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随笔

今天是母亲节,首先祝愿普天之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同时祈福我的母亲:永远像小朋友一样童真、快乐,祝福她健康长寿!

记忆中的母亲,个不高、文化虽低但精明能干。在那个兵荒马乱、吃了上顿不饱下顿的年代,她硬是把这个家操持得有模有样。

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能吃上一顿白米饭,对普通农户家庭来说几近奢侈,我们家一日三餐白米饭,偶尔里面夹杂点红薯丝。我们家有五个孩子,父亲是生产队的会计,母亲在家务农,做点鞭炮粗加工,我的姐姐们在母亲的带领下都学会了初加工。也许是母亲要强的性格,以及追求完美的个性,我们家初加工的鞭炮得到鞭炮厂的一致好评,甚至连检验都免去了,而且还放话:某某家送来的货一律免检,他家的女儿以后我们厂全要(年龄到了就去厂里工作)。更有甚者,在整个村镇传言:某某家的女儿不愁嫁。呵呵,这个军功章虽然不能全归功于母亲,但至少有她的一半。

母亲要强的性格,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得淋漓尽致,也许是我们姐弟给宠出来的。

过了古稀之年的母亲依然精神矍铄,依旧打扮入时且清清爽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父亲离开我们17年了,最小的弟弟也已经活了六辈子了(七年=一辈子),家依然由她做主。她喜欢管人、管事,我们也乐于被人“管”,就像万维钢老师《精英日课》中提到的一样:世界上有管人的人和被管的人,前者比后者幸福的多。当然,不是说我们被母亲管就不幸福,而是我们惯着母亲让她觉得她在儿女那里是被需要的(被人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万维钢老师精英日课《不服管的人永远是年轻》一文里提到拿养老院里的老人做的实验令我毛骨悚然,同时也庆幸我们回报母亲的正确方式。

以下是万维刚老师的部分原文:

1970年代,有人拿养老院里的老人做了个实验[1]。研究者让大学生来探望老人,这对寂寞的老人们是个福利,而且每人都会获得多次探望。老人们被分成两组。“强控制组”的老人可以决定探访者每次什么时候来和待多长时间:“你下周四再来吧,陪我聊一个小时”。“弱控制组”的老人没有决定权,是大学生告诉老人:“我下周四再来,到时候陪您一小时”。两个组的实际探访时间其实大体相同。

结果强控制组的老人明显变得快乐多了,精神和身体状态都更好,用药都减少了,所以控制权有利于身心健康 —— 看来古人说孝要“顺”还真有点儿道理。过了两个月,研究者觉得结论已经非常明显了,也就终止了实验。

但是几个月以后,研究者再回访养老院,发现一个万万没想到的结果:强控制组有好几位老人去世了!其死亡率比弱控制组高很多,已经不能用统计误差解释。

一个人曾经有控制权,然后你突然剥夺他的控制权,还不如从来没有过这个控制权。

母亲是伟大的!我们不因您的年迈体衰而“剥夺”您“管制”我们的权力。娘在,家在。只要您乐意,我们更愿做一个一辈子都长不大的孩子。有您,真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母亲节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