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02/08 发散思维,中国将领跑AI

万维钢 发散思维下

1. 什么都不想

针对集中思维的当局者迷情形,如何跳出是个技术活。

前面提过,“任意的震动”(《混乱》 ),也就是随机从外部找一个方向想问题。

(有的人写诗,写歌词就是先写一些文艺词汇,剪成纸条,然后盖上搓麻将,最后随机抽取。 )

今天提的是,“什么都不想”(《算术之心 》)。因为发散思维有各种大特点——可以在后台无意识地运行。有时你明明没有在想那个问题,却得到了相关灵感。头脑中的小球自己跑到了答案所在区。

当然,大家都知道这也是长期思考的沉积。先必须有大量预先存在大脑里的知识。然后主意识也得比较频繁地思索特定问题,让这个念头现在你脑海里发芽。这样,主意识休息时,后台的潜意识就会接着帮忙干。这颇像不用电脑时,来个全盘杀毒,人走开,回来一看,哎呦杀出毒了。

2. 给点时间(让子弹飞一会儿)

发散思维其实是给大脑事件去建立联系。尤其是新的知识装进大脑后,存储的神经元之间联系不多。过一段时候后,联系会好很多。一小段“不练”的间隔期会大脑非常重要。尤其在平台期时。

对于复杂技能,学习并不是越快越好,而是需要时间间隔。

3.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ram和rom

冗余,不提了。

总结挺有意思:对于脑力劳动者,“劳逸结合”不适用了,因为根本没有真正休息的时候。每时每刻都在想问题。向科研工作者以及博士生们致敬。他们经常说话时走神——他又想到他的问题上去了。可能很多男性朋友都用这种情况:突然会因为想到一件事,陷入沉默,引起妻子不满。因为你一旦陷入这种情况,会显得心事重重,好像正在经历人生巨变。

但也只有进入这样的状态,你跟灵感才能遇见。所以主动运用“给点时间”切换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比如打个盹。

王煜全 AI,中国将领跑世界。

标题是纽约时报刊登的报告《Preparing for the future of AI》,提到第一:中国布局本身就很强,二:美国政府拖后腿了。

Trump同学得意地笑啊。

重点在,AI从业者应该怎么准备。

点选了一些现有的新新旧旧的业务:(常出现的就删去了)

公共福利部分

1 智能建筑减低碳排放,智能辅助,提升学习效果

2 医疗:预测枪伤,减少医院感染,电子化病例精确医疗,协助癌症治疗。(前段时间有个用AI去短时间分析大量论文辅助癌症治疗的案例)

3 交通:城市智能交通管理,减少堵车,降低排尾气。公交追踪,减少等待时间。

4 生物:分析社交网络图片,掌握动物迁徙规律。

5 气象:无人驾驶舰前去南极考察(嗯,以后真就不需要南极料理人的那班苦差了)

6 社会:驱动正义(辅助破案?)辅助现有或建立新的教学构架,提升教育普及和水平。

重点:自我审视,积累数据!

政府部分(这部分写得很含糊,我就挑)

1 开发更多可达到的高难度研究

2 评估AI (图灵测试?)

建议:开辟一个实践社区(这个提议)

公共安全部分,涉及人身安全以及公平竞争(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大定律)

1 积极立法

建议:

做,就一定找最高级技术专家,别找大忽悠!

要好好任命工作人员,了解最新技术

自动化监管部分,加强数据共享

空域监管(针对越来越多的无人机)

完善制度

研发和从业者培养(重点来咯)

建议:

积极关注全球最新AI突破

从业者需注意找到自己在流水线中的位置,以及数量,质量,多样性之间的合理加强。

经济

1 GDP明显被促进

2 中低端职业将消失,收入差别将增大

这个部分很重要,但是现在还是没有解决方案。

公平

1. 不能用AI妨碍社会公平:比如不能再面试时用AI预测员工表现(这个,呵呵,我不信他不用)

2. AI判断什么是安全情况,什么时候需要人介入(Detroit, become human)

安全

1 国际合作

2 网络安全 (攻壳机动队 :D)

3 武器中的AI 相关法律及监管

吴军 年轻人第一份工作不要太在乎工资

虽然不会写到笔记里,但是听听智慧长者的语气还是感觉不错。

吴晓波 2030年中国最大谗言可能是养老产业

可谓是黄金产业。

30%将为老龄

消费力强,可以变为下一个时期的经济促进变压器!

养老产业现在是最年轻的产业。布局貌似不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 02/08 发散思维,中国将领跑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