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星空

凡高如流星般划过,又回归了群星。他短暂的绘画生涯留下了上百幅作品,生前却未曾受赏识,后世却尊他为现代艺术之父,大概是种补偿和致敬吧。

我想想,我有什么凡高记忆呢?也许一点是我更喜欢的译名凡高而不是梵高,大概因为相对好写一点。记得爸妈在荷兰玩的时候也参观了凡高博物馆,买了本纪念的小画册。画册设计挺有趣,有种拼图效果,比如播种时的太阳同时也是台球桌上的灯光。还有本中文的小画册,收入了不同时期的主要作品。我喜欢翻小故事看,也喜欢找各种自画像和向日葵。高中时,美术老师放过一版凡高传的片段。我记得文森特与高更的冲突,在麦田中看到不详的乌鸦。我当时可不知道,电影改编自欧文·斯通写的传记小说;有的翻译是奇怪的“欲海浮生”,更通用的还是“渴望生活”(也通过村上知道欧文),导演是明奈利,凡高更是柯克·道格拉斯,奎因因高更荣获奥斯卡最佳男配。当然,也在美术馆或者博物馆看过凡高的作品,不过更容易被他人的作品吸引。

所以我也算断断续续了解了文森特,还有提奥·凡高的生平故事。要说对他的作品,可能称不上喜欢,顶多会表现些赞叹。文森特画了大量肖像画,从意气风发,双眼和火红的头发胡子一同燃烧,似乎急于向世人展现艺术的火焰;到颓唐,称得上惶惶如丧家之犬,为自己的艺术前途迷茫。

倾注心血打造的油画动画《挚爱凡高》也让我好奇。记得此前有部奥斯卡最佳短片动画得主是精美玻璃水彩画《老人与海》,油画的工作量恐怕还有更大。

故事切入角度有些怪,并非以线性结构讲述凡高的生平。开篇,是凡高自杀的一年后,邮差先生的儿子为送一封刚发现的文森特致提奥的信,去了巴黎。后得知提奥已悲伤去世。他在与其他认识文森特的人交谈中,了解他的经历,尤其是神秘的自杀事件。

油画动画称得上是美妙,仿佛文森特笔下的繁星在画布上流动,他的诸多作品在银幕上再度闪光,画笔下的人物也可以讲述他们与文森特的故事。可以说,这是费心血的艺术品。

电影本身其实是个侦探故事,从不同人话语中重构凡高的最后时日,并由此讲述他的激情、爱,或者说对生活的渴望。文森特本人并没有正式出场,仅在碎片般的回忆中探求个人艺术的真正价值,却逐步被生活的重担和自身的压力达到。也许因此他愈发热情地将他对万物的爱倾注到画布上,在画中燃烧炽热的爱。一些人眼中,他是恶魔,怪人,但另一些人认为他是大艺术家,天才,木讷的好人。小卢兰并不喜欢凡高,也对艺术不感兴趣。要不是听老卢兰的话,他不会踏上旅程。他的行程,从小了说,是理解父亲的苦心,父子相互理解,一面则是认识天才的悲剧和伟大。与其关心他是怎么死去,不如关心他如何活着,如何燃烧自己的艺术热情。“画上的星星那么明亮,但四周都是空虚和寂寞。”这句评论可能正是文森特生活的写照。他不过是个无名之辈,却以画作“要人们看见我这么一个无名之辈心中住着灵魂。”他仰望着星空,渴望以绘画触及星辰。引用的文森特致提奥信件非常优美,如诗歌一般动人。

不过,故事本身是否单薄?一个半小时不算长,不过油画看久了自然也会疲劳。而且这个侦探故事是否能撑起“爱文森特”这个话题?有些小故事虽然绘制精巧,是否只是激情的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并未触及更宏大的关于艺术和美的话题?还看到有评论认为众画家绘制自然辛苦,值得称道,但这种机械化的绘画是否有悖凡高的创作?他正经的绘画都没学过,自然不会刻意画自己的风格,那么动画后的画家是否只是为了致敬而作画,而没有什么“创作感”?

动画自然还有瑕疵,但美妙的绘画仍是银幕上的美景,这么耗费心力的影像,也足见致敬之诚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拥抱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