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493-藏族来到河西走廊
作者:杔格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大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调遣镇戍河西、陇右等地的精兵入关中平定叛军。垂涎大唐西北地区已久的吐蕃,在占据陇右后将目光转向了其旁边的河西地区,不久甘肃二州(今张掖、酒泉)为吐蕃所据。
由于安史之乱导致的长期内乱
唐朝西域边防军尽数东撤
吐蕃借机吃下垂涎已久的河西走廊和西域
唐在此抵御了吐蕃数十年,结果一朝被破▼
时间过了将近100年,张议潮发兵归义军攻取河西陇右诸州,离开朝廷近一个世纪的甘肃二州,重新回到大唐的怀抱。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图片来自:wikipedia)▼
在这一系列变化中,当年到达河西地区的诸多吐蕃兵将,有感于吐蕃本部的混乱局面,对故乡大失所望,同时也深受大唐感化,逐步附归唐朝,定居至今。
归义军一定程度上使这一地区再次汉化
不过随着唐的覆灭和之后宋夏和元的时代
这一地区的面貌也大大改变▼
今日最北端的藏族人群(基本和天津同一纬度),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乡藏族同胞的祖先(苏毗部落),就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之一。
苏毗
隋唐更迭之际,基本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苏毗部落在雪域高原之上过着平静的生活,生活富足、物资充沛令其他部落不可望及。但这种优裕的生活没过多久就幻灭了,苏毗王室发生内部斗争,整个部落一分为二。
毕竟是在青藏高原上,要说环境有多优越也谈不上
不过相比更西边和更北边的邻居,还是好一些▼
从此,这片地处雅鲁藏布江以北,北与今青海玉树相接,西接今西藏阿里南部(恒河上游一带),有着辽阔疆域的部落就此分裂,逐渐走向下坡路。
辽阔确实是辽阔
但地广人稀的环境+落后的生产力+部落制
使其易于分裂,且易于被更强的势力吞并
(底图来自:NASA)▼
与此同时,地处雅鲁藏布江南岸雅隆地区的悉勃野部蠢蠢欲动,其首领囊日松赞不久即率大军北征,大破苏毗等部落。
兼并邻近诸部的地盘和人口后,悉勃野部得到前所未有的壮大,但是他并没有及时消化掉这些新征服的土地,多处部落再次反叛,就连内部也产生了一些幺蛾子,雪域又一次陷入混乱之中。
西藏最重要的雅鲁藏布江流域
或许终将诞生一个统一政权,但这条路并不简单
(底图来自:NASA)▼
不久之后,内部的叛乱被囊日松赞的儿子成功平定,局势很快就稳定了下来,他就是松赞干布。之后的悉勃野部发展进入快车道,迁都逻些(拉萨),吐蕃王朝也正式建立。
就是我们熟知的这座雪域王城了
(图片:shutterstock@Lian Deng)▼
随着吐蕃国力的日益强盛,松赞干布也开始他统一青藏高原的计划。在其恩威并用的一系列措施下,先期征服的便是苏毗,并成功将其化为自己的本部“苏毗茹”。
在之后的日子里,苏毗与其他诸部共同参与吐蕃统一战争,提供主要兵源、马匹及其他军用物资,为雪域的统一做出了很多贡献。
加上苏毗之后的吐蕃可以说控制了西藏的核心区
但向西向北向东都还有巨大的空间
这是个过于辽阔的高原
(底图来自:NASA)▼
苏毗在吐蕃统一之后还参与了一件大事,这就是后来持续长达数百年的唐朝吐蕃战争。为了应对新的战争形势,吐蕃又在“苏毗茹”等地设立新的军政单位,例如“通颊九政权部”等等,而“通颊”的功能主要就是与唐王朝之间开展战争,掠夺土地。
噶玛洛
苏毗核心地区之一的彭域(埃波)地处传统的卫藏地区,位于恰拉山与果拉山之间的林周澎波河流域。
恩兰,既是彭域的一处地名,也是一处世居家族之氏,可以说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在这个大家族中,出了一位名叫恩兰·达扎路恭的人,也许令他想不到的是,他后来竟然改变了远离家乡的祁连山北麓地区的命运。
彭域(埃波)大致就是逻些(拉萨)以北这个区域
从这里到祁连山和河西走廊真是非常遥远
但只要坚持数代,终究是可以到的
(底图来自:NASA)▼
达扎路恭生活的年代恰好处于赤松德赞(赞普)执政的年间,这是吐蕃势力达到鼎盛状态的时期。
这位吐蕃赞普为了修建桑耶寺,请五尊白哈尔神为大寺护法,特意委任达扎路恭为军事长官。达扎路恭率领着他的众多苏毗子弟,翻越祁连山,进入大唐境内的甘肃二州,摧毁了巴达霍尔地区的禅院,并将佛像等修道之物以及所有财务和用具一并带回,其中不乏一些珍贵的精品,如:以自然形成的松绿石造就的释迦能仁(释迦牟尼)佛像以及犀皮铠甲等等。
寺庙建筑群在当地还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和现在的山南市相比,桑耶寺的规模都挺大
在当时那就更是可以以一寺当一城了
(图片:张凨沝 / 图虫创意)▼
在大部队返程之时,达扎路恭从部下之中挑选了九员骁勇善战的将领并作出相应部署,将其留驻在吐蕃本部与巴达霍尔交界的地带,同时命令他们,在没有接到赞普的命令之前不得返回。
自此以后,“九勇士”就这样永远留在了这里,繁衍生息,他们的后裔在藏史中则被称为噶玛洛部,而“噶玛洛”的意思就是“无命令不许回”。这就是“噶玛洛”来源的说法之一。
巴达霍尔大致位于今天的张掖南部
如今天的马蹄藏族乡等地▼
