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微信提现收费背后的真实意图

深度解读微信提现收费背后的真实意图_第1张图片

从今年3月1日开始,微信对零钱体现开始执行收费政策,距离微信提现开始收费已经过去快两个月了,一切似乎并没有什么改变,但事实上,这条政策对用户的影响,已经悄然开始。

深度解读微信提现收费背后的真实意图_第2张图片
微信提现收费提示

这件事从公布到现在也有一阵子了,现在才来解读这件事,主要也是因为刚好想明白这背后的逻辑链。

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有一个认识:对于微信这样巨无霸级体量的APP而言,任何一个细微的改动,都可能引发强大的“蝴蝶效应”。出台这样一个规定,一定是微信高层经过深思熟虑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措施。

就在两个月前,这样的“蝴蝶效应”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微信身上。当时,微信公开课PRO做了一个活动,通过赋予微信公开课PRO权限,你可以读取“我和微信的故事”并将它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据微信产品经理张小龙事后介绍,这本来只是一个线下活动,被现场的人传播到了线上,然后在短短几小时内,如熊熊大火一般烧遍了全国人民的朋友圈。由于访问的人实在太多,导致这个链接挂掉,很多人都只能看到错误提示。

这时候,朋友圈突然出现谣言,说访问这个链接会导致支付宝账号被盗,然后是大量不明真相的群众疯狂转发,引发了百万级的信用卡解绑事件,由于同一时间解绑银行卡的人太多,又差点导致微信绑定银行卡的系统挂掉!

深度解读微信提现收费背后的真实意图_第3张图片

所以说,微信无论迈出怎样的一小步,对于数以亿计的用户来说,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反过来,因为微信的改变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这些举动必然要服务于顶级的战略。

想明白这一点,我们再来看看春节期间微信和支付宝的一些举动。

春节之前,微信曾推出“红包照片”功能,在朋友圈中发红包照片,好友可以支付现金才能解除模糊,看到照片的阵容。这个活动在当时同样引爆了朋友圈,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其视为“支付版朋友圈”,即支付+朋友圈。

相应的,支付宝在春节期间也推出了自家的“集五福”活动,加满10个好友可以随机获得张“福”,福可以和好友交换,凑齐五张福可以参与平分2亿现金。细想一下,可以发现,这个活动其实就是在推动用户去加好友、和好友聊天,用户加满了10个好友获得了3张福,为了和好友互换,又去加更多的好友,交互“福”的过程中又必须要聊天。

虽然这个活动事后引发了很多人的不满,但我依然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活动,尤其是前半段的表现。网上有消息传说支付宝做这个活动的团队获得了高层嘉奖,发了很多奖金,我觉得这可能是真的,毕竟这个活动推动了大量支付宝用户加好友并且使用聊天功能。

从这也大抵能总结出一些规律:支付工具(支付宝)拼命要做社交(加好友、聊天),社交工具(微信)拼命在做支付(红包照片)

微信要做支付的原因也非常简单,移动支付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将来人们出行购物吃饭,都用手机支付(其实笔者现在已经是这样了- -),移动支付的市场非常广阔,所以微信发展支付的决心也是异常的强大,可以说,最近一段时间微信在产品和运营商的变动,基本上都是围绕支付来展开的。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微信作为中国最流行的社交工具,微信的属性决定了微信在支付方面有天生的不足,这就好比支付宝作为强大的支付工具,在社交上不可能展现出和支付同等的水平。

微信在支付方面的薄弱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支付入口太深

描述一个场景,你在便利店购物,准备用微信付款,那么,你至少需要接触屏幕四次:打开微信,切换到“我”,点“钱包”,点“付款”,然后让收银员扫描你的二维码。而完成这个过程,支付宝只需要按两下。

2.缺乏沉淀资金的手段

因为有余额宝的存在,支付宝可以聚拢一部分闲置的资金,甚至是很多人主力的理财工具。笔者就认识一些朋友,工资发下来,第一时间就转到支付宝,收益比银行高,想买其他理财产品也可以随时提现。

这是微信作为一款社交工具天生的缺陷,前面提到的两点弱点,前者限制了微信在小额支付上便捷性,后者使得微信在大额支付上完全不具备竞争力。

再回过头来看看微信的体现收费:免费额度为1000元,累计用完之后体现则会收取手续费。这样一来,用户为了尽量不触发收费的体现规则,会发生以下行为:

1.尽量不体现,钱留在了微信钱包里,增强了微信钱包沉淀资金的能力;

2.在使用移动支付的时候,尽量先花微信钱包里的钱。增强了用户使用微信小额支付的动力,反正支付宝里的钱放着还能收利息。

前面曾经提到,微信这样的“巨无霸”产品,任何微小的变化,都会引发蝴蝶效应。可以相信的是,微信此举的影响已经悄然开始,而且比我们想象得要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度解读微信提现收费背后的真实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