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是这两天最敏感也最热门的话题。
海底捞、西贝相继因为“涨价”发布公开致歉信,涨价商品也均已恢复原价。一只脚踏入30 元价格带的喜茶,会是第三个出来道歉的品牌吗?
国君| 文
咖门原创
餐饮老板内参获权转载
喜茶涨到30元?
其实已经快2 个月了
事情要从海底捞说起。
4月6日,#海底捞复工后涨价6%#的消息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本准备报复性吃火锅的消费者,“体面因涨价而坍塌”。紧接着,西贝涨价的消息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很快,海底捞和西贝发布道歉信、调回原价。但涨价的蝴蝶效应,在整个餐饮行业引起了一场“舆论飓风”。
喜茶是被这场风波带飞的。微博上,#喜茶多款饮品涨价2元#的话题有2.3亿的阅读量,#奶茶进入30元时代#的话题也刷屏了。
“涨价”问题,大家都很关注
实际上,据公开资料证明:喜茶涨价发生在2月份,且为部分产品涨价,与海底捞整体 6%的上调性质不同。
2 月,因为成本原因,喜茶上调了5款饮品的价格,分别是豆豆波波茶、多肉芒芒甘露、芋泥波波鲜奶、流心奶黄波波冰、奶茶波波冰,上调范围在1~2元。
同样被质疑的“奈雪的茶”,也与喜茶一样,只是个别单品上调了价位,例如“霸气草莓”由2019年的28元涨至29元。
不过,这场舆论风波仍然对喜茶很不利。在微博发起的调查中,116万人选择了“不会再喝,被涨价劝退”。在其官微下,也是一片质疑声。对此,内参君也询问了喜茶的工作人员是否会调回原价,截止发稿前,并未受到回复。
暴利的新茶饮?纯利仅10%
此事另外一个争论点是:30元一杯奶茶,暴利吗?
综合采访多位茶饮老板和研发人员后,我们以喜茶代表产品“多肉葡萄”为例,来解析一下新茶饮的原料成本。
“我们20平米的店里,都要安排10个人以上,从洗水果、切水果、打奶盖,到收银、调茶、雪克、打包,每个环节都是人力成本,新茶饮的纯利能做到10%就已经了不起了。”眷茶联合创始人惠海表示。
SEVENBUS创始人甘天天也赞同:现在的茶饮,普遍原料成本40%,房租成本20%,人力成本15%,商场抽佣约15%,还有外卖的扣点。
“懂得降本增效、降低运营损耗,在商场和供应链有议价权的品牌,才能勉强把利润做到10%。”
这些是看得见的硬性成本,而软性的基础性建设还包括:品牌风格,是真金白银的人力和费用投入塑造出来的;数字化,一套ERP系统,动辄百万,一个IT团队,个个高薪;产品焦虑的当下,几十号人的研发团队,不能靠梦想支撑。
品牌要风格,可不单喊喊口号
30元,纯利也就在 10%左右。酷、精致、美好的新茶饮,依然是个“赚辛苦钱”的行当。利润,都是一杯一杯累积起来的,花钱的时候,手一松基本就白干了。
30元?
或许还没到红线
消费者嘴上说不买,但喜茶涨价 1 个多月来,门店仍然爆满。
其实,虽然30元以下是奶茶的主流区间,但30元以上的市场,仍然有超40%的空间。
数据来自《咖门 2020 饮品行业数据报告》
数据之外,一些品牌的市场表现也证实,30元似乎并没有到达茶饮客单价的红线。
●客单价接近50元的煮葉,北京多家门店,都在区域大众点评饮品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深圳的gaga鲜语(已更名gaga)通过茶饮+轻食的全时段经营,将客单价做到了100元以上;
●台湾品牌京盛宇,靠着紫砂手冲茶的仪式感,以及茶礼盒的销售,客单价超过200元。
由此,也让我想起采访中遇到的2件小事。
第一件发生在深圳的写字楼。新同事请办公室女生喝奶茶。几分钟后,一大袋瓶装阿萨姆奶茶被搬进办公室,女孩们脸上有很多的问号——有些圈层,是瓶装奶茶挤不进去的。
另一件是我在上海探店时发现,喜茶是不少中学生请客的标配,动辄200块的奶茶消费,轻松随意。对00后消费者来说,价格已经不是考虑的重点。
年轻人喝奶茶,考虑的是什么?口感、审美,也是自我慰藉;是空间、风格,也是社交货币,甚至身份认同、意见表达。
喜茶卖的是灵感,奈雪卖的是生活方式——30元是否触碰价格红线,取决于品牌是否让消费者心理账户发生改变。
比如小罐茶,就是把茶叶从“消费品”,变为了“礼品”,消费者心里预算改变了。当一个商品改变了消费者的“心理账户”,价格红线就难以再界定。
而喜茶此次涨价,对行业也有“价格摸顶”的意义。每个行业都需要做这样的探索,以确定消费者对于一件商品的价格上限。这也是头部品牌的价值和责任。
定价问题是一场博弈,博是供求关系。涨价或降价动作的成功与否,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看消费者最终会不会用钱包投票。
4月27日至29日,餐饮老板内参和喜家德联手推出独家深度课程:“喜家德:用文化让每个员工成为竞争力”,分段详细拆解喜家德在不同时期的文化与组织力打造之路,独创的358机制和I平台模式如何发挥其特殊作用、发挥员工潜在能力、吸纳特殊专业领域能力的合伙人进入企业,和激发每一个员工主动前进的机制与文化。
扫描下图二维码,报名咨询
真真 18037518262(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