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之前写过陶勇医生的事情。
三个月前,北京怀柔一个患者,带着一把菜刀冲进了朝阳医院,追着陶勇从地下室砍到七楼。
陶勇上担架前,歪头看向自己被砍得血肉淋漓的手,那个眼神哥至今难忘。
伤医者随后被捕,而陶勇手臂神经被砍断,左手小指和无名指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几乎没有知觉,连吃碗馄饨被烫伤了都没有任何痛感。
这曾经是国内顶尖眼科专家用来做手术的一双手。
陶勇是标准的青年才俊,不到四十岁陶勇就成了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还在SCI期刊上发了98篇论文,是全国最好的葡萄膜炎领域的研究者之一。
伤医事件发生前,陶勇这双手要在视网膜上进行最精密的手术操作。而现在,这双手连端着馄饨碗被烫伤了都浑然不觉。
除非奇迹发生,不然陶勇只能告别手术台。
陶勇被砍只是因为患者不满意术后效果。
陶勇忍着腰伤,在背部打着6个钉子的情况下,为患者做了两个小时的手术。按照陶勇的话说:“给他治好了,他来杀你了”。
这听起来实在太荒诞。
陶勇被砍后,向大家展示的始终是积极的一面。每一次接受采访基本都是微笑的,他说自己不想被困在仇恨里,他要帮助盲童全国巡演,直播给患者答疑解惑,要在网上给大家科普更多医疗知识。
他说如果见到那个砍伤他的患者,要跟患者说“这个社会没有他想的那么黑暗”。
在大家伙眼里,陶勇像一个“菩萨”。
可哥今天看了一段采访,陶勇很坦诚。他说“自己变得胆小了”。
这或许才是一个医生最真实的想法。
这或许才是一次次伤医事件发生后,医疗环境最现实的困局:现实逼得医生不得不胆小,不得不谨小慎微。
陶勇说,以前他会尽力救治自己能帮到的病人。但现在他看到那些摆明了不会信任他的患者,他宁可不要他们成为自己的患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做一名医生,尤其做一名好医生,实在太难了。
陶勇遇见过一个疑似淋巴瘤的病人,一个四五十岁的汉子跪在地上求陶勇治疗。
但要确诊淋巴瘤,必须得给病人摘了眼球做病理化验,陶勇不敢。他会犹豫,如果不是恶性淋巴瘤,该怎么收场?
你要是医生,你敢摘吗?
医生治病不成反被闹的事情他看过太多。
这些还算是配合治疗的患者,还有很多根本不信任医生的患者。
看病跟买货一样,货比三家,一种病找了好几家医生,甚至宁愿相信网上查来的方案,也不愿意相信医生的判断。
这样的病人,怎么治?
哥想起了我一个刚入行没几年的牙医朋友。
有个患者不相信她的治疗方案去了别家医院,过了一个月病情不见好,于是又跑来找哥的朋友治疗。结果开始治疗后,患者嫌贵就向卫生局举报她乱收费。
即便所有程序合规合理,也得被调查好几天,难免心寒。
哥的朋友是一个新医生,以后这种事情经历多了,哥不确定她下次遇见患者是不是也是只给一盒消炎药就了事。
还有的病人只能接受最好的结果,他们觉得医生都是妙手回春的“扁鹊”,治病就该“花钱包好”“药到病除”。
患者们无法接受一个真相:医疗只是一个概率。
患者也很矛盾。
在治疗的时候,患者把医生当成神,希望他无所不能。一旦愿望落空,医生又成了他们最恨最看不起的人,成了释放恨意的靶子。
他们忘了病痛本身并不是医生带来的。就像陶勇治疗了砍人的患者,帮他恢复了视力。陶勇已经实现了现代医学所能达到的最好结果,但患者并不满意,甚至险些为陶勇招致了杀身之祸。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胆怯简直太正常了。稍微走偏一步,代价都可能惨重。
哥理解陶勇,不救过不了自己心里那道关,救了又要承担巨大的风险。
做坏人永远要比做好人容易多了。
但医患关系本不应该是这样的,陶勇在采访中讲了几个故事,其实挺打动哥的。
陶勇在还没入行的时候,跟着儿科的老师值夜班实习。有一天半夜两三点钟,病房的门被敲开了,一个男人满头大汗抱着一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孩子闯了进来。
孩子满身黄疸,已经快不行了。
尽管老师尽力了,但最后还是抢救失败。
家长只是鞠了一躬,抱着孩子离开了。
这种简单的医患关系,在矛盾频出的当下,似乎已经很少见了。
尽管陶勇是全国顶级的眼科专家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只为有钱人服务。很多普通的患者曾经都接受过陶勇的帮助,甚至有些患者钱不够,陶勇是贴钱帮忙做手术的。
大多数时间里,他都坐在门诊里治疗形形色色的病人。
不是所有人都像那个会砍伤陶勇的患者一样极端,比如替陶勇挡刀的三个人中,其中就有一个是陶勇的患者家属。
一方面是陶勇变得越来越胆小,越来越无奈纠结,但另一方面陶勇又从患者那里得到了很多支撑。
这可能是很多中国医生心态的缩影。
六年前陶勇救治了一个被很多医院拒绝的白血病女孩微微,情况非常严重,别人的视网膜血管是血管神经是神经,女孩的视网膜像是一幅油画,神经和血管糊在一起。
女孩家里很困难,为了给父母省下麻醉的钱,每次往眼睛上扎针治疗都不打麻药,靠讲故事来挺过去。
好在女孩家属很信任陶勇,最终她们创造了奇迹,女孩的视力恢复到了0.5,还参加绘画比赛得了第一名。
女孩得了5000元奖金,还拿出1000元捐给了另一个双眼眼球被摘除的孩子。在陶勇被砍伤后,这个双眼被摘除孩子的父亲,又把这1000块钱捐给了陶勇。
这倒了三手的一千块钱,不多,但让哥很触动。
这才是医患完美的关系,医生患者之间没有信任,一切都会归零。
不知为何,患者和家属总是选择性的忽略:医生是百分之两百想救人的。
医生们的善意和专业得不到合理的对待。
所以哥很理解那些像陶勇一样的医生越来越胆怯,这是人之常情。但哥作为一个会去医院看病的普通人,也不想为那些寒人心的医闹们买单。
总看到有人痛斥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但我真的想说,别痛斥了,这不是都是自己作的吗?
【陶勇医生30分钟完整版采访,点击原文链接可以跳转看到,里面谈了很多关于信任和患者的故事,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