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448-日本战后赔偿
作者:那日苏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二战期间,日本的侵略行径给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带来了深重的伤害,本该与这些被侵略国结下难以化解的国仇家恨。
历史不容磨灭
之所以这么说,正是因为人类很容易遗忘
(日军站在南京城墙上)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Everett Historical)▼
然而,到了战后日本经济恢复期,这其中不少国家和民族却成为了日本打开海外市场的第一站。日本深知过去的仇怨,为了让日资和技术重新回到经历战争创伤的东南亚国家,日本人展现了他们惊人的外交和经济技巧。
以赔偿为筹码,日本最终敲开了东南亚国家市场的大门,并在此生根发芽,化敌为友,这就是使日本经济振兴的“赔偿外交”。
战败后的崛起
公元1945年,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彼时的日本已经满目疮痍,占总人口约4%的青壮年在战争中丧命,广岛和长崎遭遇了核打击,东京市65%的建筑在轰炸中倒塌。
东京轰炸过后,被大面积铲平的城市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Everett Historical)▼
二战后的世界则呈现出新的格局,分化出以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为首的阵营,在分割战败国势力范围的谈判中,在东亚,美苏以朝鲜半岛北纬38°为界实施南北分治,而日本则完全由美军占领。
为了让日本完全倒向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美国政府先后发布了《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方针》和《投降后初期对盟国最高司令官占领及管理日本的基本指令》,明确对日本占领和改造的目标。
1946年,美军在日本皇居广场阅兵
(图片来自@朝日新闻/Wikipedia)▼
1945年10月,在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的指示下,日本修改了他们自1889年起沿用的《明治宪法》,新宪法保留了天皇作为日本国家的象征,但是几乎取消了其一切的权力;以美国的国家制度为蓝本,设立参众两院,在司法、行政层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1946年10月29日
枢密院正式会议表决通过《修改帝国宪法修正案》
(图片来自@Wikipedia)▼
为了限制未来日本对盟国报复的能力,美国解散了日本七百万军队,治安和国防全部交给了驻日美军,日本仅保留了极少数警察来协助美军维持秩序。
然而日本的工业基础并没有被完全摧毁,顽强的保留着火种。即使到了战争后期,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依然优先保证工业领域人才的人身安全;日本本土遭到盟军空军的外科手术式打击,但因为没有地面战争,绝大多数的工厂被保留下来。
虽然日本大部分工业城市都遭到外科手术式打击
但频繁的轰炸也让日本人学会了适应和应对
以及将大量工业设施转移到中国东北(苏联出兵占领)
(空中堡垒轰炸大阪工业区)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Everett Historical)▼
然而1945年-1950年期间,国库空虚的日本无力赔付巨额战争赔款,只有被动地接受拆迁赔偿。
所谓拆迁赔偿,就是拆迁国内的军需用品生产设备等工业设施,来赔偿战争受害国的损失。可惜对于当时的亚洲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些工业设施十分鸡肋。它们缺少完善的工业体系,来了先进的生产线也没法做配套上下游,连操作机械的熟练工人也没有,更没有足够的社会消费能力来消化工业产品。
日本虽然有重振工业的技术、人力和组织基础
但此时毕竟是一个正在被占领被改造的战败国
重振需要机会,而这个机会并没有来得很晚
(日本投降后,住在东京地铁站的日本人)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Everett Historical)▼
对于美国来说更是得不偿失,美国占领日本期间每年要花费上亿美金,而日本可拆迁运到海外的工业设施大约价值2000万美金。因此在实行拆迁赔偿初期,各国对于接收工业设备的意愿就不足,而日本更是不愿意给。
这个现象一直延续到了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
东北亚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
而且这次美国亲自下场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Everett Historical)▼
