 主题选择

根据我们每阶段预定的主题,选取一本你最爱的书或文章,并在其中找到你最愿意分享的段落,朗读出来,用录音设备录制时长为5分钟左右的音频。

2 标准规范

开场介绍请统一为,“阅读需要主张。大家好,我是……今天我是书评君的声音”。录制时请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并非常推荐自己配乐。音频格式以mp3、wma最佳。

3 自我介绍

写一段话,简短介绍一下你自己,还有这本书以及你为什么选择它。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同我们分享更多有关这本书或这段声音背后的故事,我们很想听。

4 投稿方式

把音频文件和介绍文档发至邮箱 [email protected],邮件正文末请留下个人微信号或联系电话,邮件标题请以“主题+书名(或文章名)+姓名”统一标识。

如果你的声音被选中,我们还将邀你加入FUN声群,让我们一起用声音做点好玩的。

新一期主题“书评君”仍在寻声。我们期待,FUN声下一个声音就是你。

FUN声

阅读需要主张

微信公众号ID : ibookreview


放下表情包,还能好好说话吗?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放下表情包,还能好好说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