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微信400万用户,米聊1000万用户,微信何以打败米聊、陌陌

    经常会看到产品经理出产品规划,第一个版本就无比复杂,你一看就知道,这个要搞很长时间,产品经理很有激情的描述一个巨大的蓝图,我的产品要包含如下如下的功能,我听懂了,嗯,你要做的是整个互联网。

    其实呢,你判断一个产品经理是不是厉害,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他设计的产品的第一个版本,有多直接,有多简单,有多切入要点,直至人心。

       为什么很多或者大量的产品经理都会把第一个版本做的那么复杂,因为不自信,他会说,我把这一个点做强我就够了,我要输在这,我也认了,他没把握,他会附加的拉点这点那点,也许这样用户就会喜欢,也许那样,用户就会喜欢。

    那这种产品就是太肉乎,天生没劲,是没有可能意外爆发的。互联网上有一篇文章叫Allin,专门骂的就是这怀揣着一堆恐惧和侥幸的产品经理,现在allin已经成为互联网的高频词了。

        微信是如何从第一个版本一步一步迭代到了今天这个样子?

    因为今天基本上所有的人都已经非常依赖微信了,用微信来聊天,支付,玩游戏,订电影票,所有的东西用起来都天经地义,用起来很顺手,但事实上,他是从非常简陋的版本,一个非常小的内核开始,一点一点才成为了今天的样子。

        微信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的1月发布的一款产品,腾讯发布微信的时候,其实小米公司发布米聊已经两个月了,也就是说呢,米聊早于微信,微信的1.0版本你看上去跟米聊基本一模一样的,他们定义的场景就是熟人间的通讯工具,简单一点就是两个熟人可以互相免费发短信和照片,因为那个时候发短信和照片是要收费的,一条短信一毛钱,一条彩信也就是一张照片2块钱。而微信呢,包括米聊,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发文字和发照片都是免费的,就这么一点小小的功能。

    为什么说它的定义是熟人间的通讯工具呢?因为微信刚上线时只有四个主要功能:

    导入通讯录;

    发送信息;

    发送图片;

    设置头像和微信名。

    刚一开始的微信不能备注,也不能加黑名单的,你要想给你的朋友加一个备注,或者说把谁加入黑名单,没有。

    到了微信的1.2版本才有,到微信的1.1版本微信连这种简陋的功能都没有,你只能导入通讯里,发一条文字给他或者图片给他,改改自己的头像,只有这么点功能,

    到微信2.0版本的时候,微信有多少用户了,400万。米聊呢?1000万。在微信1.0的时代,不管是功能上,还是在用户数量上,其实微信一直在追赶米聊。

    甚至米聊有一个工程师,在论坛上说,这是我们米聊新上的功能,截个图,立帖为证,有一个小软件叫微信,过几天他就会抄我们,果然,大概隔了一个星期,微信就抄了米聊的这个功能,是什么功能呢,就是语音通讯功能。

    也就是说,在微信1.x时代,语音通讯功能是没有的,但是在2.0时代,微信很快就追赶上了米聊,并且从此把米聊远远甩在了后面,为什么?抛开前端体验,我们就系统能力而言,微信的运营能力比米聊强实在是太多,微信的背后有数十万台服务器,在支撑微信的数据流量,而这样的系统能力对腾讯这样的公司是天然的,而对于创业初期的小米,根本就不可能囤积几十万台的服务器去支撑米聊的性能,所以呢当时其实从前端的体验来说,微信和米聊是及其一致的,甚至有可能,米聊要比微信的界面要漂亮一点点,但是,你用微信永远都会觉得很快,用米聊呢,有时候会觉得很慢,很卡,还会系统崩溃,微信赢了米聊仅仅是因为系统能力吗?当然绝不仅如此。

    为什么微信赢了米聊呢?

