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风格》读书笔记 4

二、形式的理论

      1、关于对奏鸣曲的定义

      在古典时期,奏鸣曲式为最典型的曲式结构。对于奏鸣曲式,只有这个时代结束以后我们才对它盖棺定论。

    (1)原始定义 :  奏鸣曲(Sonata)原始含义只是“演奏”,与“歌唱”相对。随后才慢慢有了更为确切的意义。它不是一种确定的形式,类似于赋格,是一种写作方式,一种有关比例、方向感和织体的感觉,但它不是一种模式。

      于是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即使18世纪的作曲家也不一定能肯定的划定这条界限——什么才是奏鸣曲

    2、奏鸣曲定义的变化发展

      车尔尼(自称是第一个对奏鸣曲做出描述的人)以来,奏鸣曲便常常被定义为一种旋律结构(但在许多方面形成误导),通过不是学院式分析,如第一主题,连接部等这些更成问题,得出一个事实。即,主题本身绝不是奏鸣曲式的决定性因素。

    接着,便用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来论证这一观点。海顿——在奏鸣曲中经常只使用一个主题;莫扎特——喜欢用全新的主题来标明转向属调的变化;贝多芬——标明变化的新主题显然脱胎于作品的开始主题。

      所以,综上所述,一个新的主题出现,并不是通常所想的那样必不可少,甚至谈不上是奏鸣曲的一个决定因素。

      那么,奏鸣曲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那就等明日的读书笔记吧。

     


读书笔记总结小感悟:读《古典风格》这本书,其实来源于叔叔的推荐,因为之前写了有关音乐与社会变动的思考,叔叔还推荐了我《西方文明中的音乐》。后来,两本书都到了,对我而言,《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似乎更为好读一些,因为是围绕着我较为感兴趣的历史视角进行研究。可是最终选择了《古典风格》这本不太容易看懂的著作。当然,两本书都为杨燕迪先生所翻译。

开始阅读时,决心坚持写读书笔记。前两日有些心急,总觉得无法下笔,怎么也写的不好。想寻找合适方法,可叔叔却告诉我说,没有任何捷径,就只有写!写!!写!!!不停的写,不停地读。

《古典风格》这本书涉及到很多专业性的知识。对于某一个时代的风格,必然免不了要对其代表特征风格的作品进行阐述说明。比如一些曲式结构,调性的分析,就会格外难,可是没关系,因为多读就好了。反复读,反复推敲。

      同时,现在发现通过做读书笔记,可以将内容更加清晰直观的归纳总结,同时也达到了读书的最好效果。如果没有思路,或许一遍读完,也真的就只是读完。

      通过一本书去了解某一个特定的时代,不同的人,不同的专业,对于这一特定时代也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而我们后人在做的,就是通过这些文献,研究还原出当时最为真实的情境。再模拟出接近的声音,感受在音乐史中,最为辉煌的时代。

      而这辉煌的时代,就像乔布斯创造了苹果,比尔盖茨创造了微软,世界有了硅谷那样。都是让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时代。充满智慧的时代,总是显得格外迷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典风格》读书笔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