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与高手的距离,差的不只是勤奋

忆起少儿读书时,刻骨铭心血泪史。

在我读书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不是很好,甚至还经常考倒数,这其中的原因倒有的难以启齿,并非大家所想的贪玩,不用心学习,恰恰相反,我为了增加学习时间经常中午不回家,在学校食堂吃完饭之后就回到教室学习,晚上挑灯夜读那更是家常便饭,但是尽管这样可我的学习成绩还是那么差,没有丝毫的起色,渐渐地我就成为了同学眼中那位“低质量勤奋”的人。

反观我身边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让我很困惑的是他们怎么学的如此的轻松?这些人除了上课所规定的学习时间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额外的学习时间,但是他们的学习成绩一如既往地好,还真是让我们这些资质平平的同学羡慕嫉妒恨。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人学习如此地轻松和高效呢?答案就是他们掌握了学习地学习方法,《穷查理宝典》有这样一句话:“人类社会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才能快速发展,我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才能快速进步”。比如我们读书的时候先想想读书的方法、写作的时候想想写作的方法、面试的时候想想面试的方法、同样撩妹的时候也可以想想撩妹的方法。

而像我们这些没有掌握学习背后方法论的人只是在低水平地重复而已。混沌大学的李善友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年人的学习方式是学习事物背后的思维模型,而不是信息量,在一个低质量的思维模型里面,学习再多的知识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而已”。

那些高手的学习心法究竟是什么呢?


1.创建模型

1)什么是创建模型: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透过现象看本质”,而创建模型就是提取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过程,说人话就是提取事物背后的套路。棋谱是专业棋手的套路、算法是码农的套路、公式是数学家的套路、定律是科学家的套路。

2)为什么要创建模型:我们常人的思维方式有且只有两种——归纳法和演绎法,那运用它们的时候会不会产生什么问题呢?下面我们来谈谈它们的出世和困境问题。

归纳法的简介:归纳法是从具象到抽象的表达,经验归纳法是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里面首次提出的,他确立了自己的根本原则:“一切的知识都来源于感觉经验,感觉经验是整个知识的基础和出发点,那我们如何获取知识呢——经验归纳法”。

归纳法的困境:归纳法永远无法证明,但随时可以证伪。我们都听说过黑天鹅理论,“观察到亚洲的天鹅都是白色的、美洲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欧洲的天鹅都是白色的、非洲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于是我们得出结论说: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可是当有人在澳洲观察到一只黑色的天鹅,那么之前的结论就此推翻,这就是归纳法谬误。首次质疑归纳法的合理性的是哲学家休谟,他为此提出的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对整个西方哲学史有重大的影响。

演绎法简介:演绎法是从抽象到具象的表达。演绎法是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的,他的著名三段论:大前提:所有人都会死;小前提:苏格拉是人;结论:苏格拉底会死。

演绎法的困境:如果演绎法的大前提是正确的,那么结论一定正确,于是得出演绎法的关键问题在于大前提是否正确,比如命题“所有人都会死”,这个命题是怎么来的?它是否正确?很明显是从归纳法而来的,我们在归纳法的困境里谈到,归纳法永远无法证明命题的正确性,只能够证伪,那用演绎法所推导出的结论的合理性可想而知。

既然我们论证了我们的底层思维方式归纳法和演绎法都不靠谱,那我们有没有更加靠谱的思维工具呢?那就是创建思维模型,它是还原真实世界的根本法则。

3)如何创建模型:上面我们谈到只要演绎法的大前提是正确的,那得出的结论就一定是正确的,那既然用归纳法得出的大前提不可靠,那是不是有一种可靠的逻辑链条呢?它就是第一性原理。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说过这样一段话:“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从而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一层层的往上推。

第一性原理是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的:任何系统的存在都有其第一性原理,它是所有命题的基石假设,不可删除和违反。其实第一性原理可以类比于大厦的地基,没有地基作为支撑,任何的高楼大厦都不复存在,同理没有第一性原理,所有的科学知识都摇摇欲坠。

2.刻意练习

1)什么是刻意练习:为了获得某种技能而刻意设计出来的练习,它要求我们要不断地离开自己熟练和舒适的区域,并依据方法和练习去提高。比如就拿足球来说,足球爱好者只不过是享受踢球的过程,普通的足球运动员也只不过例行公事地训练和参加比赛,而顶尖地足球运动员却不断地发现现有能力地不足,并且不断地要求自己以不舒服的方式接受挑战并练习高难度动作,以此来持续提高自己的水平。

2)为什么要刻意练习:畅销书《异类》的作者格拉德威尔告诉我们:“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是他们天赋异禀,而是他们付出了持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苦练,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到卓越”。然而《刻意练习》这本书告诉我们1万小时定律的荒谬之处,但是却并不否认持续的练习是成为专家的必要条件。

3)如何刻意练习

1.目标:这个容易理解,我在此多说一句,如果不制定目标,就无法判断练习是否有成效,其实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第一种人是做事的人,讲究目标、方法和行动;
                                                  第二种人是想事的人,讲究立场,感受和想法
第一种人所面临的只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正在尝试的方法,为此不断地认知迭代,进步神速;而第二种人所面临的只有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为此围着原地打转,一事无成。

2.专注:这个字面意思也好理解,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事情上,这样练习的效率就会大大的增加,这就是专注所带来的红利。

3.反馈:这个点很重要,也是我们在刻意练习时忽视最多的环节,一般而言,不论我们努力做任何事,都需要反馈来帮助我们准确的分析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存在不足的原因,如果没有反馈的练习,就相当于没有球门,对天射门练任意球一样,无法通过结果来纠正和诊断自己的学习,那此时我们根本无法弄清楚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或者距离现有的目标还有多远。

4.走出舒适区:在心理学上,将我们的状态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学习区:稍微的高出能力范围;恐慌区:远超出现有的能力范围。然而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都不逼迫自己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其实刻意练习的本质就是持续不断地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越痛苦,越有效。


高手的学习心法就是不断地改变自己原有的思想结构(掌握套路在加上刻意练习),提高认知维度,这就是高效地学习;而普通人的学习心法就是沿着原有的思想通道,一味的增加信息量,这就是低水平地勤奋。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与高手的距离,差的不只是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