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年10:我早就知道了,你真的知道吗

简年10:我早就知道了,你真的知道吗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苏诉

我们先来假设一个场景,以刚刚结束的支付宝集五福抢红包为例,假如一个人得到了两个红包,一个最高金额666,一个我得到的金额1.68,一定会有这样一个对话。

如果抢到666,别人的话会是这样的。

“我支付宝红包抢了666。”

“我早就知道了,红包肯定会有666的,这五福没有白集!”

如果抢到1.68,别人的话一定会是这样的。

“我的支付宝红包是1.68。”

“我早就知道了,咱们肯定抢不到大红包,毕竟全国这么多人抢呢!”

我早就知道了,可是,如果没有已经发生的事实作为基础,你真的知道吗?

社会心理学把这样的现象称之为“事后聪明偏见”(也被称为“我早就知道了”现象),如果事后聪明偏见深入人心的话,你可能就会感到自己早已知道已经知道的结果。

事后聪明偏见早已得到证明,今天我就不着重讲这种现象是如何证明的,就直接说说它有什么危害吧。

《社会心理学》一书写道,“我早就知道的事实”这一现象不仅令社会科学的发现看起来与常识无二,它可能还会带来致命的后果。它可能令我们妄自尊大,即高估了自己的智慧能力。不仅如此,由于结果看起来似乎具有预见性,所以我们更倾向于那些事后看起来“显而易见”的错误决策去责备决策者,却并不因为那些同样“显而易见”的正确决策去褒奖决策者。

心理系的学生经常被事后聪明偏见带来各种麻烦,看起来似乎显而易见的结论,在做多项选择测试的时候,看上去颇为可信的答案,任务难度却增加不少。

不仅仅是心理系的学生,像我就遇见过很多次这样的问题,看上去很简单的题目,但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往往举棋不定。高中文科历史的选择题就无数次验证了这个结论,只是那时候还不知道事后聪明式偏见这个心理现象,以为自己知道了,然而却未必懂得,往往在答案公布地那一刻突然醒悟,暗自锤头,后悔不已。

就事后聪明看起来十分清晰明了的事情而言,事前却没有那么清晰可辨,正应了那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股市动荡之后,会有人从数据中分析出会出现动荡的预警信息,事后聪明者眼中极少的有用的信息现在看起来是那么明显;内科医生知道病人的症状死因后会疑惑自己为什么做出如此不正确的诊断;在高数漩涡中挣扎的学生在得到别人指点之后,会郁闷自己为什么没有想到……

夏洛克·福尔摩斯在《托尔大桥疑案》中说,“做个事后诸葛总是易事。”

“人多手杂,反而碍事。”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样的格言有很多,两个都有道理,都被证明是正确的,然而却处于对立的方向。

常识总是正确的,更确切说常识总在事后证明是正确的,那么,我们便会免不了误以为,我们现在知道的和过去知道的比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和过去已经做的要多。而这恰恰是我们需要科学的理由:帮助我们区分真实和幻影,区分真正的预测与简单的事后聪明。

“智者造箴言,愚者重复之。”

自勉,新年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年10:我早就知道了,你真的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