这一年美国率领十六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插手朝鲜战争,另一边中苏也派出军队驰援朝鲜,世界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在狭小的三千里江山内暗自较劲。
战争没有真正的胜利者,隔岸观火的日本却成为了最大赢家。
毕竟,美国进军朝鲜半岛,绕过日本是不现实的
要打赢战争,不转动日本的工业机器也是不现实的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Anton Balazh)▼
作为联合国军进攻朝鲜半岛的跳板,日本被美国有意识地培养成了生产基地,大量军需物资生产线从美国转移到了日本本岛,工业设备回流,大批军需用品订单也旋即下到这个亚洲东端的岛国。
朝鲜战场的巨量消耗品,转运绕不开日本
逐步也需要日本本土生产,成为日本工业第一桶金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Everett Historical)▼
同时,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无暇抽身,事实上解放了日本政府身上的禁锢。1950年7月8日,吉田内阁根据《和平宪法》和相关的国际条约规定组建的国家警察预备队,让战后日本第一次拥有了常备的武装力量。1954年7月颁布《防卫厅设置法》和《自卫队法》,日本自卫队成立,自此日本逐渐减少了美国的控制,成为一个准正常国家。
是“准正常国家”,美国人还没撤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WorldStock)▼
目标定在东南亚
从经济上来看,美国占领并管理战后的日本并不合算,每年拨出上亿经费花在地球另一端的亚洲人身上也是国内政客长期争论的事情,因此美国政府乐见日本正常化,至少希望日本为自己的国防买单。
对隔壁的韩国也是类似的想法
但韩国人未必希望美国人走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Everett Historical)▼
美国的对日政策,也在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转变。在日本投降初期,盟国希望亚洲国家能够成长起来制约日本,防止战败国像一战那样卷土重来。而红色中国的建立,让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将亚洲政策的重心转到了防范赤化上,日本和韩国于是成为了亚太地区的前沿阵地。
显然,老美误判了东亚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倒向苏联阵营对美国的亚洲战略是沉重打击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jflin98)▼
在诸多因素影响之下,美国政府默许日本恢复外交主权,使日本能与受害国直接洽谈战争赔偿问题。
1951年,美国出于扶持日本的目的,让日本在洛杉矶与同盟国签订《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条约中提及了对盟国的赔偿问题。根据日本自然资源匮乏、缺少资金储备的现状,只重点提及劳务赔偿作为支付方式,但这对劳动力过剩的欠发达国家并不具有吸引力,英美澳荷兰苏联印度等国先后放弃索赔权,而东南亚国家就成为了主要获赔方。
迪安·艾奇逊以美国国务卿身份签署条约
(原图来自@U.S. Department of State/Wikipedia)▼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中国方面国共双方都未被邀请,因此中国并没有承认该条约的合法性,也没有成为赔偿的受益方。
这对日本来说不是一个坏消息。
战后日本以重振工业为发展目标,但是在被美国占领的时期,日本成为了美国工业产品的倾销地,而日本本土生产的工业产品在东西方两大阵营中也打不开销路。这样曾经牢牢攥在日本手中的东南亚市场,就成为了日本战后经济崛起的关键。
在美国占领期间的贸易出口
产品上都要标注”占领国日本制造“
(原图来自@Metroplex/wikipedia)▼
东南亚对于日本来说也并不只是个倾销市场。二战期间东条英机将东南亚地区视为原料补给地,攫取日本本土匮乏的石油、矿物、粮食和橡胶等物资,为此日本侵略者在东南亚布局了大量工厂、企业和技术人员来进行开发,在东南亚还留有数量众多的日本移民。
夺取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是日本二战南下的主要原因
但当日本海战接连失利,制海权丧失后
美国切断资源通道,也就扼住了日本的喉咙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Everett Historical)▼
二战中日本给东南亚人民带来了深重的伤害,从官方到民间对日本仍然怀有戒心。为了改善在当地人民的关系,让日资有一个合理的理由重返东南亚,日本政府官员想到了一个一箭双雕的办法。
那就是尽快解决对东南亚国家的战争赔偿问题。
二战中,日军在缅甸大佛前,不知作何想
(图片来自:Wikipedia)▼
是赔还是赚?
