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张阿姨在她四十来岁时,丈夫就因意外去世了,没有留下什么值钱的遗产.
那是八几年的时候,阿姨为了三个孩子,在校门口卖起了各种馅的包子。
听她说起那个时候的辛苦,真是觉得她太能干了。
早上3点钟起来,揉面粉,拌各种馅,包好包子。把煤炉放在两轮手推车上,再把好几个装满包子的大蒸笼一个个叠灶上。
还得为了两个在学校读书的儿子准备上中午的饭菜,一同带去。
然后两手推着车就往学校赶,每天准时6点半到那里开卖,上课了就能闲下来,把早上备好的饭菜热一热,中午就等着俩孩子出校门,一起在摊位旁凑一顿。
直到下午5点放学,学生们都走了,她们娘三再推着车子回到家里,再烧柴火煮好猪食,白天好让邻居帮忙喂两顿。
再晚点就忙着给孩子们织毛衣,老家的冬天特别冷,那时候全靠妈妈的毛衣保暖。
星期天,阿姨也会停卖包子一天。因为在农村,田和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不能荒了不说,还会到处开荒。
在张阿姨四十六七岁时,她对学校里的一位离异男教师产生了爱慕之情,男老师也对张阿姨的经历深感同情,两人就这样在众人的风言风语中住在了一起,没有举行婚礼,也没有领证,一起起早贪黑的忙着赚钱供四个孩子(老师有一女儿)读书。
就这样过了十来年,大儿子和二儿子也都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小儿子跟着他的叔叔来到了云南做起了生意。
六年前,小儿子由于生意太忙,就把张阿姨接了上来帮忙带小孩,之后只能每年的新年才有空与老家的相好相聚几天了,六年下来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六十天!
都说少来夫妻老来伴,可是却这样被分开了。
去年儿子在老家的城市中心买了一套很有名的学区房,听说是他六岁的孩子很有天赋,云南的教育太落后,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就干脆把阿姨一人留在了这里,儿子带着老婆孩子回老家定居了。
虽然儿子一般两个月左右会上来住上十来天,楼下仓库发货也都有工人,阿姨只需在楼上看着监控视频就行,可是一个人那种孤单寂寞,可想而知了。
最近听说,从老家上来就一直脚关节疼,上楼下楼都艰难。
我特意带着俩孩子来到了阿姨家楼上,她满脸的高兴,有种好不容易碰到一个人来看望她的感觉。坐在那条长长的靠背椅上,看得出来连起身都很疼痛的样子。
然后就听她说,在老家的开心事。
她说本想不上来了,但总是禁不住儿子儿媳的劝,想想自己反正也没事,还能帮几年算几年。然后就说到她的脚,其实在老家就已经疼了,服了半个月的中药,好像感觉好点了就上来了,没想到上来后加重了。
去菜市场都难了,她说着打开冰箱门,满满的老家腊肉,上次小儿子开车送她上来,一起拉来的,够她一人吃上两个月了,楼顶上也被阿姨种上了各种蔬菜,所以也无需买菜,只是觉得最近胃口怪,看我哪天买菜帮忙买条新鲜鱼,买个花菜。我一口答应了,让她以后需要什么,尽管说,我有空。
由于要送女儿去培训班上课,没有听她唠叨够就只能告辞了。
阿姨今年63了,听说他那老相好73了,也是孤零零的一人,在老家住着,当初来这里住过几个月,听说是和阿姨的儿子合不来就回去了。
在最艰辛的日子里,风风雨雨陪伴阿姨走过,可到了真正需要相守的晚年生活时,却不能在一起。
虽然彼此总是微信不断,可是对于这样年纪的老人,最想要的是陪伴和依靠,为什么晚辈们就不能给予支持呢?
养儿防老这四个字,已经不太适合现代,因为生孩子、养孩子,为孩子付出是很多母亲甘愿做的,不全是为了防老,而是为了那份责任!但是作为孩子,能不能多体谅一下自己的父母?如果他们到了身体各方面衰老的时候,六七十岁的样子,是不是考虑放手还给他们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安度晚年?
别总让他们再帮忙付出来成全我们高质量的生活,因为他们的需求相对来说更重要些!
毕竟已经步入古稀之年
毕竟之前为了我们付出已经够多
毕竟他们也想停下来好好看看路边的风景,忙碌了大半辈子了。
毕竟我们还年轻,完全可以抵挡生活的风浪!
........
人老了之后除了钱,还需要情感和生活方面的照顾,父母辛苦大半辈子了,请别再啃老了,让他们过上想过的生活安享晚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