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知识付费,不必惶惶不安

最近看了一些关于知识付费的文章,多为质疑声,弄得我这个十分乐意为知识的付费者突然还怀疑起自己来,难道是自己太盲目太随大流?难道是白白浪费钱?是在碎片化知识里毁掉基础性系统性学习的宝贵时光?

人们界定说,2016年,继爱奇艺之后,腾讯视频、搜狐视频、优酷视频快速跟进,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国内视频有效付费用户规模已突破7500万,故而,从视频付费开始,2016年成为为知识付费的元年。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为0.98亿人,预计2018年用户规模将达到2.92亿人。报告还称,“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垂直化服务和个性化需求成为可能,知识付费在知识共享、网生内容、社群电商以及移、移动直播等风口产业交织的环境下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喜马拉雅FM、得到、知乎、分答纷纷涉足知识付费领域。他们在短时间内聚拢了大量用户,并且实现了知识的变现 分析师认为,随着亚马逊kindle、付费问答等产品相继推出,知识付费趋势逐渐形成,未来公众号等新媒体将成为内容付费变现主要渠道之一,内容付费时代已然来临。”

君子相时而动。这样的时代已经来临,为什么要逆势而行?

质疑的声音说,“罗胖们”是在传递二手知识,是在搞“知道主义”,人家把知识都嚼碎了然后浅显易懂地告诉你,实际上知识受益者是授课者,你仍然会陷入知识焦虑,会发现学了没什么卵用。说,如果每天挤兑出一切时间去学这个学那个,那么就说明你还在坐地铁,你还在穷得叮当响。说,知识付费的内容良莠不齐,且大部分大众化、浅显化,无法满足知识的沉淀,云云。

我累计为知识付费的平台有知网、百度文库、龙源、得到、十点读书、、爱奇艺、腾讯、网易云音乐等,累计付费超过千元。且不论他人,作为为知识付费(还没有成为那个靠知识付费的人,不必认为是托儿吧)的一员,想说说付费后的感想——

1、由于是做文字工作,每当没有了灵感,就可以去上述一些网站看付费的任何杂志,有时候一句不搭边的话让我立刻找到着手的由头。我觉得汽车杂志的一些广告语特别有冲击力,变一变用在文章中,效果挺不错的。觉得一些诗刊发表的诗歌让人冷静很多,用在工作状态调整中,挺不错的。而从别人的推荐中去看一本书、去了解一个知识点是自己太平常不过的发散学习方式了。

2、并没有觉得知识因为浅显就不值得学了,自己不知道的,就不算浅显。增长见识总比没事儿拿起手机就看购物网站充实些喽。而且大家应该都有这种感受,无论是不是真上进,只要有所行动,就会避免让你陷入无所事事、懒懒散散的人生状态。

 3、学习的状态安排得并不是特别紧,往往是付费的内容都讲完了,我才开始看,有时候挑着看,但绝不会不去看,因为毕竟付费了。所以,乐意为知识付费但却不为知识付费所累,不要给它添加太多额外标签,你会发现,你就是买了一件商品,想用就用,不想用它还是你的,只不过哪天你想起来点开的时候,这件商品给你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思考。

3、基础性系统性框架性的知识也很多啊,本人也买过类似的课程,不是人家不够基础系统框架,而是自己没有坚持学下来。所以,与其责备这些平台,不如先看看自己是否足够狠。

4、处在这样一个大家愿意掏腰包买知识的时代,让我对自己的知识产生价值充满期待,哈哈。

为知识付费,不必惶惶不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知识付费,不必惶惶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