1954年,缅甸政府率先与日本就战争赔偿问题谈判,日本开启了东南亚赔偿外交的第一步。
为什么缅甸政府愿意与日本谈判,这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日本二战时期在该地的战略的成功。
与中国、朝鲜不同,以缅甸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在二战之前并不是独立国家。缅甸遭受着英国的侵略、越南老挝柬埔寨曾是法国的殖民地、印度尼西亚隶属于荷属东印度公司、菲律宾则在美西战争之后成为殖民地。
先是西班牙人,然后美国人,然后日本人
二战后菲律宾才真正独立
(美国-伦纳德·伍德将军,担任菲律宾总督)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Everett Historical)▼
所以对于当地主体民族来说,日军并不是第一个侵略者。相反,日军入侵东南亚以后,驱逐了当地的白人殖民者,在战争掠夺的基础上也扶植了一批当地人参与政治管理,把这些本土精英塑造成了这些名义上“独立国家”的执政者。在当地的民族记忆中,日本南下的定性颇有些微妙。
日本占领时期的一批缅甸精英
(图片来自:Wikipedia)▼
这些本土精英中,就包括了后来的缅甸国父昂山将军。他曾担任亲日政府的国防军总司令、国防部长,在二战后掌权。在日本苦于打不开东南亚赔偿外交的大门时,缅甸政府首先向日本政府抛出了橄榄枝。
1942年,昂山身穿缅甸国防军制服
(图片来自:Wikipedia)▼
通过谈判,缅甸获得了价值2亿美元日本各种形式的赔偿,以及5000万美元的投资贷款。
有了在缅甸的成功,日本开始在东南亚复制这一模式,在美国的帮助下,菲律宾、越南和印尼也都接受了日本的所谓赔偿。
但日本的赔偿实际上并没有给东南亚国家带来多少好处。
首先赔偿款额度过低,如印尼政府向日本索赔172亿美元的赔偿款,可日本只支付了4亿美元,其中1.77亿美元日本政府又以债务原因赖掉,所以日本最终只需支付2.23亿美元的赔款,分12年付清。
虽然赔偿额过低,但总比一点都不赔好
而且在东南亚穷国眼里,日本是一个明显的工业国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Everett Historical)▼▼
另外日本的每一笔赔偿都绑定了投资、贷款以及劳务输出,使东南亚各受偿国熟悉了日本产品,甚至对其提供的技术、培训产生了某种程度的依赖。
通过在二战期间日本情报人员对东南亚自然资源信息的掌握,以及日本企业的先发技术优势,日资很快选中了东南亚最优质的资产进行投资,逐渐主导了东南亚水利、电力、化学工业以及矿产开发等产业。
日本二战时期的东南亚地图
日本情报一向以细致著称
不过靠刺刀炮弹没实现的目标,靠外交经济实现了▼
同时,日本商人和技术人员在这一时期大批返回东南亚,激活了日本在占领东南亚期间建造布局的设施和企业。
战争赔偿本来应该是加害者对被害者的救赎行为,但是日本的政客和资本家使其成为了垄断资本向东南亚进行经济扩张的武器。回头看来,赔偿虽然有日本低头的意味,却在事实上帮助日本完成了过去通过军事侵略也难以达到的掌握外国市场的目标。
到上个世纪50、60年代,日本机械占据了东南亚70%以上的市场,电力方面日资则占比超过90%。这一切都为日本经济的战后腾飞创造了条件。
不过日本的赔偿及贷款并没有让日本的银行业进入到东南亚,日资企业占据东南亚市场让该地进入到了虚假繁荣时期,其金融业和市场秩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完善,没有适合东南亚市场自身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政策。
这个隐患一直到1997年被引爆,从东南亚开始的金融风暴逐渐波及周边国家和地区,最终酿成了亚洲金融危机。
参考文献:
梁志明:《论日本对东南亚的占领及其影(1941—1945)》
赵茜:《战后日本的“赔偿外交”及其经济影响》
小林英夫:《战后日本资本主义与“亚洲经济圈”》
刘冰:《试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东南亚的占领政策》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U.S. Department of tate/Wikipedia
END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