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长假,哪也不去,加个小班,带带娃儿,看看书,找点小乐子即可。自然,这个假期,只能自娱自乐,比如更新下博文。关于博文内容写什么?在昨晚看过《你的名字》这部动画电影后,就有了写作的冲动,因为,这个话题真的有点意思。
昨晚看完电影后,始终有三个字在我脑海里盘旋,这三个字是“我与你”。我是最近从心理学课上重新理解这三个字的,这三个字里面蕴含着某种神秘而深邃的意义,这种意义仿佛让我窥探到了一丝在普世规律中永存的微光,先通过一幅名画,两部电影,再加上才学到的一点心理学,来探索其中隐秘的关联。
一、《宫娥》中神秘的“第二人称”
巴洛克时期,也就是欧洲17世纪,有一位著名的西班牙画家叫委拉斯凯兹,他有这样一幅画《宫娥》,与《蒙娜丽莎》、《夜巡》并称为世界三大名画,这幅画有一个非常非常特别之处,就是“第二人称视角”,它之所以艺术地位如此崇高,这个特征起到很大作用。什么是第二人称视角?比如细观这幅画,最左边作画之人,正是画出这幅画的画家---委拉斯凯兹,而他旁边的镜中的两个人物,正是邀请他作画的一对皇室夫妇,按正常理解,画中主角应该是这对夫妇才对,但委拉斯凯兹竟画出了被画人眼中看到的一切,包括作画者,观画者,和整个作画时刻,被画者所看到的一切场景。这就很神奇了,就像是,有个人看着你,你明明知道他眼中看到的是我,但他眼中实际看到的,却是我“所看到的一切”!我的视觉感官,感受着你的视觉感官,我体验到了你体验着的细节,对于艺术家来说,这种表达方式与所谓“同理心”如出一辙。
这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表达方式,比如我们平常看到的画作,就拿我家墙上挂着的梵高三幅作品(淘宝版),不管是普罗旺斯的《咖啡馆》,还是《星夜》,都是梵高从自己的视角来观察,来创作(这是第一人称),再比如拉菲尔的《雅典学院》与丢勒的《玫瑰花环节的盛宴》都是以“上帝视角”把自己也画入画中(这是第三人称)。第一人称,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元关系,第三人称,是以“我与它”为目的的三元关系。
一元与三元特征的对话,更多的充斥于我们生活场景中,反而二元特征的话非常稀缺。比如:“你们闭嘴,听我的!”,“不,我觉得…”,“都怪他们……”,“他做得让我无法理解”,不管以自我为中心的傲慢,还是置身事外无关痛痒的评价都属于一元与三元关系。别忘了,自恋是自恋,若把自己的视界当作上帝视角,是很狭隘的,除非表达“自己”的看法时,真正做到从你的视角,见你所见,感你所感。
“我与你”其实就是同理心
《牵手》歌词:因为牵着你的手,因为走着你的路,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痛苦着你的痛苦……
《爱你等于爱自己》王力宏的成名曲之一,有一句“爱你就等于爱自己,oh oh yeah yeah,是不是 爱你就会变成你……”
二、《你的名字》中的“我与你”
《你的名字》讲述了一个浪漫故事,很久没体验如此感人的故事,它让我想到了多年前被感动过的一部韩国电影《触不到的恋人》,是曾经我的女神,全智贤的一部早期作品!这两个故事有相似之处,超越了物理世界,超越时空限制,一场深刻的相遇与相爱。故事内容我就不剧透了!总之,这两部电影都值得一看,它们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我体验了你所体验的一切”,然后相爱。
《触不到的恋人》男主角体验全智贤在“孤独别墅”中体验到的一切场景与心情,尤其是孤独,不可避免,便爱上了她。
《你的名字》的两位主角相互体验到了对方的一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们一定会爱上彼此。
我与你因为爱而成为一体,就像我爱着自己,这是命运的安排,这个世界,人存在着,冥冥中是为了寻找关于爱的意义?我说了,没人相信,来看看《你的名字》导演新海诚的一段话吧,很巧,今天在麓湖偶遇他的艺术展。
新海诚说:“我能留意到被别人所忽略掉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我总会被许多微小的细节打动,譬如,当我抬头看照亮马路的路灯时,它似乎有着某种意义或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他补充说道:“世界完美地创造了一切。”
我曾写过一篇关于五感体验与自我世界观的文章,人和人的沟通,一丝微笑,一个眼神,涵盖着极其丰富的信息量,指向我们内心,细节之处,我们没法隐藏,世界完美塑造了一切,而意义让人生完美,尤其是“爱”,而爱始于“我与你”丰富的同步体验。
三、《星际穿越》中世界之“源”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这部《星际穿越》是我有生以来看过最震撼,最喜欢的科幻片,没有之一。其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当男主角进入黑洞,进去超四维空间的那一刻,他大概说了这样三段话:
“创造这一切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是引力,连接着这个世界,让信息流动。”
“引力,唯一能沟通的,是用爱。”
引力与爱,量子纠缠与相对论的世界观,在这一刻如雷贯耳般得被打通,虽为猜想,却因如此一致而让人惊讶!结局,朋友都知道了。而我想说得正是这部电影在这一时刻给我的深刻启发!为了验证答案,我请教了中国当代一流的心理学家武志红,他并未给我回复,但一段留言被他纳为精选,也算一种间接认同。
“就像量子纠缠,纵然相隔万里,也能心灵应般同步,不是超光速的通信,而全然因为“我与你”本为一体。让我想到诺兰《星际穿越》最后一幕,揭示世界本质竟是爱。”
四、心理学中的“我和你”
写到了这部分,说实话,作为一个初学者,通过简短文字来解释清楚“我与你”的心理学意义,是极不现实的。因为我自己也学习了几个月。但是作为探路者,提供一些线索,给予一些启示是可以做到的。这部分,我以自己为例来分享,勾引你也来探索。
初次接触到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我才知道,现代心理学与经济学已密不可分,前者解释我们自己,后者解释世界,于是心理学第一次引起我注意,央视美女主持人张泉灵为精通投资而自学心理学,进一步给予我启示。后来,武志红的心理学开课了,听了几次,于是便停不下来了。原来现代心理学,已经成为生活,工作,投资,夫妻关系,教育子女必不可少的工具,包括最近我在看的一本书《man's search for meaning》,一位体验过奥斯维辛集中营极端环境,并幸存下来的心理学家的9天之作。书中有这样一段话,震撼人心:
“对于集中营回家的犯人来说,最重要的体验是经受那些苦难之后,不再畏惧任何东西,那种体验有些无与伦比的美妙感觉。”
是的,体验是生命与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交互形式,而生命的意义因为“爱”而存在,而爱仅存在于“二元”关系中,一种信息流动的深度体验状态,这便是心理学中的“我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