    微信2.1里面加了一个新功能,叫做好友验证,没有想到吧,在2.1以前居然没有好友验证这个功能的,加你就直接加上了,而且不能拉黑,我们讲迭代,迭代重要的是次序,前一个动作是后一个动作的预动作,所以2.2版本就出来了一个新功能,叫做查看附近的人,比较戏剧化的是什么呢?

        微信在发布查看附近的人的功能的第二天,上线了另外一款app,叫陌陌,陌陌其实就靠查看附近的人,陌陌地团队和微信的团队在同一时间想到了同一功能,并且在相差一天时间来面世,陌陌是和微信在同一天开始,基于位置去和陌生人社交,而米聊呢,是就此止步在了熟人社交的圈子里,并且过了很长时间,米聊才意识到,并打破了这一点,但是那个时候大势已去,为什么刚一开始,微信和米聊的产品是一样的,但是几次迭代之后就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张小龙,唐岩是湖南人,雷军是湖北人。

        雷军少年得志,他非常年轻的时候就成了中关村的大佬,他的世界一直是非常拥挤的,永远有一堆人在他的身边管他要时间,所以他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他这个人的最大需求,就还是提升和朋友间的沟通效率,他自己是没有一毛钱的需求想认识陌生人。

        张小龙和唐岩是曾体验过孤独与弱势的人,所以他们有与陌生人建立连接的需求,并且对和陌生人交往过程中,压力点的体验非常清楚。

        区别是什么,注意一些细小的点,比如“表情包”。人为什么要在交流的时候使用表情?其实是因为用户很多时候找不到合适的词汇。

        QQ最早就在表情包上下功夫,帮助想表达却老是觉得词不达意的宅男宅女,用一种更轻的思考方式传递自己的想法、感觉、情感。

        长于沟通、长于说服的雷军、马云,出品的通讯工具,从来不在表情包上下功夫,因为老板没有被辞不达意困扰过。

        这是什么?这叫微观体感不同。

    再比如,我们再找一个小的点,在米聊上你发一个信息就会有一个信息状态,比如,已发送,已送达,如果对方读了,这个信息状态就会改为已读,而微信上没有这个设置,为什么呢? 腾讯高层为了这个小点,讨论了好几天。

    最后他们会觉得说,这一点点,会给对方的心理压力太大了,就还是不要放了,马化腾这个人,对压力,对确定性的体会其实是特别特别深的,所以他会对对方压力点的感受,对方的确定性,是不是能够获得,有极强的认知。

    但是,雷军一直是大佬,他对于给别人压力点这点,是没有那么在乎的。

        增加了“查看附近的人”功能以后,走出了熟人社交的圈子,开始向广阔的世界和广阔的陌生人,接着很快,用户数就从200万变成了4000万,与依然专注于熟人社交的米聊,拉开了差距,随后的迭代里,微信在3.0出了一个摇一摇,从3.0开始,微信的用户数破亿,但是米聊的历史峰值永远停在了3000万,接着就一路下滑。

        接着补回来讲一个场景概念,未来其实是万物互联,会到处都是屏幕,会到处都是网络的连接入口,但是入口不是场景,能触发情绪的才是场景,才会产生流量。

        小米手机年销售几千万台,几年下来应该累计了几亿小米手机的用户吧,而每一台手机上都内置了米聊,但米聊用户非常少。 这就叫“有入口,没场景”。

    再说和微信查看附近的人同一天上线的陌陌,但陌陌就好吗,其实当然不是啦。

    运维能力不行、代码效率差这类问题其实陌陌在初期也遇到了,并且很长一段时间都困扰陌陌,陌陌的唐岩就曾经说过,因为流量一下子太大了,导致服务器宕机了三天,程序员修啊修,起来,kua,几秒又宕机,根本就起不来,三天之后,服务器终于架好了,那些饥渴的用户又回到了这里,并没有流失,为什么,其实是确定性满足,陌陌确实是给寻求某种需求的人,得到确定性满足。

你可能感兴趣的:(彼时微信400万用户,米聊1000万用户,微信何以打败米聊、陌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