“巴达霍尔”的位置,在今张掖市区西南80公里处由马蹄藏族乡所辖的西水、芭蕉湾、楼庄子一带。随着噶玛洛部不断地向四处游走,它的范围也逐渐扩大。直至今天,河西当地的人们依然把该地的藏族称为噶玛洛。
马蹄藏族乡附近还有一座比较有名的马蹄寺石窟
(图片来自:Ruiroc / 图虫创意)▼
一千多年过去了,今日依然能找到他们的身影,今天的祁丰乡东纳藏族部落就是这些吐蕃的噶玛洛后裔之一。
东纳藏族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蒙藏委员会在对祁连山北麓地区的人口及自然资源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后撰写《祁连山北麓调查报告》,其中记载了一块位于祁林村榆林坝下寺的石碑(今已消失)的部分碑文资料。它明确表示了今日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传统安多地区的东纳部落,其族源却并非来自于安多。
安多地区,也是藏区三部之一的马域安多
马域安多的核心区在青海
不过也包括一部分甘肃和四川▼
“其祖先原居康木的窝绒宗喀,元时奉命击羌,辗转来此,初来时约三百余人,用长矛为战具,矛系黑牛毛缨,藏语黑缨为东勒克,遂被称为东勒克族(东纳族)。”
其中的“康木”即指的是藏区传统分区中的康巴地区,“窝绒”对应的就是昌都,“宗喀”之意就是城廓,这一区域正好处于当年达扎路恭兵将来源的苏毗地区。
也就是说,这些安多地区的藏族东纳部落
是历史上从康巴迁过去的▼
“元”则是某一年号的简称或石碑字迹因长期风化而难以辨认乃至缺漏的不完整记录,对应的可能是唐朝年间的乾元或上元(758~761年)。至于“东勒克”和“三百余人”,也反映了吐蕃将颜色当作自己的军队或部落番号以及三百人的军事建制(三百夫长),符合当时吐蕃划分五茹后的军事组织制度。
今天的东纳藏族部落现则主要聚居于甘肃祁丰藏族乡。
祁丰藏族乡就在酒泉旁边(行政上属张掖)▼
今天的祁丰(文殊沟)虽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张掖市,但距离酒泉与嘉峪关两市市区非常近,交往密切,历史上长期为酒泉地区所管辖。
这一点在实际的交流联系中更能体现出来:祁丰基本位于酒嘉两地中央以南的地带,与两地的直线距离均不超过20公里,离张掖市区却将近200公里,距肃南县城(红湾寺)也要约150公里。
祁丰、酒泉、嘉峪关、张掖
(图片来自:google map)▼
祁丰乡的地理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纵深处于祁连山脉腹地(分为前山地区与后山地区),祁连主峰之一的素珠链峰以及酒泉钢铁集团公司的镜铁山矿区(嘉镜支线铁路)就在其辖境。
祁连山下的嘉镜铁路
(图片:GK1-0005 / 图虫创意)▼
紧邻祁丰北侧就是河西走廊核心地区之一的北大河流域,为中原地区前往西域的通道,重要性不言而喻。祁丰南往,有多处通道可以通往祁连山脉腹地,以文殊沟为起点,即至少有两处要道(西口子与南口子),重要的自然遗迹“七一”和“八一”冰川(现都已处于关闭保护状态),即可由此地前往。
“七一”冰川
(图片:大黄呵呵 / 图虫创意)▼
同时这些通道大多均可以翻越一座座山体和垭口,通往山脉南侧的青海省,其中较为著名的就是二只哈拉达坂,由甘肃境内通过此地,即可到达海北州祁连县的央隆及野牛沟。
野牛沟,祁连山的另一侧
(图片:郭吾丹 / 图虫创意)▼
东纳藏族部落凭借天然的地理屏障长期处于相对隔绝与封闭状态的生存环境,这使得他们能够较好地完整保存原有的部落传统文化。
东纳语言中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古藏语及康藏方言的特色,一些字母的读音既不同于现代藏语的卫藏方言,也不同于康巴和安多方言,却表现出唐蕃古音的种种特点。同时,他们至今依然保留诸多古老的吐蕃姓氏。
伴随着漫长曲折的社会历史变迁,东纳藏族部落在其形成与发展历程中融合了其他民族成分,如:汉、吐谷浑、羌、蒙古、党项等,在长期交流中,最终稳固形成今天的东纳藏族群体。
就在大多信奉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东纳藏族聚居地的祁丰乡政府所在地文殊沟,有一座创建于北凉时期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殊山石窟(河西早期石窟)。
这座既有汉传佛教元素又有藏传佛教元素的建筑群,以其北朝、西夏时期的壁画以及随处可见的密宗元素等等,共同向世人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
参考文献:
[1]尕藏尼玛.碰撞中的身份寻求:东纳藏族部落社会历史与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
[2]洲塔,尕藏尼玛.东纳藏族部落族源考略[J].民族文化,2012,12:60-65.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启祥 曾 / Adobe Stock / 图虫创意
【今日福利】
大多数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藏族人,但藏族同胞做的牛肉干却不可不品尝,5.22中午12:00,留言偶数楼前五,各送出西藏牛肉干一包,赶紧留言上车吧。
END
扩展阅读