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今天推送图文与音频内容不同,点击音频可直接收听!
特别提示:本期推送最后,将为大家奉献上1901年珍贵无水印紫禁城全景照片10幅
当年当年古物陈列馆的文物为什么不属于国家?
1913年12月24日,北洋政府内务部下令筹办古物陈列所,并制定《古物陈列所章程》17条,公布施行。1914年2月4日,古物陈列所成立,10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
燕京大学学生参观古物博物馆
查点故宫宝物的小青年不懂文物
1924年12月20日,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了,作为妥协,清室方面的代表从最初的两名增加到5名,政府和社会各界贤达代表则为12人。可即便是这样,善委会成立那天,清室方面的5名代表,还是一个也没来。清室代表缺席,并没有影响会议进程。善委会成立大会上,代表们一致认为当务之急是赶紧组织人手点查故宫国宝,登记造册。
善委会制定了一套《点查清宫物件规则》。按照《规则》规定,必须有守卫军警在场,才能实行点查。可12月22日,当善委会的同仁们集中到神武门前,却发现军警没到。原来在清室的撺掇下,段祺瑞政府以清室善后事宜尚未定论为由,不同意善委会点查故宫国宝。军警不到,点查不能进行,善委会一干人悻悻而归。
清室善后点查委员组
对于段祺瑞政府的掣肘,善委会委员们深感气愤。委员长李石曾表示:清室善后委员会是根据摄政府命令组成的,委员人选也是摄政内阁定的,合理合法。现在段祺瑞突然变卦,阻挠点查,实在不可理喻。
故宫博物院创建者之一,著名文物鉴定家吴瀛先生记得,参与讨论的委员中,学者吴稚晖最为激动,时刻站起又坐下,坐下又站起。最后,大家把希望寄托在把溥仪感触皇宫的警备司令鹿钟麟身上,希望他能支持第二天的点查工作。鹿钟麟也不含糊,当场表示:“我们军人,固然以服从为天职,但是要迫我向后转,那也就有所不顾了……”
第二天,鹿钟麟果然带着士兵来到神武门前。有了鹿钟麟的兵在,点查的条件就算符合规定了。12月23日,清室善后委员会对故宫国宝的点查工作正式启动。自知理亏的段祺瑞也没再干预,点查故宫国宝就这样开始了。由于严格自律,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点查故宫的过程中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故宫的家当浩如烟海,光靠善委会的几位老先生,无论如何也点不清楚。于是,善委会招聘了一批小青年。当时正在平民中学读书的那志良,就在此时被老师陈垣相中,推荐到了故宫。身为北大教授和平民中学校长的历史学家陈垣是善委会委员之一,第一批进入善委会工作的小青年,好些都是他的学生。
在《典守故宫七十年》中那志良回忆,1925年元旦他去老师家拜年。陈垣见到他忽然眼睛一亮,说现在正要招些学生来清点宫中器物,我看你就挺合适。起初,那志良还有点不情愿,他回忆道:“我正在考虑的时候,他又替我决定了,告诉旁边坐的陈子文先生说:‘陈先生,后天你带他去上班。’
那时候,年纪轻轻的那志良对古董一无所知。第一次出组点查文物后,同事问他对古董有没有兴趣?他老实地说:“没有!今天这些瓷器,还不是跟我们家里的饭碗、茶盘一个样?”那志良的话引得同事们一阵大笑。那时,这个天真少年可能不会想到,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他的命运将与故宫国宝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按照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时的规划,1925年10月10日将成立故宫博物院,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展出。可到了1925年9月,故宫还远未达到开放的条件。眼看北洋政府对清室一味袒护,善委会又是个临时组织,委员们觉得故宫前途未卜,没准什么时候,清室会杀个回马枪。为了赶紧成立正式机构,把故宫从一个皇家私邸变成一所公共博物馆,1925年9月29日,善委会咬牙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按时开放。
此时,前后准备的时间只剩十多天,忙坏了筹备人员。善委会的委员分为若干组,带着组员们忙活开了。就这样,各组一直忙活到10月9日,此时已是能提多少展品算多少了。各组把成绩集中起来一清点,大致还能应付次日的开幕。于是,开始七手八脚地布展。虽然事出仓促,又没什么展陈经验,但仗着故宫中的好玩意儿多,首次开幕,竟布置出铜器、瓷器、书画、玉器、漆器、象牙、木器、图书、文献等9大类展馆。
古物陈列所明信片
故宫博物院开馆挤断了栏杆
1925年10月10日下午2时,故宫博物院开幕式在神武门前举行。开幕式上照例是政府要人讲话。驱逐溥仪的鹿钟麟幽默地说:“大家听过‘逼宫’这出戏,人也指我去年所做之事为‘逼宫’,但彼之‘逼宫’为升官发财或作皇帝而为,我乃为民国而‘逼宫’,为公而‘逼宫’。”一番话,引得现场掌声雷动。
虽然故宫是下午2时才开幕,但那一天早上8时,神武门前就已人头攒动。几百年来近在咫尺却神秘无比的皇家大内,有朝一日要对老百姓开放,北京市民能不激动吗?那一天,北京城真正可说万人空巷。在汽车还是稀罕物的当时,北京城竟堵车了。吴瀛的车堵在半路上,好几次不得动弹。进了故宫更是人满为患,吴瀛带着家眷被堵在坤宁宫东夹道,排了两个小时队才进去。
1925年故宫博物院开幕式
当天,那志良被安排在外东路的养性殿照料。这里陈列的大婚图、南巡图,画面艳丽精美,雅俗共赏,观者也越看兴趣越浓。前面的停住不走,后面的不断涌入,展厅里拥挤不堪。那志良扯着嗓子嚷:“门口的人往外走,让后面松动松动。”可是根本没人理他。他只有站在凳子上继续嚷,但依然无效。最后只能顺其自然了。给他印象极深的是一名观众一进门就被前后的人死死挤住,成了“夹馅饼干”当中的馅儿。夹了许久,徐徐往外挪,虽然时时努力伸脖子想看一看,但最终什么也没瞧见,又被人流给挤出去了。那志良笑言,这样的观众当天恐怕不在少数。
故宫员工在火车站迎接新院长易培基
这么个挤法,故宫的展厅里居然没出什么意外,只有个把栏杆被挤断,可算是幸运之极了。您看,故宫博物院就是这样向公众开放啦。
10幅无水印珍贵紫禁城全景照片来袭:摄影:[(日)小川一眞] 点击可看大图
1901,紫禁城太和门与内金水桥(1)
1901,紫禁城太和门与内金水桥(2)
1901,紫禁城太和殿全景(1)
1901,紫禁城太和殿全景(2)
1901,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东侧面。
1901,紫禁城乾清门外全景图。
1901,紫禁城乾清宫全景图 。1901,紫禁城全景及中南海(由北海永安寺塔南望)。
1901,紫禁城全景-景山万春亭南望。
1901,紫禁城东北角楼东北面和连房。
资料来源:
《民国初年清室古物的处置与保存》 作者:季剑青
《故宫博物院1925年开放首日:人满为患把栏杆挤断》作者:北京日报 黄加佳
《故宫尘梦录》、《前生造定故宫缘》、《典守故宫七十年》、《我的前半生》等。
《古物陈列所的兴衰及其历史地位述评》作者:段勇 时任故宫博物院外事处处长现任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文史精华》2004年11期作者佚名
陶然野佬 博客
北京交通广播~《徐徐道来话北京》
关注二维码
线下活动早知道
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公众号
本节目图文音频所有权利归属于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