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

断舍离_第1张图片

上周在奇妙清单中加了一条“精减公众号”,未能执行。这周有两天比较忙,微信里关注的公众号都没有看,列表里那长长的一串未读文章会让人有那么一点着急焦虑,这么多的内容得要多长时间能看完。后来,还是在外出的路上,坐在车上把这些文章按照跟自己的关注点的密切程度认真地或大概地看了一遍。

现在的人越来越喜欢收藏文章,心里想着稍后看。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就是稍后再也不看。我在看公众号或者网络上的文章时,觉得不错的就会通过发送到“我的印象笔记”(微信里关注“我的印象笔记”公众号并绑定自己的印象笔记账号)或者“印象笔记.剪藏“(浏览器中安装这个插件)保存到印象笔记中。到今天,保存的笔记已经有2966条。我真的有点不敢想象。当然,这么多条的笔记,并不完全是从别的地方收藏过来的。有一些是自己读书内容的整理,还有每天“清晨朗读会”的笔记等等。不过,当“囤积”地越来越多,就越来越不愿去面对它,一旦想到要整理那么多的内容,心中是万般不愿意。偶尔,我会在某个有点象征意义的日子整理一下,分类归纳到不同的类别中。但是,这样的做法并没有固定下来,最后的结果就是任其不断增加。

新年的第一本书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书里讲到,进行阅读时,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为消遣而读,还是为了获取资讯而阅读,还是为获取知识而读。这样的标准也可以用在阅读公众号的文章上。目前关注的公众号有85个,接下来就要取消关注一些公众号。有些公众号跟自己目前的重心不吻合,所以要毫不迟疑地取关。还有些关联性并不强,也可以不再关注。想一想,朋友圈都关了那么久(2017.9.24关闭),生活上并没有什么影响,不再担心漏过别的什么事情,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自己的身上。那么,取关这件事的直接效果也是类似的,那就是,尽可能地减少注意力被干扰。

对于印象笔记里现有的内容,要定期或者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进行整理,日拱一卒,不期速成。以后在将文章保存到印象笔记时,那些当做参考的,收藏起来,将来能搜索到就行。那些真正希望稍后读的,每天拿出固定的半小时把这些文章过一遍,对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摘录整理,做上标签放入自己的知识库,读完后就删掉,避免成为信息的囤积者。

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断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